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經濟學教研部

傾力奉獻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

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全景式描繪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內容簡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經濟獨立自主發展、中國走向現代化道路翻開了歷史新篇章。七十年來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創造了舉世公認的中國奇蹟。可以說,瞭解了新中國七十年來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就理解了大國崛起的邏輯。

本書即是對新中國70年來經濟發展基本邏輯的最新梳理。書中重點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各個階段、各項領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力圖對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成就背後的基本經驗進行總結,對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制變革的歷史脈絡進行歸納,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的描繪。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精彩段落

按照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我國已經躋身世界創新25強。科技與經濟融合加快,2018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58.5%,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均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創新發展成效顯著。但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仍然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然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家的強大,一定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近年來,我國投入基礎研究的經費年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2018 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的佔比達到了6%;當前我國國際論文發表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被引用次數升至第三位;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成功升空;“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傳輸功能應用於天氣預報、生物醫藥、工程仿真、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益;國家在重大領域正在組建一批綜合性的國家實驗室,將進一步優化國家科研基地佈局,為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奠定堅實基礎。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在不斷夯實。當前我國研發投入的78%左右由企業投入。載人航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特高壓輸電、第三代核電、 大型客機C919、“復興號”高速列車等,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政策措施正在落實,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倒逼企業創新,反映稀缺性和環境影響的資源價格機制和稅收體系正在形成;努力消除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的公平的市場準入規則正在落實;以研發投入稅前抵扣為代表的普惠性的創新支持政策體系為各類創新主體注入了催化劑;

將創新投入和創新效益納入了國有企業業績考核體系以及容錯機制的構建,極大地加快了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步伐;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依法保護產權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力和積極性。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驅動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趕上時代: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軌跡》:為新中國70年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全景式描繪

創新人才潛能正在不斷釋放。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讓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的體制機制正在形成。國有企業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發生的人才專項投入視為當期利潤,高層次人才的收入分配、橫向課題收入、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科研經費績效獎勵等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把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等一系列具體政策,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的推進,賦予創新團隊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將最大限度地釋放人才潛能,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摘自本書第十五章

《創新能力:從“技術靠外援”走向“自主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