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使用充電樁不能僅靠“道德約束”

由於目前尚無規範充電樁使用的法規出臺,因此,對於充電樁的使用和維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素質,哪怕其使用不規範,也只能採取教育的手段。而充電樁企業和運營商如果遇到用戶不規範使用甚至損毀充電樁的行為,也只能嚥下這個“啞巴虧”。

“我每次去北四環中路鳥巢旁邊的充電樁充電時,都有充電插頭被直接扔在地上。”

“某些小區的用戶不愛惜充電設備,甚至出現自己不充電,反而搞破壞的情況。從我使用充電樁的經驗來看,住宅小區裡充電設備被人為惡意破壞的程度較公共場合的商用充電樁更高。”

“一些‘跑活兒’的駕駛員充完電就直接把充電插頭扔在地上了,上次我去京郊玩,撿了一路的充電插頭。”

在北京市昌平區某小區的新能源汽車車主群裡,經常出現對充電樁使用不規範的抱怨。事實上,對於充電基礎設施,大部分新能源車主都能做到“好借好還”,但仍有部分不好好使用充電樁的“熊用戶”出現,讓充電樁運營商和其他用戶頗感“頭疼”。

用戶破環充電樁時有發生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使用領域的基礎設施,多安裝在公共建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與使用者有大量直接接觸的機會。如果用戶使用不規範、惡意破壞充電樁,會導致充電樁出現不同程度損耗、壞樁率升高、後續使用不便等諸多問題。

“有些司機用完充電槍後不好好放回去,直接就扔在地上,對設備非常不愛護。”北京市昌平區的新能源車主胡先生也向記者抱怨,部分使用者的素質較低,對充電樁沒有維護意識,導致後面的車主使用體驗極差。

記者瞭解到,用戶充電後如果將充電把充電槍隨手扔在地上,易導致槍頭因撞擊而開裂。而且把充電線扔到地上,如果後面的車主充電時沒及時注意到,就會出現充電線被車軋壞的情況。

為此,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昌平區的風雅園小區、龍騰苑小區及龍躍苑小區,發現三個小區裡的充電樁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某些充電樁甚至還被上了鎖,無法使用。

“加鎖是為了防止有人撬櫃門偷電路主板或偷充電樁投幣箱,這樣的破壞經常發生,甚至還有人將小型充電樁整個偷走。”龍躍苑小區充電樁維修工作人員無奈地告訴記者。

“還有一些車主在倒車時會撞到充電樁,導致樁體被撞歪、內部電纜裸露出來等。但很少有車主會主動聯繫我們去維修,大部分都是撞完就跑了,拒絕承擔責任。”上述工作人員坦言。

法規缺失導致監管無力

“對於不規範使用充電樁、把充電槍隨意亂放等現象,企業並不沒有處罰這些現象的資格,重點還是以宣傳教育為主。如果真的導致了嚴重損壞,在有攝像頭的情況下,可以報警,按破壞他人財物處置。”一位不願具名的充電樁運營商表示。

記者瞭解到,由於目前尚沒有關於規範充電樁使用者的法規出臺,對於充電樁的使用和維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素質,哪怕對方使用不規範,也只能採取教育的手段。而充電樁企業和運營商如果遇到用戶不規範使用充電樁的行為,只要破環程度不嚴重,都只能嚥下這個“啞巴虧”。甚至在某些沒有安裝攝像頭的場所,即使充電樁被完全毀壞了,也只能“照單全收”。

“如果有人在充電樁旁邊值守,情況可能會好一些。另外,還可以給充電樁上保險。雖然不能保證徹底消滅人為破壞充電樁的行為,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負擔。再者,就是安裝攝像頭,如果有記錄就可以報警。”上述充電樁運營商告訴記者,“但如果對方只是不好好放置充電槍,比如只是扔到地上、而沒有損壞設備,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都沒造成損失,報警也不管用。沒有法律規定,批評教育的效果也不好。所以,還是希望能有專門針對充電樁規範使用的法律法規出臺,保障充電樁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用戶的正常使用。”

中國能源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