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巨浪起于微澜,新三板市场沉寂多年已几乎被遗忘。

一直以来,登上资本市场“巨轮”都是很多安防企业的一大发展目标,从A股到新三板,再到现在火热不已的科创板……资本,对于安防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

回想两三年前,行业冲刺“新三板”的盛况,仿佛就在昨天,而如今,新三板的市场似乎一片萧条。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曾经的“扎堆”入市

把时间拉回到三年前。

2016年,人工智能浪潮兴起,而最为火热、最频繁地被人提起的落地行业莫过于安防了。在这个行业规模(中国)高达超6000亿元的庞大市场中,安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

为了打开新的融资渠道,这一年不少安防企业选择“扎堆”登陆新三板。  

新三板作为连接企业上市和初创之间的桥梁,尽管进入门槛要比A股和美股市场低,但有勇气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无一不是为了冲刺A股做准备。

这些企业也成为中国安防行业内第三梯队中的中坚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的安防企业总计高达100多家,智能建筑、监控设备安防企业占半数以上。

其中智能建筑工程25家:包括邦正科技、智冠股份、云智科技等,主要业务包含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

监控设备24家:包括彩讯科技、科盾科技、佳信捷等,业务范围包括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前端设备由摄像机、监听器、报警探测器等组成。

安防工程与产品17家:包括亚奥科技、银利智能、麦驰物联等,主要业务包括楼宇智能化、视频监控、门禁考勤等。

监控工程8家:包括奥远电子、欣智恒、新视野等,主要业务包括通过光纤、光端机、无线网桥等传输视频信息进行监控等。

智能交通工程6家:包括中科通达、博安智能、竹林松大等,主要业务为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

其他安防设备:包括德鑫物联、求实智能、文达通、捷视飞通、快鱼电子、豪力士、美电贝尔、罗姆斯等。

疯狂逃离“新三板”

经过2015、2016年的火热,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在安防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9年,曾经风光入市的安防新三板企业,如今大多数都面临尴尬境地。

资本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纵观整个新三板市场,2016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公司挂牌新三板,而摘牌公司则屈指可数,半年内只有9家。

到了下半年,新三板继续扩容,但摘牌公司也骤然增多,达到了47家。进入2017年,摘牌公司数量更是与日俱增。2019年上半年,新三板摘牌企业共923家。

经过连续四年的下跌,曾经在2015年前后极度火热的新三板市场,已经面临“门可罗雀”的窘迫局面。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近期发布《新三板市场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截至 2018 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10691家,较2017年末相比减少939家;挂牌企业总股本 6324.53 亿股,相比 2017 年末的 6756.73 亿股减少 6.40%;总市值34487.26 亿元,相比 2017 年减少了30.19%。新三板挂牌公司2018年净退出39家。截至10月25日,新三板存量挂牌企业共计9184家。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报告指出,目前新三板市场存在八大方面问题,分别为:挂牌企业数量首次缩减,粤京苏三地区仍居前位;发行规模持续减少,增发融资情况惨淡;市场流动性不足,板块间差异显著;利润增速及ROE下行,盈利能力分化;券商做市热情减退,中介机构服务趋于集中;投资者群体增速放缓,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摘牌转板热情减退,香港上市另辟蹊径;横向整合促进并购重组,经营调整掀起退市大潮。

据行业专家调研,有的企业在挂牌后净利润反而减少了,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合规成本加大了;而且还得不到融资,杠杆放大的可能性也没有,目前也打算选择摘牌。

对此,有分析指出,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奔赴A股IPO是新三板摘牌公司数量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新三板体量的不断壮大,企业摘牌的原因已经开始趋于多样化,有些可能是因为承受不了维持挂牌的各项费用,有些可能是受到监管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有些公司可能是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

去年5月,拟IPO企业永威安防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挂牌的公告,正式宣告退出新三板,并转战A股。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上新三板被套牢,实际控制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有安防企业因为想寻求更好的融资空间而退出新三板,也有安防企业因为上了新三板而将企业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2018年9月25日,新三板安防企业佳信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信捷”)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鑫因“其他妨碍、抗拒执行”被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

成立于2006年的佳信捷,其主营业务为主要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并基于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提供安防视频监控整体解决方案。

出于积极发展公司业务的需要,2012年3月28日,包括新疆久丰在内的六名投资人与以王鑫为法人代表的佳信捷共同签署了《深圳市佳信捷电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以下简称“《增资扩股协议》”)约定投资人总计向佳信捷增资人民币7,600万元。

按照协议,若佳信捷2012年未达到净利润3800万元的95%(即3610万元),王鑫应对投资人予以补偿;佳信捷若未能于2016前上市或者未能在2015年前递交上市申报材料,投资人有权要求王鑫购买其持有的全部或者部分佳信捷的股权。

然而,2012年,佳信捷仅实现净利润1657.47万元,未达到先前业绩承诺的一半。2014年1月24日,佳信捷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为“430487”。但登陆新三板并未获得投资人上市认可。

新三板的安防企业,你们现在还好吗?

佳信捷2011年-2016年营收

因业绩及IPO对赌失败,2017年开始,王鑫及佳信捷遭投资人起诉索赔2016.6万,几大投资人轮流起诉,官司纠纷持续了几年。

2018年,佳信捷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鑫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王鑫辞去佳信捷所有职务,王强接棒董事长。今年4月,佳信捷董事长王强辞职。

据公开资料显示:佳信捷2018上半年度营业收入为2245.0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4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3.61万元,上年同期-182.54万元,亏损增大。

据曾经业内消息,当年佳信捷为谋求新三板上市花费不少,登陆新三板后又遇行业洗牌及市场“寒冬”。

像佳信捷这样企业其实并不在少数。

目前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许多新三板企业除了业绩业绩压力外,因新三板流动性差,融资困难,个别新三板安防企业裁员达四分之三。也有新三板安防AI公司为了出路,寻求集成商的帮助,通过牺牲利润获得业绩数据。

新三板价值正大大消退

“进新三板没啥用!”近年来,不少安防企业老板都如此感概道。

据观察,虽大多数企业在公告中都会委婉写到“退市皆因战略调整”或并未作原因说明。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无融资、无交易才是安防企业选择摘牌的根本原因。而资本,又恰恰是企业发展扩张的有效保障。

此外,也有企业直言摘牌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企业成本压力有多大?过去的一年,被安防行业称为“寒冷的一年”。

从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2018年大多数安防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出“跌跌不休”的局面。

而受市场寒冬影响最为严重的,正是中小企业这些弱势群体,它们一方面要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着运营成本的巨大压力。

而这个成本压力的一部分就来自于新三板挂牌后仍需每年支付的费用。

“现在企业都想摘牌,壳也没人买,一文不值。”据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企业挂牌后支付的费用包括按年支付和按次支付的费用。

其中,按年支付的费用包括律师事务所持续督导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以及股转系统挂牌年费,而光是持续督导费每年就要20-25万元。

在融资难且市场寒冬之下利润不断被摊薄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新三板每年的相关费用,这对这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够呛。

由于科创板的设立,新三板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流动性不高也是其不温不火的一个原因。

归根结底,不论“逃”抑或“不逃”,各个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战略思想不同,选择也就有别。但从近两年挂牌减缓、摘牌加速的情况来看,或许在企业内心,新三板早已不再是最好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