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銀磊、杜煊……為你們手動點贊!

在11月18日下午舉行的“8.28”烏鞘嶺二號隧道客車自燃事故應急救援表彰大會上,張玲、銀磊、杜煊代表應急救援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講述了“8.28”烏鞘嶺二號隧道客車自燃事故應急救援中驚心動魄的場景。

眼前的每一幀畫面,都是肩上的千斤重擔

張玲、銀磊、杜煊……為你們手動點贊!

我叫張玲,是省高速公路局武威高速公路處烏鞘嶺隧道所監控分中心三班班長。在烏鞘嶺高寒陰溼的氣候條件下堅持從事監控工作2000多個日夜,下面我為大家講述2019年8月28日凌晨一點四十五分我親身經歷的“戰事”,帶大家走近、瞭解高速公路監控員這個平凡的幕後群體。

1:40分左右,我正在查看三百六十五路隧道監控視頻,這也是我每天的工作必需,當切換至二號隧道蘭州方向的視頻圖像時,突然一股煙霧出現在監控畫面裡,安靜的氣氛頓時被緊張打破。

是汽車尾氣?還是其他什麼?憑著從事隧道監控6年多來積累的經驗,各種可能迅速在腦海裡閃現。同時,不同角度、不同焦距的監控畫面快速地在大屏幕調轉……

“不對,是煙!!!”我和同事們正在進行進一步精確確認,說時遲那時快,隧道里已有火苗竄起。這時,時鐘指向了2019年8月28日1:45。

糟了!快報警!

儘管這種突發情況我們長年累月地演練,各種緊急預案也是爛熟於心,但遇到真實的突發火情,還是緊張得心提到了嗓子眼。

“冷靜,希望沒事!”我一邊在心裡默唸,一邊迅速組織同事上報突發情況、更改路網情報板、通過隧道內的揚聲器疏導交通……一切在有條不紊中迅速完成。

同時,我還撥通了另一名同事——烏鞘嶺隧道所安遠機電站副站長銀磊的電話。凌晨給他們打電話,我從來不擔心不接,更不會愧疚打擾,為了保障安全暢通,我們隧道人時刻準備著,時刻待命著。

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銀磊他們就趕到了現場。他第一時間將現場瞭解到的信息向分中心進行了反饋——是一輛大客車,車牌號豫CL0086,車輛滿載57人……

“天哪!”我們異口同聲地驚歎道。

我們再次將已知信息向相關聯勤單位、地方相關部門報告。如此循環往復,各種指令、信息通過我們監控分中心精準地傳到救援現場。

手上各路電話接接掛掛,眼裡卻只有現場。我和同事們都皺緊了眉頭,時刻緊盯著監控視頻。突然,對準燃燒客車的一路視頻畫面出現了黑屏,我知道,這是被大火燒壞了,“車上的57名乘客還好嗎?”心不禁嘎嘣一下。

我馬上調取其他鏡頭,透過濃煙和熊熊大火,我們的清障救援隊伍以及其他聯勤人員隱約出現在畫面裡,我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這就是黑暗中的希望!

時間到了2:55分,前方救援同事反饋:明火已經撲滅,但濃煙依然充斥著隧道,準確的逃生人數仍然未知。

我們的心再次懸了起來!與現場消防、交警反覆確認後,我通過PLC系統遠程打開了風機。

隧道里的煙在一點一點散去,但籠罩在我們心裡的“煙”卻始終揮之不去。我眼前突然出現了一些畫面,想到了生命在災難面前是如此渺小;想到了此刻跟隨所領導衝在救援一線的老公和同事們,他們還好嗎;想到了我那不到2歲的孩子……我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車上57名乘客全部安全撤離!車上57名乘客全部安全撤離!”

對講機裡突然傳來的喜訊打斷了我短暫的沉思,這個已累得有些沙啞的聲音正是參與一線救援的武威清障救援大隊大隊長杜煊。

陰沉、壓抑了一晚上的監控大廳終於熱鬧起來,就連天花板上的燈光似乎都亮堂了不少,大家互相拍掌祝賀,高興得快要跳了起來,就像自己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

一陣輕鬆之後,大家又緊張地投入到後續的信息上傳下達、現場清障等配合工作中。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我們再次輪班,就像一個陀螺一樣,24小時連軸轉。


願做高寒陰溼隧道里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張玲、銀磊、杜煊……為你們手動點贊!

我叫銀磊,是省高速公路局武威處烏鞘嶺隧道所安遠機電站副站長。我——這顆小小的螺絲釘,鉚在甘肅高速公路事業發展的地基上,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了。

時間倒回到8月27日,我和同事們在隧道里待了一整天,巡查隧道機電設備、維護消防設施、擦拭有源誘導標……事實上,這就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全部,不是在隧道里,就是在去隧道的路上;不是在巡查,就是在去巡查的路上。

“銀磊,銀磊,二號隧道蘭州方向有濃煙,情況不明,趕緊過去看看!”張玲一個緊急電話打破了深夜的寧靜。

“有突發情況!趕快集合!”掛斷電話後的我在樓道里吼了一聲。其他同事一個個整裝待發,奪門而出。我們整個集合過程甚至可以用秒來計算。

對,就是這麼快。由於隧道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都是鋼鐵硬漢。日常我們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全年保持24小時值班備勤狀態,時刻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緊急集合,跑步進入應急庫房,領取簡易式防毒面具、空氣呼吸機,啟動車輛……一系列的動作大家輕車熟路,配合默契。

只用了5分鐘,我們就趕到了事發的二號隧道,是第一支抵達的隊伍!

