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祕背後8年曆程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撰文 / 陳廣晶 王小楠

BGB-3111是在2013年1月出生的。在實驗室裡一起被創造出來的還有數千個其他化合物,3111的編號意味著它是第3111個。實驗室在京郊的昌平區,遠離寸土寸金的北京市中心,研究員們如果買最近的樓盤,可以腿兒著上班,一平米3萬出頭,北京的房本,武漢的房價。

6年後,距離昌平11200多公里的華盛頓,一家百吉餅店的隔壁,BGB-3111被蓋了戳。蓋戳的是FDA,作為美國食品、藥品的看門人,FDA批准BGB-3111在美國上市,進入美國癌症病人的體內。

這意味著,中國第一個本土自主研發抗癌藥獲批在美國上市。專家們評論說,它改寫了中國抗癌藥長期以來“只進不出”的局面,實現了“零的突破”。

消息確認的時候是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5日凌晨。拿到信兒的時候,等了好幾天的吳曉濱嘿嘿一笑,琢磨著終於從昌平走向了世界,勾著頭馬上開始群發消息。

成立9年以來,這位總裁的公司百濟神州一直在燒錢,沒有任何一款自研新藥上市,最近四年公司淨虧損已達14.46億美元。

一個突破背後,是一個時代的更迭、一群人的奮起直追,和430萬中國癌症病人的血淚辛酸。

十年磨一劍

2010年,已經回國創業7年的海歸王曉東請北京“三無人員”歐雷強吃了一頓飯。

此前,有投資人找到王曉東,希望他去最負盛名的美國生物醫藥創新谷之一——舊金山灣區創業,同時還帶來了一個消息:歐雷強剛剛把公司賣了。

美國人歐雷強是個中國通。2003年,他在北京創辦了保諾(Bio-Duro)生物科技公司,與王曉東創辦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在同一個園區,兩人早就認識。後來,歐雷強賣了保諾,手握8000萬美元逛蕩。

這次約飯,是王曉東想拉他入夥,一起去舊金山灣區。

無房、無家、無業的歐雷強卻不想回美國。他當即表示,中國的醫藥市場是個金礦,創業還是得在中國,而且要做就做抗癌藥。這與王曉東最初的設想完全不同,但歐雷強說服了他。

很快,新公司百濟神州註冊成功,主營業務就是抗癌藥的研發。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視覺中國

那是2011年,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每一天都有7500箇中國人死於癌症,但由於歷史累積的研發實力差距,430萬中國癌症患者用藥90%依賴進口。

一大批王曉東、歐雷強類似的海歸、創業者們身處浪潮,已經嗅到了春天的味道。2010年前後,一大批以創新而非仿製為目標的藥企在中國萌芽,包括康希諾生物、亞盛醫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歌禮生物等。“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幾乎是這些公司共同的定位。

但是,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的百濟神州,在2014年準備做1期臨床試驗的時候,還是選擇去澳大利亞。

因為當時中國的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實在太慢。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回憶,那時候,僅藥品審評審批前的排隊,平均就要34個月,一個創新藥要想獲批,沒有八九年根本下不來。

這不僅造成了藥品申請積壓(高峰時超過2萬件),也壓抑了創新力,市場長期被仿製藥佔據,已獲批的17萬個批准文號中,90%以上是仿製藥。

癌症的治療更是90%以上依靠進口藥,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也要比周邊國家、地區平均晚5到7年。由於缺少競品,這些藥在中國的價格也往往高於全球的平均水平。

比如諾華的“格列衛”,也就是《我不是藥神》裡“格列寧”的原型,2002年在中國獲批上市後,每盒的價格是2.35萬至2.58萬元,病人一個月需要吃兩盒。這個價格,是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市場的兩到三倍。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視覺中國

為了解決這種窘境,中國進行了一系列圍繞提高藥品質量,提高上市速度,鼓勵藥品創新的改革措施。

現在看來,效果初顯,不僅註冊審批積壓問題解決了,新藥上市的數量也大大增加。

根據GBIHealth發佈的《2017年新藥審評總結》,2013年至2017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的化藥創新藥一直是個位數,分別是5個、3個、2個、2個、8個。2018年,一舉增至24個。

從2010年到2018年,改變的不僅是政策,還有時間本身——以10年為單位的新藥研發週期,已經走到了收穫季節。

特別是,中國藥走向歐美市場的第一槍打響了。

BGB-3111被命名為澤布替尼,可以抑制細胞增殖或者惡性增生,適用於淋巴瘤裡兇險程度很高的套細胞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

在澤布替尼之前,已有兩款競品上市,都來自國際製藥大廠。2013年11月,強生和艾伯維聯手打造的依魯替尼獲批上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用藥的患者中,有21%得到完全緩解。

這裡面的完全緩解,就是說淋巴瘤表現均消失,也就是通常認為的治癒。

要知道,套細胞淋巴瘤通常確診的時候,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結、骨髓以及其他器官了,是出了名的兇險難治,生存期普遍在兩年左右,能達到“完全緩解”效果的藥少之又少。

因此,依魯替尼曾經四次獲得美國FDA授予“突破性藥物”認定,2015年還獲得了“蓋倫獎”最佳藥物獎,這是藥物研發領域的最高殊榮。此後,該藥在市場上迅速佔據主導地位,全球年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

而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其二期臨床結果顯示能達到59%的完全緩解,遠遠高於依魯替尼的21%。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 攝影 AI財經社劉碎平

