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 自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大英帝国海军步入了一个巅峰时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英国开始承担起维持世界秩序的角色,史称“不列颠治世”。这段岁月维持了大半个世纪之久,到了19世纪末,英国海军终于又一次迎来了一位新的挑战者,它的海上霸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开始,英国的崛起始终离不开海军力量的发展,这与它的海洋霸权和海外殖民利益息息相关。为此英国曾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重要欧洲海洋强国。可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面临的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海军传统的国家,那就是德国。经过了俾斯麦的努力,德意志最终由普鲁士于19世纪80年代统一,蜕变后的德国实力十分强劲,为此英国海军也需要全力以赴地应对这场世纪挑战。在大英帝国海军拱卫海上霸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剖析和理解英国的战略思维。

与英国此前的竞争对手不同,德国能够成为英国前所未有挑战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德国的工业能力在当时很强大。在此前的英西战争、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敌人的工业基础都不如自己,所以海军力量的发展后劲不足,从长期看根本不是英国的对手。但是德国不同,它在当时不仅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甚至是在化学、光学、电气等工业领域也处于领先位置。正因如此,一旦德国下定决心扩充海军,将会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面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德国的确下定了决心要有一番作为。19世纪末德国海军扩建的灵魂人物名叫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他针对英德海上竞争设计了一系列竞争思路。当时德国人非常清楚,一旦德国发展海军就会促使英国人紧张,并有可能先发制人地消灭萌芽期的德国海军。提尔皮茨就认为,只要德国分步骤地将扩建进程拆分开来,就可以不惊动英国,所以他常说德国在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大国之前要分外小心。另外也有不少人称并不清楚德国海军应该如何赶超英军,提尔皮茨的看法是德军不需要完全赶超,因为英国海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德国海军只需要确保在英德两国之间的北海海域的局部优势即可。最后提尔皮茨还提出了德国海军与英国作战的具体战略战术,认为过去英国人开战之后会冲锋到敌国近海摧毁港口,德国可以事先在近海埋伏好鱼雷、水雷以消耗英军部分力量,最后再派遣主力舰队展开决战,这样德国的赢面才会扩大一些。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提尔皮茨的这三个思路设想都是从德国自身的角度做出的竞赛和对抗的规划,然而当英德双方正式爆发海上竞争时,英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这个规则走,而是凭借自身强劲的势力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将自己的规则强加到整个英德海军竞赛中。那么针对德国人事先设定好的三个思路,英国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当德国开始发展海军没多久,英国就已经将其列入主要威胁的行列,提尔皮茨提出的所谓分阶段不惊动英国来发展德国海军的方案根本没有用。面对德国在海洋事务方面的作为,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就敏锐而明确的指出德国作为中欧陆路强国,是不需要如此强大舰队的,其目标必定是为了与英国争夺海洋霸主地位,为德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开道。由于德国距离英国太近了,所以英国人形象地将德国海军比喻为架在英国颈动脉边上的一把锋利匕首。当英国人将德国海军视为最大威胁之后,很快就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主力舰都调回到本土周边海域,集中优势来专门对付德国。如此以来,德国海军想要在北海构成对英国局部优势的企图也就破产了。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当英德双方正式拉开架势进行海军竞赛后不久,英国果断的推出了依照当时标准极具颠覆性的新型战舰,又被称作“无畏舰”。无畏舰是20世纪初各国争相建造的一类主力舰的统称,它的推出迫使德国不得不在造舰技术领域和英国展开竞赛。无畏舰的体型要远胜从前,其吨位比先前的无畏舰要重50%以上,同时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火力系统,将原先主力舰上主炮口径参差不齐的情况扭改进成统一大口径标准,并对炮塔的布局也做了合理化调整。这样一来,无畏舰火炮一次齐射的威力就相当于原先两艘主力舰的威力了,从前的主力舰也就落后了。

