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要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张燕生: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要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张燕生。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图

11月19日上午,由中国经济联络中心与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美企业家圆桌会在北京举行,前来参加第十一届中美政党对话的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代表团,以及中国有关部委、地方政府、智库、企业代表共70余人出席圆桌会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创新与发展”议题中发言,并接受了包括澎湃新闻在内媒体的采访,介绍了会上美方代表的关切及对当前和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官方资料显示,作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燕生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

张燕生援引与会代表、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夏尊恩的观点说道,中美建交40周年的经贸合作对中国、美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引擎,美方代表认为,40年来中美合作中最大的亮点是中国加入WTO,这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世界。

张燕生介绍说,中国当年加入WTO,美国商界是支持的,他们期待中国的市场更加开放。而中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到2001年正式加入历经15年,这15年中国收获了三个重要的成果:一是中国确确实实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二是在中国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三是中国企业在开放条件下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之所以能够成为亮点,我个人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如果没有这15年的过程,恐怕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对国际通行规则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张燕生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加入WTO所取得的进步不是任何人的恩泽,而是从上述三个层面,从普通百姓到最高领导人,从上到下都做了长期、充分的准备。

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张燕生认为,确实到了一个新阶段,“中美要想走向合作,一定会经历一个非理性冲突阶段,这个阶段恐怕比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还要长。”

如何在这一新阶段实现中美两国的合作?张燕生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个观点,即“中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是要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基本的逻辑;二是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好战略定力,保持好底线思维;三是不要浪费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像当年中国加入WTO一样,加快我们现代化的步伐,争取尽快让中美两个大国从非理性对抗到理性合作。

“中美作为两个负责任大国过去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这两个国家合,世界发展前景就比较好,斗,就会对世界来讲带来巨大的负面的外溢效应。”张燕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