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刘云圻(1949.02—)

江苏省靖江市人

物理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和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证实了扩展p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p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等。

夏照帆(1954.03—)

福建省福州市人

籍贯江苏泰兴

烧伤外科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夏照帆教授从医执教38年,致力于烧伤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首次证明烧伤休克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假说;建立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烧伤复合肺损伤的救治成功率领先国际。先后主持国际合作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近年来带领团队参与30余次重大事故和灾难性事件的烧创伤救治任务,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元喜

(1956.7—)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

结构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博士学位。1996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航应用管理中心研究员。曾任郑州测绘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先后主持完成“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

创建“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

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缪昌文(1957.08—)

泰州市姜堰区人

建筑材料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现任东南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席,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

曾任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他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混凝土基础理论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通过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检验,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福亮(1957.11—)

泰州市姜堰区人

森林培育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2年毕业于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现名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森林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重点开展银杏、落羽杉、杨树、毛竹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培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银杏研究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研究成果在全国28个省区得到大力推广,为我国银杏产业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1960.06—)

江苏省泰兴市人

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农林委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培育新品种13个、获新品种权16项、发明专利36项。

陈德亮(1961.07—)

泰州市海陵区人

气候学家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95年陈德亮创立了哥德堡大学的区域气候研究小组(RCG),小组重点在使用仪器和代用数据,以及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气候模式研究瑞典和中国的区域气候变率和最近及未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还涉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空气质量和农业的影响。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陈德亮的研究工作贯穿地理科学和大气科学,是国际知名的降尺度模式专家和先驱者之一,他系统发展了一个以天气气候学为基础的降尺度理论框架,并创造性地将其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物理过程和客观大气环流分型相联系,通过一系列统计方法建立了降尺度模型,这一框架已经被广泛用于估算未来局地气候变化及不确定性和验证气候模式。

他另一个贡献是发展了大气环流客观分型方法,奠定了在中高纬地区连接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研究的基础。

翟婉明(1963.08—)

江苏省靖江市人

铁路工程动力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1987年、1992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

在经典的车辆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基础上,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

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适合于大系统动力分析的快速数值积分方法,开发了高速列车过桥动态模拟与安全评估系统。

以上理论方法被成功应用于解决我国铁路提速及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鄂维南(1963.09—)

江苏省靖江市人

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主要从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及其在力学、物理、化学和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与合作者一起把偏微分方程、随机分析及动力系统的理论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随机 Burgers 方程,随机passive scalar方程,随机Navier-Stokes方程和Ginzburg-Landau 方程等,证明了不变测度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分析了稳定解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Burgers 湍流模型中一些存有争议的问题;与合作者一起构造和建立了稀有事件的迁移路径的理论框架,并发展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值方法—弦方法。

此方法已成为研究物理、生物和化学领域中稀有事件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合作者研究了弹性理论的微观基础,从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型出发导出了宏观层面下的非线性弹性理论,得到了经典的 Cauchy-Born 准则成立的稳定性条件。

提出了设计与分析多物理模型的多尺度方法的一般框架。

王存玉(1963.10—)

江苏省兴化市人

口腔生物学家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现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牙学院讲席教授,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副院长。同时他是UCLA工程学院教授,肿瘤研究所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成员。

骄傲!泰州走出的34位院士(下)

主要在分子信号,口腔医学和转化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就。

关于NF-κB转录因子调控癌细胞死亡和耐药的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正指导着肿瘤的临床治疗试验。在头颈部和口腔鳞癌生长和转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发现慢性炎症和骨代谢疾病中骨形成受抑制以及肿瘤骨转移的分子机理;首次发现了三个组蛋白甲基化酶表观遗传调控成人干细胞的功能和命运。

作为第一位来自大陆的学者,2011年当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已逝的泰州院士

李继侗(1897.8.24-1961.12.12)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生于泰州兴化。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舜年(1910.12.4-2004.9.20)电机工程学家。籍贯浙江长兴,生于泰州泰兴。中国科学院院士。

支秉彝(1911.9.29-1993.7.24)电工测量仪器专家、信息处理工程专家。祖籍镇江,生于泰州海陵。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德原(1912.4.21-2003.10.17)邮电通信专家。生于泰州海陵。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亚杰(1914.12.4-1997.3.13)化学工程学家。生于泰州兴化。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德宝(1918.5.7-2002.11.1)生物化学家。生于泰州泰兴。中国科学院院士。

钮经义(1920.12.26-1995.12.16)生物化学家。生于泰州兴化。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1921.5.15-2007.1.7)古生物学家。生于泰州靖江。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启先(1925.8.25-2002.5.25)空间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专家。生于泰州靖江。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铠(1931.9.12-2005.8.10)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生于泰州海陵。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玉如(1942.7.29-2012.2.17)船舶专家。籍贯泰州泰兴,生于江苏如皋。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