前述同期成立的那些中國本土創新藥企,也都各有斬獲: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各有一款國產PD-1,這類藥物能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從而殺死癌細胞;歌禮的小分子丙肝治療用藥已獲批上市;亞盛醫藥號稱三代“格列衛”也即將提交上市申請。

擁有自主創新藥品,也意味著擁有了定價權、議價權。

百濟神州成立的那一年還有一件大事:2003年成立的貝達藥業,其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埃克替尼(商品名:凱美納)獲批上市了。

這是中國第一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用於肺癌治療。此前,這類病人只能依賴英國藥企阿斯利康的易瑞沙,和瑞士羅氏的特羅凱,二者月均費用分別在1.65萬元和1.98萬元,一粒藥價堪比一克黃金。

國產自主研發的凱美納上市以後,肺癌靶向藥月均費用降低了30%至50%。在此基礎上,國家牽頭對藥品進行醫保準入談判,促使企業方几度降價。最終,今年9月底剛結束的國家集中採購中,易瑞沙每盒價格已經降到547元,月均費用已經降到了2000元左右,約為9年前的十分之一。

為什麼是百濟神州

盤點一下中國本土藥企的排行榜,龍頭是恆瑞製藥,2018年營收174億元,淨利潤40億元。而百濟神州的營收是不到14億元,處於看不到恆瑞車尾燈的位置,淨利潤就更沒法看,是-47億元。

但另一方面,股價卻很給力。澤布替尼通過FDA上市審批當天,百濟神州在港股一路飆升。事實上,整個11月的股價都很好看,較之月初已累漲52%,較之一個月前幾乎翻倍。

在創辦至今的至少7輪融資中,百濟神州已從安進、高瓴等處募集了至少50億美元,其中,高瓴資本全程7輪跟進。

仙瞳資本合夥人劉牧龍表示,生物醫藥領域尤其是創新藥方面,國內水平曾長期滯後,如今資本的熱投,很大一部分是補課效應。尋找標的時,核心藥物的水平和市場潛力是毫無疑問的重點。

資本何其精明。吃瓜群眾看到的是連年淨虧損的報表,莊家們看到的是今年10月,FDA工作人員從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步出的身影。

在完成早期研發階段後,澤布替尼的臨床研究足跡遍及全球,累計啟動了超過20項臨床試驗,最終,獲批得益於其中兩項的數據。其中一項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科主任、大內科主任朱軍教授主持,是2期臨床試驗;另一項是在澳大利亞進行的1期臨床試驗,證明該藥不僅對中國患者有效,對其他人群也奏效。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 攝影 AI財經社劉碎平

按照各國政府規定,藥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過三期臨床試驗,其中第2期尤其重要,如果證明確實療效顯著,且通過了核查,很可能進入“快速通道”,直接獲批。

北腫實驗室裡的2期試驗結果極佳,2019年10月,FDA派人到實驗室進行現場核查。

此前幾十年裡,中國抗癌藥一直“只進不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自然也是第一次接受FDA的核查。

結果順利通過。澤布替尼進入了FDA的“快速通道”,只待最後獲批,資本聞訊而至。

促成這些的關鍵先生有三位,分別負責研發、資本、銷售。

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王曉東和施一公、饒毅齊名,稱為“三劍客”。1985年,王曉東赴美留學,師從兩位諾獎得主。2004年4月,41歲的王曉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又在2013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回國創業後,王曉東的收入比在美國時減少了一半,難免不會被太太埋怨。他曾對媒體笑稱,創辦百濟神州也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貼補家用。

歐雷強則是一位典型的獵手,在麥肯錫做了5年的管理諮詢後,17年間他換了5家公司最終均被套現收購。

研發大佬加資本高手的組合,使得百濟神州在成立5年後便登陸了納斯達克。2018年8月,又在港交所上市。

港交所上市這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吳曉濱來了。2018年5月,中國醫藥行業的“教父級人物”吳曉濱加入,擔任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

在此之前,吳曉濱已在“宇宙大藥廠”輝瑞製藥工作了15年,在醫藥行業摸爬滾打30年的他,從拜耳的一名醫藥代表做起,最終歷任拜耳、惠氏、輝瑞的中國區CEO。

至此,科研、資本、銷售三角齊聚。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 會議現場

吳加入的時間點十分精準,幾乎是卡著澤布替尼商業化的前夜到來。在此之前,澤布替尼在北腫的2期試驗進程順利。吳曉濱入職3個月後,試驗數據宣告收集完畢,正式對國家藥監局遞交了申請並被受理,次年,對FDA提交申請。

關於吳曉濱入夥的細節,外界鮮有人知,但他告訴AI財經社,“在大公司裡,無論我做什麼影響都很小,而在百濟我做什麼,對公司的影響都很大。”吳曉濱說,比如第一票零的突破,作為其中一員肯定會很驕傲,這是值得在喝大酒時拿出來說的事。

想幹一番事業的當然不止吳曉濱。在幾位旗幟人物的聚攏效應下,一些跨國藥企的科研、醫藥銷售人員也加入了,以寧可降薪的代價。其中就包括合成出BGB-3111的汪來和王志偉。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 會議現場

“我們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希望是什麼?是做出的東西能夠給患者帶來好處。”王志偉提及,臨床試驗階段時,一張澳洲患者照片讓他非常感動。

照片上面寫著:