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省市三级媒体聚焦采访株洲河长制

11月14日、15日,央、省、市三级媒体记者对我市河长制工作进展进行采访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者们感叹,株洲大力改革创新,城乡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智慧河长”上岗,“海陆空”联合监管

湘江水清如镜。三架无人机组成的“智慧河长”协同“4+1”轮值巡查联合执法队一起出江巡逻,从江到岸到空中,组成一个“海陆空”联合作战部队。

湘江连着几个市。如果湘江株洲段水质污染了,下游的兄弟市也跟着遭殃。株洲如何承担这一重任?2017年,株洲率先在全省启动河长制工作,并首创水务、海事、环保、渔政加公安部门的“4+1”轮值巡查执法模式,实现了一江碧水的长效管理。

央省市三级媒体聚焦采访株洲河长制

河道保洁后河畅景美的攸县洣水。刘姝琪 摄(资料图)

各大媒体的记者们走访渌江、洣水、霞湾港、万丰湖,查看水情,听工作人员介绍,采访当地居民。

水的污染,表面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记者们爬上株冶集团楼顶,查看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情况。如今,清水塘地区退出全省重金属重点防控区,湘江株洲段水质由III类提升到II类。

市两型服务中心主任、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刘湘元介绍,株洲以河长制为抓手,在所有河流、水库力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开展河湖“清七乱”及黑臭水体、河道采砂、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行动,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确保清水长清、水清岸美。

上下游联动,创建渌水样板河

央省市三级媒体聚焦采访株洲河长制

渌水醴陵城区示范段一隅水天一色、碧波青堤。刘姝琪 摄(资料图)

醴陵市渌江广场边,清波荡漾的渌水与两岸古香古色的楼宇相映成趣。目前,渌水省级样板河醴陵城区示范段南岸2.2公里已建成投入使用。

醴陵市水利局局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甘毅说,醴陵市“内修”截污治污,对渌水沿河两岸500米范围内实行了退养政策,2016年至今,共计退养10万头生猪;在城区段开展雨污分流、污水截流,截流率约达80%;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启动渌水综合治理PPP项目,涉及1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条问题较多的黑臭水体等,目前东富镇、白兔潭镇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预计到2020年底,1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将全面建成。

“2017年实施河长制以来,醴陵就开始了与萍乡的对接。”甘毅说,今年,湖南与江西两省河长办,株洲市与萍乡市的河长办、水利局都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上下游联动更加紧密。目前,渌水省级样板河湘赣边区示范段已在建设中,预计到2021年,渌水省级样板河醴陵城区示范段南北两岸将全面建成。

“四办合一”,根治“九龙治水”问题

央省市三级媒体聚焦采访株洲河长制

株洲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刘姝琪 摄(资料图)

市河长办成立两年来,协调解决了河湖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随着河长制工作的纵深推进,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弊端开始显现。

之前,市水利局只负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治理保护等工作,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在市住建局,监管企业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等工作在市环保局,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九龙治水”。与此同时,由于市河长办编制没到位、人员缺乏、配置不健全,再加上机构地位不高,起不到河长制工作“指挥棒”的作用,统筹协调力度不大,导致很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今年,我市将市两型办、市河长办、市创建办、市湘江办四块牌子整合为市生态中心一块牌子,作为市政府所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副市长、市河长办主任顾峰向记者们介绍说:“这样既整合了资源,又精简了机构,解决了机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有效克服了机构设置小而全、各自为战、政府资源浪费等问题,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生态建设队伍,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能。”

【声音】

株洲的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创新不断,在全省立起了标杆,也为全国提供了样本。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株洲对河湖保护的决心和态度是“高看一眼”,各级政府“厚爱一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在株洲大地开花结果。

——新华网刘豫

株洲河湖保护和治理是抓到点子、抓住了根子。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奔走在湘江株洲城区段、渌水醴陵城区段、洣水攸县段等地,看到的是水清岸美的画面,看到的是河长长治的决心,看到的是百姓欢颜的图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