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隨著機槍的出現,騎兵在戰場上的長期統治結束了。 然而,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某些情況下,騎兵仍然在戰鬥中得到有效利用。

在過去的100年裡,事實上有至少三次成功的大規模騎兵衝鋒。

牛頓在1687年寫下他的第二運動定律時並沒有考慮過騎兵衝鋒時的衝鋒力學,然而,著名的力學公式“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有效地描述了戰場上馬匹和騎手的致命衝擊力。關於這一點,早在沒有馬鐙的青銅器時代就已為將軍和士兵所知。事實上,騎兵主宰著從古代到19世紀中期的戰爭;而精準的步槍和加特林槍的出現預示著龍騎兵和近戰騎兵的時代結束。

讓我們對比一下16到20世紀騎兵的變化: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左側為16世紀波蘭翼騎兵,中間為19世紀初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波蘭槍騎兵和俄國近衛騎兵,右側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奧斯曼帝國騎兵)

儘管如此,到底哪次是歷史上“最後一次騎兵衝鋒”仍然是爭論的焦點;一是1898年的英國恩圖曼戰役,再就是1938年阿爾法布拉戰役,也有人說是1942年美國參戰的菲律賓巴丹戰役知名度高一些,但是這些戰役的規模要小得多。 在過去的100年裡,實際上至少還有其他三次成功的對戰役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騎兵衝鋒。請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上,戰壕戰使騎兵難以逾越,然而,在其他戰場上例如中東和東亞地區,騎兵部隊依然相當強悍。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胡季(huj)的騎兵衝鋒實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東戰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歐洲西線塹壕對壘的僵局。 事實上,在整個戰爭期間,沙漠中的戰鬥仍然是運動戰為主。 因此,騎兵和駱駝兵作為固定或者臨時的編制,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巴勒斯坦南部同盟國軍隊進攻的目的是打破奧斯曼防線以及攻佔耶路撒冷;1917年10月31日貝爾謝巴之戰,英國獲得了勝利,騎兵衝鋒是該戰役的一個亮點。 奧斯曼第八軍向雅法撤退,他們的撤退受到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火炮和機槍分隊的掩護。11月8日上午,一支由大英帝國騎兵、步兵和機關槍組成的聯合部隊,其中包括第5騎兵旅由沃裡克郡、伍斯特郡和格洛斯特郡的約曼(Yeomanry)騎兵組成,將大約2000名土耳其人組成的防禦部隊擊退回胡吉村,胡吉村位於加沙東北10英里處。事實上,當土耳其人決定在胡季以南一英里的山脊上部署時,沃裡克和伍斯特的部隊就已經處於優勢地位了。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1916年,中東的大英帝國約曼軍團戰士。(圖片來源:Rafe McGregor)

200名土耳其步兵的西側部署了一支奧匈帝國75毫米火炮部隊和一支德國機槍支隊,在東邊,又有200名土耳其步兵掩護炮兵,他們得到了德國的榴彈炮支援。英國部隊包圍敵人後,約曼騎兵部隊下馬,在距敵人大約1000碼時掩藏起來。 伍斯特部的指揮官決定在進攻時支援西側部隊,他離開後沃裡克指揮官休·格雷·切佩(Hugh Gray-Cheape)中校暫時接管部隊。格雷·切佩命令沃裡克部下的75人和伍斯特部下的85人還有一個機關槍支隊立刻發起攻擊。

