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基金的選擇及再平衡策略

證券基金的選擇及再平衡策略

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選取中證全指樣本股中的證券公司行業股票組成,以反映該行業股票的整體表現。截止2019年11月,該指數共有41只成份股。因為證券行業板塊的公司並不多,所以市場中跟蹤證券行業指數的基金也不算太多。截止2019年11月,市場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證券行業指數基金如下:

證券基金的選擇及再平衡策略

在確定投資品種的過程中,我們遵循以下篩選原則:

1.ETF優先。講這個之前,我們先聊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

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股票的所有權,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目前,國內市場跟蹤指數的公募基金產品主要包括:ETF及聯接基金、LOF指數、分級基金、場外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等。它們相互之間的比較情況如下:

證券基金的選擇及再平衡策略

所以,ETF具備的優勢包括:交易效率高;被動投資,無需擔心基金經理能力,跟蹤誤差小;管理費率低、交易費率低-佣金、無印花稅等。

綜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投資證券行業指數基金的第一選擇是ETF。進一步,我們挑選出了南方中證全指證券ETF(512900)和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512000)。比較階段漲幅之後,會發現表現更好的是南方證券ETF,而華寶證券ETF的規模更大。

相對應的,我們儘量不要選擇分級基金。該類型基金在未來會面臨調整和轉型,如何發展存在不確定性。

最後,在不考慮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其他證券行業指數基金,如國泰中證申萬證券行業指數(501016)。

2.基金成份股更均衡者優先:中信證券是行業龍頭股,在歷史數輪週期中的綜合表現更為優秀,所以很多證券行業指數基金中,中信證券的佔比都非常高。如果單論投資一隻證券股或是定投一隻證券股,無疑我會首推中信證券。可是如果我們採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投資證券行業指數基金,看中的是其週期共振幅度大,80%的時間內承受更大的波動甚至是虧損都是在計劃之內的事情,因為20%的牛市共振中它的上漲空間會更大,這樣才能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率。所以如果採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我反而更傾向於份額分佈更為均勻的品種。

3.綜合費用低者優先:因為基金定投是長時間投資,基金的綜合持有費用也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價優者得是一個常識。這些費用包括管理費率、託管費率、申購費率、贖回費率等。

二.投資金額的確定。根據家庭與個人情況進行配置,原則上定投金額不超過家庭月結餘的20%。更加重要的是,定投證券行業指數基金是一個高波動投資,需要長期忍受虧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在定投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多大的絕對虧損額不會影響你事先的定投計劃,可以保證自己能夠定投下去。例如2016-2018年,三年時間證券行業整體跌幅達到了70%,如果你在2015年6月證券行業頂峰進行定投,那麼在2018年的最壞時期會你的收益率會在-25%至-30%之間。這個時候很多投資者是沒有辦法堅持到2019年2月-5月短短三個月證券行業指數近60%的漲幅階段的。這一點是由證券行業的特性所決定的,這是一個強週期行業。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定投金額X50個月X30%的虧損率=絕對的虧損額。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公式看下自己的情況,也就是在定投多長時間後,上述結果會動搖你之前的定投邏輯,你是否依然會堅信自己當初的結論,是否能做到即使是最終虧損,也可以淡定的認賠出局。

三.再平衡策略的制定:從投資邏輯上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證券行業指數就是股市睛雨表這一點。其中,有一點是可以很簡單就確定的。證券行業週期大概的高低點是:全民牛市瘋狂到極點階段即接近高點時,此時證券行業指數一定會在高點,也意味著到了定投可以結束獲利階段,此時只用提醒自己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即可。而人們接近絕望時,也意味著市場離底部不是很遠,此時只需要提醒自己,別人害怕時我貪婪即可。以市場真實的時間線來看,2018年人們絕望之時就是相對低點,此時定投極佳。2019年年初證券行業在3個月之內多股翻倍,這意味著短期高點已現。進行2019年下半年,市場在3000點反覆震盪,後市牛熊難料,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此處點位離2018年大熊市最底點比較近,而離2015年牛市高點還很遠,所以此時定投雖然不是最佳階段,但完全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