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层干部要有“赖皮”精神——记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党总支书记杨报宪

(来源:11月19日《兰州晚报》04版头题)

做基层干部要有“赖皮”精神——记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党总支书记杨报宪

学习心得 杨报宪(右)和老党员王树明在交流主题教育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作为一个农民,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真是我的心愿,如果没有这个心愿,我早就回家养老了。做基层工作,受气多、挨骂多,做每一项工作,老百姓不可能百分百满意,总有人有意见,但不满意也得做。你让老百姓一下子就接受不可能,但只要你用心去做,是为了他们好,最终老百姓还是会认可的。”近日,记者在在皋兰县中堡村村委会见到杨报宪时,他质朴又真诚的感慨,不禁让人感动。杨报宪,是土生土长的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人,现任中堡村党总支书记,60岁。多年来,他带领村民修路、引自来水、建市场,一心探索产业兴村新路子,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村脱贫成效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民办实事 做群众的主心骨

和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相比,杨报宪的经历和经验都能称得上是丰富。

高中毕业后,从皋兰县西电工程指挥部石洞分部办公室主任兼会计、指挥部财务科会计,到兰州兴隆造纸厂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再到甘肃省兰山酒厂办公室主任、副厂长,不管在任何岗位上,杨报宪都能干出突出成绩。1995年,杨报宪又选择“下海”创业。

中堡村位于皋兰县城南部,为镇政府驻地。2013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杨报宪始终坚持不忘村务工作“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困”的宗旨,一心为民,做好全村群众的主心骨。

2014年,杨报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社218户430名群众吃不上自来水”的大事,这是村民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之前自来水入户每户需收缴1500元,我那时候就是一户收500元,剩下不够的我就向政府申请,大概申请了十几万元。”资金到位后,杨报宪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3.5公里自来水管道铺设。那一年,还有一件事足够杨报宪忙活,他四处奔波,找资料、找资金、跑印刷,组织编辑《中堡村史话》,最终于2015年顺利出版。这也是皋兰县第一本村史。

2018年,皋兰一中对面的巷道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到了行人无法正常行走的程度,杨报宪争取政府资金14万元,解决了巷道的下水等问题,让这条热闹路变成了整洁干净的路。

此外,杨报宪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近年来,累计为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危房改造,平均建房45平方米;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45人次,2016年8月,联系县工信局、电信局和镇政府,为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10位贫困学生举行捐资助学,平均每人1800元。

中堡村有位群众叫杨富忠,本人残疾,全家人口多劳力少,条件特别困难,杨报宪入户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县镇帮扶干部联系,帮助申请了二类低保,又想办法安排了杨富忠就业,帮助杨富忠一家稳定脱贫。

善于开拓创新 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杨报宪在石洞镇11位村党组织书记中年龄偏大,但他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却是最富有活力的。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使他始终没有忘记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敢于立志、带头致富的精神,让他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信心满满、敢想敢干,把想法思路变成了现实实践。

长期以来,中堡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办公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村集体服务群众、帮办实事的能力,恰好这两年的精准脱贫工作对集体经济方面有政策支持,杨报宪马上将工作思路转移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2016年2月村上与甘肃和盛种植农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流转闲置土地1100亩,受益农户575户,每年村民们都能够获得流转费50多万元,务工收入50万元。这一举措极大地解决了土地撂荒现象,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7年初,他牵头协调,将村上的荒山坡地出租给县移动公司建信号塔,村集体经济收益6万元。之后,为有效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不满足尚未建立起村集体经济长期收益的杨报宪,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政策,通过“PPP”引资模式,投资120万元建成中堡老街夜市市场,共46间铺面,为皋兰县城唯一的夜市,主要以餐饮为主。市场产权归村上所有,市场整体出租经营,村集体经济当年就收益10万元,且计划逐年上浮8%。

今年,在杨报宪的带动下,中堡村和几个邻村又流转1000亩水地、600亩旱地,旱地流转费每亩100元,水地第一、二年流转费每亩100元,第三年起为200元。其中,水地由引进的企业搞标准化农田,栽3年挂果的苹果,旱地用于种植风景树,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此外,中堡村还计划建设中堡村综合批发市场,项目建成后,参照同类市场收费标准,中堡村每年收取租金30万元,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今,在杨报宪的带领下,中堡村已经还清了近30万元外债,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各项事业健康稳定推进,中堡村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致富村。

加强班子聚合力 做村党总支的好班长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杨报宪抓住党建这个中心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他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家长制一言堂,集体商议决定党务村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

“咱们村党员人数占了不到总人口的3%,不把党员作用发挥出来,老百姓就没饭吃啊,没有好路走。”杨报宪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基层党员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只要正确引导,激发了大家积极性,很多事情党员都能主动站出来,有很好的带头作用。

精准扶贫工作中,杨报宪带头组织成立一支15人的脱贫攻坚先锋引领队伍,结对帮扶30户贫困户,为贫困户讲解政策、疏导情绪、鼓舞信心、排忧解难,近年来累计帮办实事100余件,加快了全村脱贫致富步伐,也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在中堡村的党员活动室,详尽又系统地陈列、布置着基层党支部的各项规定和资料,内容十分丰富,曾被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赞赏表扬。而在采访当天,中堡村老党员王树明来到村委会,给杨报宪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笔记,记者看到,两本学习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共264页115368字。

“我总认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作为一个农民,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真是我的心愿,如果没有这个心愿,我早就回家养老了。做基层工作,受气多、挨骂多,做每一项工作,老百姓不可能百分百满意,总有人有意见,但不满意也得做,只要你用心去做,真心为老百姓干事,最终他们还是会认可的。我觉得党员干部都应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学好、弄通、做实,要在落实上,要在担当上。”

采访最后,杨报宪感慨道:“脱贫攻坚发展到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做基层干部,就要能‘折腾’,要有‘赖皮’精神。‘折腾’是指,要敢于担当,只要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就要能往前冲,要敢做敢想;‘赖皮’精神,就是要有耐心,要执着,要争取把每一件民生大事都办成功。”(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鹏伟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