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切换主跑道,技术驱动下的突破与裂变

提到京东,很多人脑海中会立马蹦出“电商”二字。但在今天,京东已不只是个电商平台,更是个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已成了其“三驾马车”零售、数科、物流向前行进的动力源。

11月19日,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iscovery)在京开幕,京东方面首次系统展示了其完整的技术布局、先进丰富的对外技术服务和一体化开放路径,对外明确诠释了“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集团战略定位。会上还宣告了京东技术服务元年的开启。

京东切换主跑道,技术驱动下的突破与裂变

“矩阵”式呈现技术

京东不止有零售,还有技术,这已不是什么秘密。2017年,京东董事局主席慷慨激昂地喊出一个口号:“未来12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这是从战略层面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也为京东全面向以技术为核心转型埋下伏笔、作了定调。而京东跻身于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列——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2019年前3个季度合计研发投入超过130亿元,研发人才数量跟专利申请量都全面进入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也是转型缩影。

经过多年积淀和近年全面发力,京东积累了不少技术长项。今年8月底开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技部宣布的10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里,就包括京东。入选AI“国家队”,无疑是对京东在智能供应链等领域技术领先地位的“盖章”。

京东用实力勾绘出的“技术全景图”,涵盖的还不只是智能供应链。按照其“官宣”说法,目前京东已形成了以云计算底层基础架构技术和通用化大数据平台、AI、IoT、研发能效、信息安全技术为依托,结合零售、数字科技、物流等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

独木不成林,既然是体系,就会有“矩阵”式呈现。在零售技术体系中,京东已拥有中台组件能力群、智能供应链、全域交易、智能营销、门店科技等技术;在物流技术中,京东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在数字科技中,京东已形成金融科技、智能城市、数据技术等体系。不止如此,在区块链、云计算、AI、IoT等领域,京东也有成熟布局。

技术的底蕴与开放

有深厚的技术底蕴难得,更难得的是能将技术开放。揆诸现实,很多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整个行业全要素效率的利器。企业的确可以“挟自主产权以自用”,只满足自身业务需求,但若能跳出竞争思维秉持共赢思维,那也能扩大技术红利辐射面的半径,让许多产业从中受益。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实体产业也需要那些“底层核心技术”的增效加持。

此前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时,就强调了技术的开放性,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典型特征就是应用驱动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求下,牵引、辐射、渗透于各行各业,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而京东的技术服务,也裹着“开放”的底色:它不是“藏器于身”,而是将技术开放纳入一体化开放的框架下,通过将那些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组件化、平台化,面向行业开放。

京东在技术领域的布局,本就有个重要特点:与实体产业紧密融合。其零售、物流、金融等既连着C端,也连着B端,而循着B端上下游追溯,都会溯至实体产业。而京东致力于用技术推动对外服务、创造更多产业价值的技术转型路径,换个视角看,也是一幅“赋能实体经济”路线图。

素有“品质电商”之名的京东,几乎在国内最早布局物流供应链。高效物流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会反馈到消费需求上,最终带动供给侧提质增效,实体产业会是直接的惠泽对象。而京东的零售和金融板块,或是在对供需高效匹配,或是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实体产业带去利好。

京东切换主跑道,技术驱动下的突破与裂变

平台的技术进阶

这也是京东对自身的平台角色定位与责任分量的清晰认知。在管理学中,有“线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之分,前者基本遵循管理学中的价值链理论,参与最终核心价值的创造;后者主要链接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用户两端。京东的“平台底色”几乎与生俱来,当下更是成了无界零售基础设施提供者。

对平台而言,其价值初期主要立足于“流量曝光”、充当信息桥梁,但到了进阶阶段,则能变身赋能平台,通过技术资源开放,帮助商家或厂家成长、发展、获益。这两年,产业路由器的概念兴起,说的就是对产业进行更精准更对症赋能的平台形态。对京东来说,在链接了海量用户、具备了很多技术能力后,实现更高阶的赋能,让实体产业得到更大的利好,也是价值使命所在。

眼下,京东零售正以数字化为基础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着力成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友好交易平台,在C2M领域的深耕也能帮实体产业切实收益;京东数科以科技为基础,以数据为要素,以价值为中心,以共建为理念,其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数字营销平台以及金融科技操作系统,都在推动科技产业不断融合;京东物流则在通过“精卫推荐”算法、机器人仓群、全自动供包与智能打包系统等,提高流程订单处理效率,让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体验升级……这些都是在用产业互联网下的技术能力,帮助更多行业产业实现升级,带动产业经济更上N层楼。

事实证明,赋能实体产业,也是在发掘自身的增长空间。2019年,京东技术服务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在技术服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京东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已经接近百亿,实现了全年盈利预期,未来前景则更加乐观。

说到底,“技术驱动,开放赋能”,对京东来说,兴许是电商流量红利衰减、人工驱动的“效率成本优化”也进入瓶颈期后的主跑道切换,是自身着眼于未来发展的突破与裂变;对实体产业而言,则不啻为巨大的红利释放——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实体产业太需要技术支撑下的“高阶赋能”,帮助它们充分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自身的蝶变与跃升,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u001c�R ذ�C�\u0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