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看到國足敗績的消息,就想到了高俅,《水滸傳》裡寫到高俅,大致說其是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一腳好球,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球。

高球高球,自是有此稱謂,又能得宋徽宗認可其球技,可見,實打實的有一番球技功夫的呀。

高俅未發跡時,球技響噹噹,怎麼來的那麼高的球技呢?我認為,就像做任何一項別的事情一樣,要成為行家裡手,那是必須經過一定的付出滴。高俅踢得一腳好球定然也不是光靠想象就能達到的,哪怕是天生有此特長,那也是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練習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已經有了什麼技術特長。所謂,天資、勤奮缺一不可。高俅在踢球上付出的時間與辛苦,是必然的。

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在踢球上,他為啥會付出那麼多?就看高俅那一副德性,非是自己愛好不可。

高俅因是愛好踢球,我相信,其花在踢球上的時間就多了,又有天賦特長,球技自然就高了,光有特長的因素,沒有一定時間的付出練習,也不可能成為球技高手。於是,可以想象到,恰好是因此,鄰里鄉間於是就白眼看他,整天踢個破氣球,東蕩蕩西闖闖,漸漸他就被詬病了,被罵曰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千夫所指不病而亡啊。那麼,高俅好在性子放的開,心胸開闊,都能把那些白眼垢語嚥下去。但是,注意力引導事實,這樣的環境久之也就把他培養成了吊兒郎當,一副潑皮無賴的形象,這是環境塑造,他不這樣啊,奈何怎麼能對付那些攻擊呢,一方面是自己的喜好,一方面是現實不允許他有這樣的踢球的喜好,高俅堅持的選擇自己的喜好,壓力之大,擠壓著他成了無所謂的潑皮無賴。

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高俅卻恰因高超的球技而發跡了,發跡成了的卻是佞幸奸臣。沒奈何?高俅入錯了行。“高球”自此低落了。愛好、天賦特長不被認可,誰願意成為沒有發跡之前的高俅那樣為了愛好卻被人們翻白眼垢語的不務正業嘛?高俅堅持所好頂著眾人的翻白眼的壓力,還是練出來了高超的球技,但不過還是一波皮無賴,誰會願意學習他高超的球技嘛?

被發現認可的高俅發跡了,發跡的事業卻不是踢球的事,“高球”改成了“高俅”。他的發跡對“球”有榜樣作用嗎?我看對“俅”倒是有巨大的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沒有過程的球就成了只求結果的俅。

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於是,高俅發跡了,高球沒落了。裡皮也沒奈何,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球在淮南則為球,球在淮北則為俅。水土環境、國情不一樣,不是沒有高球的種子,是高球的環境難造就。hh

見有人疾呼,足球發源於我們國家,連國際足聯都承認足球發源於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叫蹴鞠,代有傳承,只是到明清、近現代漸有衰落,hh,那好,我看,恰逢我們高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旗。那麼,也把優秀的蹴鞠文化弘揚吧,那麼,看來高俅也是蹴鞠文化的佼佼者,傳承著,那麼,別再怪人家高俅踢球不務正業了,罵人家波皮無賴,人家頂著被罵的壓力練好了高超的球技,結果被罵成了波皮無賴。鼓勵人家吧,一鼓勵就像波皮無賴的泰森從街頭被鼓勵成世界拳王了。

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高俅也是埋沒的人,埋沒的踢球的人才,踢球的不安排到管理踢球的事情或踢球的事情上去,偏要提拔成了管理軍機大事的太尉,專業不對口,陰差陽錯。這是制度安排的問題。各行各業,各司其職,人盡其才。行業有差別,工作有差別,但尊嚴人格是平等的。這麼看的話,高俅並不是一無是處,是吧,高俅高超的踢球技術,那是堅持己之所好而來的,這點上看高俅能堅持自己的特長愛好的精神實可嘉。“匠人精神”否。而不是違心的存天理,滅人慾。高俅能在“滅人慾蹴鞠”的情況下堅持己之所欲所好的精神,難道不值得贊?

弘揚“高俅蹴鞠精神”,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

換到今天來說的話,高俅人家起碼不是一位特長生,體育特長生,換到今天來說就相當於是一員優良的足球運動員,健將。可是濃烈的對蹴鞠的熱愛的高俅也抵擋不住做官的醉人的誘惑,高球良將都熱衷且走上了當官的道路,然後拿當官的那一套學問來考核足球,研究踢球能研究出高球嘛?

國足呵,來個“高球計劃”吧,弘揚優秀傳統蹴鞠文化,弘揚高俅蹴鞠精神…...回頭咱們舉行個“高俅世界盃”。高球何在,高球何在,國足在呼喚你,快快歸來,高球何在……h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