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站在宋詞之巔的蘇大學士,從不吝嗇對好詩妙詞的讚美之詞。而且他要是覺得哪首詩詞寫得實在太好,還時不時模仿一首。多數時候,蘇軾的模仿是很成功的。比如當年北宋才子葉清臣有一首《賀聖朝·留別》,蘇軾隨手一仿,便寫出了“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千古名句。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但這麼牛的蘇軾也有兩次技不如人時,一次是模仿張志和的《漁歌子》,蘇軾在數首作品中都仿過其中“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句,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另一次失敗的模仿,就是本篇要和大家介紹的這次。

這一次蘇軾模仿的是一首名為《題梵天寺》的古詩,來自北宋一位沒什麼名氣的小和尚。此人名叫守詮,是梵天寺的一名普通僧人。守詮平生只有這一首詩存世,而且是一首妙手偶得之作。當日守詮夜歸時見山寺美景,一時詩興大發便於月光下在牆上寫下這首詩。後來蘇軾偶見此作,覺得太可愛便依次韻模仿了一首,沒想到卻敗下陣來。讓我們看看蘇軾和守詮的兩首作品: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題梵天寺》

北宋.守詮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

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北宋.蘇軾

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因為當時守詮和尚還沒什麼名氣,而且他的詩又是寫在不起眼的牆上,所以問世後名氣並不大。直到蘇軾寫過仿作後,南宋文人周紫芝覺得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作品值得蘇大學士在標題裡就稱其可愛呢?於是周紫芝便去尋訪守詮的原詩,讀完後作為蘇軾粉絲,他也不得不承認蘇軾是沒有敵過守詮的。他對守詮這首詩的評價是:純屬天籟,古人風味。

對比這兩首詩,守詮詩勝在了意境的悠遠和字句的雋永。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僧人晚歸圖。詩的首句以落日開篇,夕陽西下,晚歸的詩人聽著寒蟬鳴叫,獨自走在山林間。一開篇就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來落筆,平淡的字句下,是清絕的意境。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次聯則寫自己回到寺中,松木做的寺門還沒有關上,調皮的月亮也隨著詩人入了寺。在這一句裡,時間由傍晚變成了皓月當空的夜間,詩人一路行來,月亮也一路跟來。詩人遣詞的能力在這一句得到了集中體現,“松扉”體現了寺廟的古樸氣息,“片月”寫出了月之靈動,而“掩”和“履”字的使用也堪稱高明。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最後一聯用的是以動寫靜的手法,僧人都已睡下了,只有犬吠聲在歡迎著詩人回來。這一句看似平淡,其實暗藏轉折。犬聽到腳步聲,便吠了聲來,看見是熟悉的詩人又默默地鑽入青蘿叢中去了。詩人僅用10個字,不但寫出了寺廟之靜,也敘述了一件生活中常見的小事,靈動而又自然。

小和尚平生僅一首詩存世,讓蘇軾也敗下陣來,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

縱觀守詮這首詩,無論是遣詞用字,還是意境的渲染都是極高明的。最難得的是,全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首聯和尾聯用的是都是以動寫靜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與他的詩相比,蘇軾的模仿之作,確實落了下風。守詮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