当时的欧洲海军对老一代主力舰都有一个蔑称,叫做“五分钟舰”,就是因为这些军舰在遭遇无畏舰的时候只能坚持五分钟。无畏舰的推出将德国从与英国的军舰建造竞争提高到了与英国的技术竞争层面,这是一步妙棋,不过对英国来说同样存在风险。由于英国海军在当时位列世界第一,淘汰的老版本主力舰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所以这导致英国损失了大量钱财。不过标准的提升还是更有利于英国一方,逼得德国必须紧跟步伐,如果德国不跟就会被远远甩在身后,但如果跟随竞争将不得不在英国优势领域进行。当时的英国在重型舰船设计和制作上占据明显优势,他们建造一艘无畏舰仅需一年多的时间,而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建造一艘中型军舰也没有如此速度。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为了能够跟上英国人的脚步,德国不得不将建造军舰的造船设施重新修缮,甚至就连航道运河也加宽了许多,这导致成本的提高和财政上的压力。最高峰的时候,英国一年最多可以同时运行8条无畏舰生产线,而同时期的德国最多只能运行4条,这导致双方军舰在数量上愈发悬殊。世纪之交的德国虽然是后发新兴国家,但大英帝国掌控者丰富的海权经验,同时握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贸易网络,不论是经验底蕴还是发展速度,德国都不占据上风。在无畏舰进化的每个阶段,英国都是引领者,德国只能在越来越高的标准上亦步亦趋。到了1912年,英国更是推出了一艘史无前例的无畏舰,它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这是一战前全世界最新型的战舰,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纯粹以柴油制动的主力军舰,领先同期其他所有战舰。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个名字就说明了英国对它的期望和厚爱。大英帝国海军正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发展起来的,并在著名的英西大海战中重创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当时的欧洲战舰尚处于风帆时代,甚至英军舰艇大多是小巧的私掠船,但这并不影响那个时代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宏伟形象。以这艘军舰为标志,德国彻底输掉了这场军备竞赛。实际上两家的无畏舰之类是各有千秋的,英国军舰的速度更快、火力更强,而德国军舰则更为牢固。不过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德国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按照英国的标准赛跑,根本没有机会赢。

在有形的军备竞赛中,德国未能胜出,在无形的作战实践中同样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皇家海军就已经调集几乎全部主力到北海,凭借海上战略态势取得了决定性优势,矛头直指德国。一战经常被称作一群欧洲王室在昏睡和醉梦中做出的决定,但这显然不包括英国。英国人不仅在战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将头号大敌定位在德国身上,甚至在海军战略战术上也做出了调整。随着无畏舰军备竞赛的影响,英国人认为在如此强大火力威胁之下,传统冲锋近海作战,伺机摧毁敌方港口和抢滩登陆的做法是有风险的,因此决定改成远距离封锁。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英国海军所谓的远距离封锁是指己方海军不靠近海岸,只是在远处等待,仅仅当敌人突围之时才出动歼灭敌军力量,这样一来德国近海的水雷威胁也就消弭于无形了。英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变迁对海战的影响,进而做出了具体的战术调整,始终保持自己的规模优势,不让敌人有一点点削弱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在整个一战期间,除了误打误撞的日德兰海战以外,德国海军始终躲避在港口里不出来。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国海军因不愿意投降而全体凿沉了战舰,彻底输掉了这场海上霸权之争。

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除了日德兰海战误打误撞打了一场大战以外,德国海军基本上都躲在港口里面不出来,最终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国海军不愿意投降而全体凿沉,彻底输掉了这场海上霸权之争。那么我们总结一下英国为什么能赢,当然实力是第一位的。从这一讲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英国获胜并不仅仅是实力优势,他的竞争战略也是非常成功的。这里的关键就是设立一个引导性的标准或者规则,用自己的行为模式逼迫对手进入自己的优势领域,就像迫使德国和自己开展无畏舰竞赛一样,然而再沿着这个逻辑把自己的优势保持到底,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20世纪初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惨败,从海军竞赛时就已经注定

综上所述,英国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世纪海上霸权之争,自身雄厚的国力当然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他们的竞争战略同样十分成功。英国从一开始就善于扬长避短,通过设立引导性的标准或规则,将对手逼迫到自己擅长的优势领域竞争。如此以来,对手的发展就始终落后于英国,最终被彻底打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