我們的車輛在持續深入隧道,也在無限的逼近危險,但大家毫無懼怕,給監控分中心通報情況、通過車載喊話器疏導交通……分工明確、井然有序。

煙味越來越濃,光線越來越昏暗,終於,在行進了兩公里左右時,一輛被大火包圍的大客車進入了我們的視線:竄起的火苗直達隧道頂部,並伴有“叭、叭”的爆裂聲;黑煙開始充斥著隧道,猶如想要吃人的幽靈一般!

無限逼近死亡方知生命之可貴!

“快救人!”這是大家下車後的第一反應。我們開始靠近被火龍包圍的車輛,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這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走得異常兇險。

巨大的火焰猶如架起了無數挺的機關槍掃向了我們,我們迅速打開隧道內的消火栓進行還擊、壓制,終於,在一處火勢較小的地方我們取得了短暫的優勢,我趁機衝過去查看,“車裡沒人!”我給同事們喊道。

為了救人,也為了給後續救援提供準確信息,我們充當了臨時消防員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大火的蔓延,也為後續的專業消防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確認車上無人後,為保障同事的安全,我們決定撤出滅火現場,將工作重心轉向了人員搜尋和前期交通管制。

在原路返回的搜尋中,幾名神色慌張的婦女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我迅速上前詢問,果然,他們正是從著火車輛上逃出來的,一共7人,由1名男性司機帶領著。

“你們車上一共多少人?”

“57個!”

“那其他人呢?”

“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都走散了……”

濃煙中,我們的每一句對話都是聲嘶力竭地吼出來的。

這是好消息——我們確認了車上的具體人數,這非常有利於後續救援;

這是壞消息——為什麼只有7個人?那其他人呢,他們在哪裡?他們還好嗎?

我把這一信息再次向監控分中心進行了反饋,同時安排其他同事先行將救出的7名被困人員接回安遠機電站,給他們飲水、食物,並安排專人進行心理安撫。

根據現場情況,我們再次調整了工作思路——利用車載廣播喊話和下車指引的方式,引導隧道內其他滯留車輛和人員有序退出隧道。之後,我們對隧道進行封閉管制,並指揮路面車輛有序排隊,等待分流。

很快,各方救援隊伍從我們打通的通道快速奔向了事發現場。眼看,如滾滾鐵流般的救援力量從眼前經過:欣慰,因為我們獲取了第一手信息,在一定範圍內壓制了火勢的蔓延,打通了救援的快速通道;擔憂,其他50名乘客呢?

救援一刻不結束,我們一刻不鬆懈!我們再次和隧道所其他趕來的管理人員一同徒步進入隧道,這次重點對之前排摸的盲點——人行、車行橫洞進行全覆蓋搜查。

濃煙燻得大家睜不開眼睛,但是阻擋不了大家前進的步伐,因為奇蹟或許就藏在某一個橫洞裡。

“這裡沒有!”

“這裡沒有!”

“這裡也沒有!”……

離事發車輛僅兩公里的路程,大家的心裡卻是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希望伴隨著失望,步履維艱。

“這裡有人!”濃煙中,有同事突然喊道,大家疲憊的眼神像一束束髮光的手電筒,將目光聚向了一處橫洞。

經過確認,這3人也是客車失火後倉皇走散的。隨後,他們被安排到安遠機電站,與前期救援的7人匯合。至此,從失事隧道西口救出的人員,已達到了10人。

隨後,參與現場救援的武威清障救援大隊大隊長杜煊從隧道東口傳來了更大的消息,其餘47人已全部救出,現送往醫院檢查……

“人沒事就好!人沒事就好!”有了這莫大的安慰,我和同事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再次投入到了後續的機電檢修、損壞統計等工作中……經過各部門的緊張搶修,72小時以後,烏鞘嶺二號隧道又恢復了正常通行。

事後,和同事們聊起當時的情景,不覺間後背起了冷汗,“在充滿濃煙的隧道中萬一我們沒有出來怎麼辦,我們背後的家人又該怎麼辦?”燃燒的大客車、滿載的57個人,我的腦海中不時地浮現出這些片段,那一夜我們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穿越了濃煙、走過了黑暗,這成為了我們值守隧道多年來中最為驚險、揪心的一次經歷,而事實上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

安全事故猛於虎,安全責任大於天。我願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緊釘在祖國千萬條高速公路的方寸之間,守土擔責;我更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緊釘在高寒潮溼的烏鞘嶺隧道里,守土盡責。

隻身挺向黑暗,只為您的旅途平安

張玲、銀磊、杜煊……為你們手動點贊!

