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株洲」《株洲日報》兩位大學生實習體會登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每年6月,株洲日報社迎來大批各大高校的實習生。他們在各位記者老師的帶領下,深入新聞一線,踐行新聞理想,共同參與了大批優質稿件的採寫。

今年8月,《株洲日報》推出“初心”系列報道,尋訪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上的初心故事。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肖鵬、衡陽師範學院學生寧喜玲作為跟班實習的大學生,跟隨本報記者李支國到現場採訪。隨後,他們將體會整理成文,《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11月12日08版予以刊發。以下是報道全文。

「央媒看株洲」《株洲日報》兩位大學生實習體會登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中國新聞廣電報》電子版截圖。

初心使命激盪人心

——參加《株洲日報》“初心”系列報道實習體會

湖南省株洲市,是一方有著輝煌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無數革命先輩從這裡出發、在這裡奮鬥,留下了許多值得挖掘和傳承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株洲日報》推出“初心”系列報道,尋訪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上的初心故事。作為跟班實習的大學生,我們跟隨記者老師到現場採訪,真切感受革命先輩的初心滾燙熾烈,其初心精神在紅色大地上代代傳承。

「央媒看株洲」《株洲日報》兩位大學生實習體會登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實習生們在醴陵東富寺採訪。李支國攝

革命先輩

把初心鐫刻在紅土地上

  

東富寺,位於株洲醴陵市東富鎮東富村,始建於明代,原為當地百姓祭祀包公、敬奉神佛之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成為醴陵南一區第一鄉農民協會所在地。1927年年初,青年毛澤東專程來醴陵考察農民運動,進行詳細調研,為日後撰寫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找到了第一手資料。

東富寺管理所負責人劉紀雲介紹,1927年2月1日,正是農曆除夕,毛澤東冒著鵝毛大雪,從醴陵縣城步行25裡到東富寺考察。他聽說東富的農民運動搞得好,他等不及了,要到現場一看究竟。來到東富寺後,他連夜與農協人員座談,在這裡住了兩個晚上,組織參加了3個會。大年初一,毛澤東登上寺內戲臺,對700多位工農群眾發表演講,動員群眾辦農會、鬧革命。臺下的群眾幾乎都目不識丁,但是,毛澤東把深刻的革命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河裡的沙子是散的,加進黃泥、石灰,用水和攏,羊角耙也挖不進。”毛澤東用生動的比喻啟發農民:團結起來力量大,只要加強團結,革命就一定勝利。他的演講激情澎湃,極大地鼓舞了臺下的勞苦大眾。

東富寺陳列室裡,眾多歷史照片和資料,詳盡還原了毛澤東當時在各地考察的情形。一份份真實的史料,一組組精準的數據,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穿越時光,散發著歷史的耀眼光芒,印證著革命先輩尋覓初心的足跡。

採訪之前,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34歲的年輕人,在闔家團圓的除夕,遠離親人,不畏嚴寒,徒步那麼遠來到偏僻的窮山村,一個人在破廟裡迎來新春佳節,他到底為啥?是什麼力量支撐他?他不孤單嗎?

因為有了這次媒體實踐,讓我們在走訪結束後找到了答案:堅定的革命理想與信念,是無窮的動力之源。為了中國勞苦群眾得解放,過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這是革命先輩的初心與使命。

「央媒看株洲」《株洲日報》兩位大學生實習體會登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實習生寧喜玲在醴陵沈潭鎮採訪。李支國攝

青年學生

把初心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

  

羅霄山餘脈的會真山,是醴陵沈潭鎮美田橋村的最高峰,山上鬱鬱蔥蔥景色優美,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湘贛交界的6個鄉鎮。當地群眾把最美的風景,永遠留給了革命烈士。

會真山上的烈士陵園是美田橋村的退休教師瞿佳美倡導發起,黨員幹部帶頭,村民集資修建的。烈士陵園不僅是紀念革命烈士的地方,更是烈士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的象徵。瞿佳美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修建烈士紀念陵園,對烈士是紀念,對後代是教育。”

數十年過去了,為什麼人民群眾對烈士們還念念不忘?因為群眾心中始終有桿秤,誰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老百姓就永遠記著誰。無數的革命烈士,為了中國革命勝利,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義無反顧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最值得尊敬、最值得緬懷的人,人民從心底裡願意把最美的風景饋贈給他們,永遠銘記他們。

初心和使命,是我們的情感之根,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歸宿。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紮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應是我們人生的最高理想。

我們生逢偉大的新時代,這個偉大的新時代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經過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鬥爭和實踐,用生命和汗水、用智慧和實幹創造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這個偉大的新時代,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為青年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通過刻苦鑽研和訓練,熟練掌握一技之長,成為具備過硬本領的大學生,努力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實踐告訴我們,把實踐當作盪滌精神的練兵場,需通過踏實踐履,在事上磨鍊,讓初心精神內化於心,淬火成鋼。


作 者 | 肖鵬 寧喜玲

原 載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11月12日08版

編 輯 | 孫曉靜

審 核 | 李支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