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說到滷煮火燒,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它是褡褳火燒之外的另一種火燒類的老北京小吃。它絕對是士生土長,更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它應該是與河間的驢肉火燒齊名的第二種火燒了。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通常,滷煮火燒要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小腸、肺頭則剁成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澆在瓷碗裡,再加些辣椒油、豆腐乳、蒜泥、韭菜花。等到熱騰騰的一碗滷煮端上來,碗裡的火燒、肺頭、豆腐都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槽。不過,要說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那小腸。腸子酥軟,味厚醇而不膩,甭擔心,吃不出任何異味。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即使偶爾嚼到一片白肉,滿口脂香,簡直讓人欣狂。正由於是獨特配料的老湯,往往很適合那些重口味的顧客,至於口輕的人,則可以加些開水。不過,很少有人這麼做的,這麼一來很容易破壞老湯的原汁原味。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滷煮火燒的來歷

在清朝時候,皇宮裡有一道御廚名菜——“ 蘇造肉”。什麼是蘇造肉?據傳,乾隆四十五年,即1780年,乾隆皇帝在南巡期間,路過揚州時,曾一度下榻於陳元龍家中,待了一小段日子。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恰恰在此期間,陳家有個叫張東官的私家廚師,雖說趕不上御廚的身份,但手藝絕非泛泛,能做一手好菜。 因而,在乾隆借住的那段日子.吃慣了宮廷御廚口味的乾隆帝,便自然而然嚐到了張東官的廚藝。沒想到,張東官的每道菜,都把乾隆饞的直流口水,回味無窮,好不喜愛。

於是,等到乾隆帝巡遊江南結束,打道回宮時,就順手把這個張東官給“牽”走了,把他提拔為大內的御廚了。可惜啊、陳元龍家從此就少了這位一流大廚了,很不甘心,但也沒轍, 誰要他是皇帝看中的人呢。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北京的陳家滷然火燒從此就立下了響噹噹的品牌,獨一無二。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幾乎東安市場和西單的繁華地帶都有滷煮火燒的店面。之後,嫌麻煩,他們便把滷煮火燒店固定在戲院門口,這是個人口聚集的地盤兒,演戲前後,都會有眾多觀眾順便品嚐。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除此之外,那些唱戲的名角兒也少不了紛紛點要,諸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張君秋、譚富英等,他們都對滷煮火燒賊喜歡,連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也讚不絕口,甚至還把滷煮放進自己的臺詞裡哩。

對於手藝絕活,傳統的師傅向來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傳男不傳女。然而思想開放的陳玉田卻破天荒,破了這個規矩,特意把這門手藝傳給了女兒陳秀方。之後,這位姑娘就成了“小腸陳”的第四代傳人。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誰也別小覷,在這個陳秀方的經營打理下,“小腸陳”的牌子依然很響,店面生意依然火爆,京城的吃貨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還推陳出新,根據四川的火鍋,創制了一道新式“滷煮什錦火鍋”,由此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和“中國名菜”,致使陳家滷煮的牌子更加響亮。

北京滷煮火燒——一個被遺忘在小巷裡的美食

而陳家的最為正宗的滷煮火燒,直那麼獨一無二 ,沒有讓人不滿意過。至今,這家店在北京城都風頭過人,誰讓人家的手藝那麼牛呢。沒享受過這等美味的“吃貨”們,還不趕緊去嚐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