騎兵部隊在繞過他們的側翼掩護陣地時,雖然土耳其士兵的槍法很差,但是進攻部隊還是遭遇了大量火炮、機關槍和步槍的射擊並造成了一定傷亡。格雷·切佩的士兵直接向東部的土耳其步兵進攻,德國士兵意識到自身戰線處於危險之中,逐漸開始撤退。格雷·切佩和他的沃裡克軍團迅速包圍了土耳其的軍隊,並追上了逃跑的德國部隊。臨時擔任伍斯特部的指揮官埃德加·威金(Major Edgar)少校從格雷·切佩的東側脫離出來,轉向進攻西邊的奧斯曼軍隊陣線,他們距離300碼。 沃裡克上尉魯道夫·瓦林丁(Rudolf Valintine)領導的規模較小的約曼騎兵軍隊在攻擊土耳其軍其的軍隊時傷亡慘重。更糟糕的是,他們不得不在陡峭的山坡上衝擊最後150碼。當同盟國軍隊發現威金的部隊向東邊靠近時,土耳其部隊擔心他們被大規模部隊包圍,於是暫時撤退;奧匈帝國部隊的素質則更高, 他們用炮兵大規模轟擊,並在僅25碼範圍內轟擊了威金的軍隊,士兵用步槍和手雷對威金的部隊進行持續的攻擊,緊接著就是軍刀和刺刀的近距離混戰。其餘的英國騎兵的倖存者,在撤退時遭到德國機關槍支隊中進行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火力攻擊,這給英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15分鐘內,土耳其軍隊被擊潰,70人被俘虜,11支槍和4支機槍被俘。 英國損失的估計各不相同,約有30名約曼騎兵陣亡,約55人受傷,其中近三分之二的馬匹死亡。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意大利為軸心國入侵蘇聯派出了一些騎兵部隊。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薩沃亞騎兵衝鋒

意大利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3個騎兵師下轄14個團。其中的一支名叫“第三奧斯塔王子阿梅德奧公爵師”(3a Divizione Celle‘Principee Amedeo Duca d'Aosta’),為墨索里尼為巴巴羅薩行動做出的貢獻,成為意大利俄羅斯遠征軍(簡稱CSIR)的一部分。CSIR是1941年6月入侵烏克蘭的南方陸軍的一部分。12月,安訊士計劃在接下來的夏天結束進攻。1942年6月28日開始的這次攻勢行動代號是“不倫瑞克”的行動,雖然巴巴羅薩計劃早已成功,但供給問題很快就顯現出來了。CSIR在夏天晚些時候到達了頓河,但是他們的攻擊在8月20日停止了。第三奧斯塔王子阿梅德奧公爵師被派到前線,以重振士氣。在亞歷山德羅·貝託尼·卡扎戈(Alessandro Bettoni Cazzago)上校的指揮下,第3騎兵團奉命前往伊布什恩斯基村附近的213.5號山,該村距離頓河和霍皮奧爾河交匯處6英里。

黎明襲擊前夕,意大利軍官們享用了一頓正式的集體晚餐。與此同時,紅軍第812西伯利亞步兵團的兩個營利用山川起伏提供的自然掩護,開始挖掘防禦工事。

8月24日日出前,一支騎兵偵察隊在防禦工事中發現了俄羅斯人並進行交火。貝託尼·卡扎戈指揮的大約650人分成五個中隊,與他對戰的是大約2000名蘇聯士兵,他們有一隊炮兵支援。卡扎戈立即命令他的機關槍中隊下馬,組成防線,而第二中隊在弗朗切斯科·德萊昂上尉的領導下,上馬並移到右側,在那裡他們能夠利用崎嶇不平的地形來包抄蘇聯軍隊。隨著蘇軍的不斷前進,意大利軍隊用手槍、手榴彈和馬刀從側面向他們衝鋒,他們橫掃了500碼的蘇軍防線。這次衝鋒取得了有限的成功,第二中隊被切斷在敵後。貝託尼·卡扎戈派出第四中隊進行徒步衝鋒,這是一次臨時阻止敵軍前進的反擊。隨後他又讓第二中隊的殘餘部分重新集結,穿過蘇軍防線,以達到相對安全的目的。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亞歷山德羅·貝頓尼·卡扎戈上校(左),第三奧斯塔王子阿梅德奧公爵師的指揮官

