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夏朝在哪里?这个被争论了一百多年的话题至今仍无答案。

虽然国内学者普遍认可夏朝的存在,但在国外学术界,大部分人只承认中国的上古史是从商开始的,三皇五帝与夏朝都只是传说而不是历史。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2019-03-29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偃师商城博物馆,夏代,青铜爵

一、史书上的夏朝

因为夏朝踪迹是在太过难寻、虚无缥缈了,记录夏朝的文字(最早可见于周朝的《尚书》)比夏朝晚了1000多年,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文字可以证明,因此,夏朝的历史实在很难令所有人信服。

除了真伪难辨的《尚书》以外,最系统、最具权威的史书就只有司马迁的《史记》了,但其记载的也不过几则含糊不清的故事:大禹治水、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亡国,除此以外,比较特别的就是司马迁所罗列夏朝帝王世系表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如若夏朝真的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那么这些帝王的名字从何而来?

同样是曾经备受质疑的商朝,司马迁也给出了一份商王世系表,后来经与甲骨卜辞对照,证实司马迁所提供的内容内容绝大部分是准确的,可见司马迁当年必定是有所依据才写下的商朝历史。

那么,夏朝会不会也是如此?只可惜,我们至今也找不到证据证明太史公所言非虚。

二、考古中的夏朝

文字太过难寻,那么都城、建筑遗址总能留下痕迹的吧?

根据古书上夏朝的都城范围,考古学家进行了多次勘探发掘,最终一致认可来自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是目前最为接近夏朝王城的地方。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700年,这里生活着两万多名居民,有着宽阔的大道,以及庞大的宫殿群,其规模足以傲视当时的整个东亚地区。

尽管如此,在遗址中考古学家仍未能找到任何证明这里就是夏都所在地的直接证据

甚至有人怀疑,这里其实是商朝前期的都城或者势力范围,因为其所处年代更接近商朝早期,并且距离商朝的另一个都城,偃师商城仅有6公里的距离,所以,二里头遗址的出现,仍无法完全证明夏朝的存在。

三、甲骨文中有夏朝吗?

夏朝人自己留下的踪迹难寻,难以自证,那么换一个角度看,从他们的敌人——灭夏的商人那里,是否能找到其存在的痕迹呢?

很遗憾,还是没有,无论是商朝的青铜器还是出土的十数万枚甲骨上,考古学家至今找不到任何关于“夏”的文字记载。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中国的历代王朝,自周开始,但凡新朝建立,或明或暗,总归要对前朝贬损一番,或借其告诫后人吸取教训,或借其对先祖建立新朝的丰功伟业歌功颂德。

但唯独商人是一个例外,所有史书都说商汤革了夏朝的命,建立了商朝,然而商人上上下下对这一改朝换代、光宗耀祖的“大事件”竟只字未提

所有甲骨文中,找不出关于“夏”国,或者“夏”族的任何记载,就好像“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史书记载,商汤是灭夏的开国之君,目前已发现的甲骨中,与其相关的卜辞有680余条,大多为歌功颂德的赞誉之辞,却丝毫不见商汤灭夏的伟大功绩,实在令人疑惑不解。

除了开国君王,商汤以前的商人先祖甲骨卜辞也提到过不少,比如王亥,但是,按照后世史书的说法,商人的祖先都应该是夏朝时的诸侯,或者部落首领。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正如周人的先祖季历、姬昌,就是商王朝所属的西伯,周人对此也毫不避讳,以此推之,如果商人真的曾经从属于“夏”或者类似的王朝,不可能对其只字不提。

在时间上,紧接着夏而建立的商王朝,在其所有的文字记录中,均找不到夏的身影,这不是很荒谬吗?

你能想象,周不提商,汉不写秦,唐不论隋吗?

