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既要集中,<br

11月19日,漢陽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址正式啟用,成為武漢市最大區級政務服務中心。老中心辦公面積3000平方米,新中心擴展至25000平方米,辦事窗口從原來的89個變成現在的181個,可為市民提供近800項各類服務。這種政務服務集中度是相當高的,為全區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一窗式辦理提供了設施條件。

這是政務服務集中的一個標誌。除了集中,還有一個方向,是政務服務的分散。這種分散主要是指政務服務向社區下沉,通過家門口辦事、自助辦理,讓群眾可以得到更便捷的政務服務。

集中與分散,是政務服務的兩種趨勢。過去一二十年,各地紛紛建立市級、區(縣)政務服務中心,把政務服務集中起來。市民之家是武漢市2012年10月建成運行的市級政務服務中心,當此前後,全市15個區(開發區)也先後建立了自己的政務服務中心。後來政務服務開始下沉,街道和社區也開始建立政務服務平臺。全市171個街道(鄉鎮),目前已建153個便民服務中心,2912個社區(村)則建了2789個便民服務室。

這是一個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其中服務下沉與分散是一種更鮮明的趨勢。目前很難說政務服務集中已經完成了,比如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將來自然要全國推廣。在其他方面,集中的政務中心恐怕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像漢陽區政務中心現在提供閱覽條件,就給人全新的體驗。相比之下,政務服務下沉的過程現在剛剛開始,如何形成成熟的服務模式還有待探索。

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基層治理是我國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基層治理還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個薄弱環節。過去投入資源不足,有的地方亂象叢生。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治理與服務重心下移,首先是服務平臺佈局向基層下移,做到有機構負責、有人辦事。政務服務事項很多,依法必須由不同層級政府及其機構辦理,哪些適宜集中辦、哪些適宜下放到基層,還得實事求是。現在武漢全市在社區建立了2789個便民服務室,但建立便民服務室不是政務服務下沉的終結,如何提供服務,實際上存在很大的創新空間。比如有的區把很多政務服務項目下放到社區,今年3月,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還在武昌區東亭社區建立了全市首個社區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有不少於50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在此24小時隨時辦理。

隨著政務服務基層平臺的建立和服務的展開與完善,很多人發現,政務服務原來可以和商業服務一樣,放下身段走進社區,居民可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服務。隨著社區治理與服務“網格”在武漢的全面鋪開,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正在成為現實。

楊於澤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