雖然蘇聯從被第四中隊佔領的先頭陣地撤退,但意大利軍隊人數仍然嚴重不足,戰鬥仍處於膠著狀態。貝託尼·卡扎戈命令弗朗切斯科·馬爾基奧(Francesco Marchio)上校領導的第三中隊和所有剩餘馬上騎兵一起,在第一中隊發起第二次徒步衝鋒時,從左翼包抄蘇聯紅軍。而第三中隊沒有成功包抄敵人,導致騎兵傷亡慘重,但這次襲擊使戰鬥的天平傾斜——蘇軍要麼逃跑,要麼舉起武器投降。經過六個小時的戰鬥,大約900名蘇軍投降,一隊野戰炮連同許多機槍和迫擊炮被意軍繳獲。只有大約35名意大利人死亡,受傷人數則為蘇軍的一半。損失戰馬150匹。

在二戰中波蘭騎兵也曾在衝擊德國步兵稍獲勝利時遭遇了坦克沒有跑掉而被團滅;日軍東八百藏也曾命令騎兵向蘇聯坦克發起“萬歲”衝鋒,卻成了笑柄。我們常常取笑意大利軍隊無能,但這次意大利騎兵的衝鋒也確實證明了意大利軍隊並非全是貪生怕死之輩。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美國特種部隊騎兵參加了美國21世紀的第一次戰爭

戴著綠色貝雷帽的騎兵

美國對911事件的反應是眾所周知的:9月20日,華盛頓向阿富汗的塔利班發出最後通牒。美國聯邦政府命令塔利班政府移交負責襲擊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襲擊的基地組織領導人,包括該組織的創始人奧薩馬·本·拉登。然而喀布爾拒絕了。六天後,中情局特別行動處的七名成員被安插在喀布爾北部的潘吉希爾山谷。他們與反塔利班聯合伊斯蘭陣線——北方聯盟負責人阿卜杜勒·拉希德·多斯圖將軍結成盟友,為空襲和美國特種部隊進入該地區鋪平了道路。10月7日,美國戰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瞄準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陣地進行空中打擊。10月19日,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通常稱為綠貝雷帽部隊的行動分隊阿爾法595部署到達里亞蘇夫谷。14人組成的小組由上尉馬克·納茨(Mark Natz,也被化名為“米奇·納爾遜;Mitch Nelson”)領導,其中包括兩名美國空軍戰鬥調度員。納奇(Nutsch)和他的5名精英小組成員在杜斯塔姆(Dostum)的幫助下於10月21日成功襲擊了比什卡布,第二天又襲擊了科巴基(Cobaki)。杜斯塔姆的騎兵在兩次交戰中都進行了衝鋒,防守方在這兩次衝鋒中顯得毫無鬥志。

到10月23日下午,杜斯塔姆已經部署了他的部隊,距離塔利班在查普查爾以南的防禦工事半英里,距離馬紮裡沙里夫75英里。他將600名敢死隊員分成六個連,所有連隊都在東南方的六座小山後面進行埋伏。機槍設置在高地上提供掩護。而塔利班大約1000人的部隊已經挖了一條大約100碼長的壕溝,由兩門ZSU-23自行式高射炮和三輛坦克組成防禦圈。

納什(Nashe)和他的綠色貝雷帽成員由三名中情局官員組成,其中一名是邁克·斯潘,後來在卡拉一日吉被殺。隨軍的美軍空軍調度員呼叫空中打擊,杜斯塔姆的騎兵將在其掩護下衝鋒,其他步兵則包抄兩邊的戰壕。當聖戰者爬上山後的山坡時,美軍戰鬥機的空中打擊也如期而至,騎兵們從前面的山坡上下來,對還沒從空中打擊緩過神來的塔利班陣地進行騎兵衝鋒。塔利班防守部隊瞬間崩潰,匆匆丟棄了他們所有的武器,包括步兵支援武器坦克和高射炮。

落幕戰——騎兵部隊最後的絕唱

在這次行動中——胡杰、伊布森奇伊和查普查(Huj, Izbushenskiy, Chapcha)——騎兵成功地向一支人數和火力都很強大的部隊發起進攻,這證明了騎兵衝鋒的最大影響不是其攻擊能力,而是其對相對脆弱的敵人的作戰意志的一種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