除非,商才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在此之前,一片空白,如此,商人的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那么,商朝建立以前,华夏大地到底是怎样一番局面呢

四、商朝以前的中国

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获知一些信息,比如,被商人称为高祖的王亥,他经常与周边的部落进行牛羊交易,在某次前往交易的途中,不幸被有易氏杀害,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与河伯借兵,为父报仇,这与后世的史书,如《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均能相互印证,可见,应该属于史实。

由此可知,商人在未建立商朝之前,有着自己的文明与势力范围,与周人擅农耕不同,他们可能更擅于贸易,在同一时代,其周边生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方国,比如有易氏部落、河伯部落,以及后来被商人吞并的土方、鬼方等等。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这些不同的部落、方国,其文明程度应该有所区别,与春秋战国一样,出现一些比较强大霸主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当时是否存在一个如同“天下共主”一般的”的“夏王朝”存在呢?

有一部分学者持否认的观点,他们认为,夏是不存在的,它的所有故事,都是周人凭空捏造。

他们推测,周人推翻了商朝以后,为了取得其统治的合法性,杜撰出一个商汤灭夏的故事,并声称自己是夏人的一脉,以此来证明,推翻商朝,不仅是顺应天命,而且还是夺回先祖的遗产而已。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周人把夏朝描绘得文明昌盛,以证明自己渊源有自,继承的不是商人的文明成果,而是夏。

这种推测不无道理,至少可以解释一部分历史谜题。

但是,不要忘了,周人建立政权时,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商朝遗民,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贵族,如果周人真的撒下如此弥天大谎,商朝遗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五、更可能的真相

因此,我认为,周人即使要进行改编,也是有所依据,历史的真相可能是这样:

一、商朝以前,中国并未出现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甚至王朝这个概念也是西周以后才有的产物。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商以前的中国,也就是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这段时期,华夏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部落与方国,商是其中之一,夏也是其中之一,商为东夷的一支,而夏的势力范围应该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两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井水不犯河水,互不从属,在政治上,属于平等地位。

二、大禹确实是夏部族的先祖和首领之一,也治水有功,夏部落的文明继承于更早的黄帝部落,大禹的夏部落可能与尧舜部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大禹借由治水之功,壮大了个人势力,吞并了尧舜部落——这点从山西陶寺遗址晚期文化层大量被破坏的痕迹上可证明。

经太康中兴,夏部落成长成为一个强大方国,他们拥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农业文明,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天文历法——夏历,并影响着周边的部落,尔后过了数百年,夏由盛转衰,最终结束于夏桀之手。

与此同时,商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由东向西不断吞并各方势力,最后由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帝国——商。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三、商人的甲骨文里没有用“夏”来指代任何一个方国,很有可能是因为商人崛起前,夏已经衰落,并亡于他人之手;

或者当时的夏已经衰落到无法与商相提并论,仅仅是众多被商人吞并的部落方国之一,所以未被商人特意提及。

四、到了武王建立西周以后,开始有了大一统的王朝概念,为了巩固政权,也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周人把这种新的观念强加在商以及商以前的历史上,把与自己同宗同源的夏抬高到王朝这样级别,并添油加醋地改编了商汤立国的故事。

大禹治的到底是哪“朝”的水?

于是,夏,从一个地区性的霸主,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五、夏部族称霸中原的时代,文字还未真正被创造出来,人们多以结绳记事,或者以简单的符号文作为族徽与部落标志,这也是为什么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找不到文字证据的原因之一;

夏灭亡之后,族人四散各地,其中一支西迁到陕西一带,发展成为后来的周人,还有一支(很可能是直系后裔)在西周建立后,被周王分封在杞地,建立了杞国。

综上,由夏部族建立的夏国是存在的,但它并未发展成为如商、周一样强大的“王朝”。

中国的“家天下”或许是从商才开始的,但华夏文明的诞生必定远远早于商朝,二里头文化、陶寺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这些4000-5000年前的文化遗址,已经向世人证明,早期的华夏文明并非单一的线性发展,而是犹如满天星斗般分布于中国各地,最后逐渐汇聚在一起,凝结出一颗颗光辉灿烂的果实。


  • 以上内容为阿中说文史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