“沒有你們……我們就沒有命了……感謝你們的救命之恩……” 8月28日發生在烏鞘嶺二號隧道客車自燃事件中,一名被救出的女士還沒有完全恢復神智,便緊攥著我的手語氣低沉地說道,那眼神真誠質樸,浸滿了淚水……

那一刻,我放鬆了高度緊張的心情,長舒了一口氣告訴自己,值了!真值了!!!

我是杜煊,省高速公路局武威處武威清障救援大隊大隊長。這是前不久,我親歷在黑暗中尋找生命之光的烏鞘嶺隧道救援事件的真實感受。

8月28日凌晨,烏鞘嶺二號隧道內一輛客車發生自燃,接到張玲的來電告知後,由我任組長的現場救援指揮組迅即成立。我一邊調集二中隊緊急前往現場救援,一邊逐級向上級值班領導進行彙報,同時調集駐紮雙塔的一中隊奔襲事發現場進行增援。

“隧道” “火災”“客車”……趕往現場的路上,這些關鍵詞反覆在我腦海裡重現。根據隧道監控分中心提供的信息,我和隊員們商量著救援方案,我告訴大家要冷靜,一定要竭盡所能把車上的人員全部安全救出。

抵達現場時,滾滾濃煙從隧道口湧出,宛如一個巨大的煙囪,光看著都讓人不寒而慄。“監控分中心提供的信息是火災現場位於蘭州方向約3公里處,二號隧道長近7公里,也就是從著火點到出洞口還需4公里……”我快速盤算著搜救策略和細節,這可是生死4公里!!!

“衝!”來不及多想,我和搜救組的同事們戴上防毒面具開著皮卡車沿著有源誘導標發出的點點微光,向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濃煙中摸索開進。越進煙越濃、越進光越暗,甚至車輛大燈和強光手電都失去了威力,只能打出豆大一點光。

“有沒有人,有沒有人,聽到向車輛靠近,聽到向車輛靠近……”我和搜救組同事一遍一遍喊,一圈一圈環顧四周。為了方便喊話,我們甚至取下了護住口鼻的防毒面具,捂著浸了水的溼毛巾……

充斥著濃煙的隧道幾近讓人窒息,但這並沒有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生命的亮光或許就在前方。

“看!快看!前面好像有人!”同事的一句話讓大家信心倍增,車子也加快了速度。

沒錯,有3人,他們已經有些暈厥,我們迅速給他們戴上防毒面具,並抬上同行的一輛車駛出隧道。我知道,只要走出這段黑暗,迎接他們的一定是光明。

這時,從隧道口步行進入的同事那裡也傳來好消息:剛剛在橫洞裡救出3人,加上之前救出的,獲救人員已達13人!

“還得加把勁啊!還得加把勁啊!”搜救組的同事互相打著氣。剛說著,隧道東口傳來了更大的好消息:有42人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成功穿過濃煙,已達隧道口,均無大礙。

至此,獲救人員已達55人,還有2人去向不明。濃煙中,車子蠕動著前進,幾乎沒有參照物,一切似乎處於混沌中。這時,一個微弱的呼救聲似乎就在耳邊。

仔細仔細再仔細,我和同事瞪大了眼睛四處查看著,終於,一個倒在檢修道的人影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清晰。是的,我們又救出一人!

“還有1人,還有1人”,但人在哪?我正這麼想著,不遠處一點若隱若現的微光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迅速接近,確認就是我們要搜救的最後一人,但她已經基本失去意識,手裡拿著的手機手電筒隨著微弱的呼吸一晃一晃的。

我們迅速將她攙扶上車,此時的她已經有濃煙中毒跡象,我們給她戴上防毒面具,並刻意地和她保持溝通,以防她出現暈厥,車子迅速衝出濃煙,我們知道,隧道外面120救護車正嚴陣以待,衝出隧道她的生命才有保障。

守在隧道口的老太太,看到我把她的兒媳婦救出來時,一下子撲過來抱住了我的腿,儘管她激動得連一句話都沒說出來,但我讀懂了她的眼神,也永遠記住了經歷劫後餘生的面孔——驚慌、欣慰、感激……都不是!那是一個無法描述的面孔,那是一張不忍多看的面孔!

想想都後怕!再遲一點...或許……但在衝進濃煙的那一刻,我分明忘記了害怕、忘記了恐懼。

就這樣,我和我的同事在濃煙中救出傷勢最重的5名乘客,他們經過及時的搶救,都已安全脫險。

57人全部成功救出,我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相互依偎著團坐到一起,欣慰地笑了。儘管這時大家都已疲憊得快直不起身了,但還不忘拿對方被燻得分不清是誰的臉開著玩笑。

這便是我們的堅守:堅守在海拔3000米的烏鞘嶺,用“缺氧不缺精神”的人生信條樹起一抹抹耀眼的“高原橙”;堅守著814公里安全暢通的責任和使命,用“青春就該努力拼”的奮鬥宣言做一名新時代的“高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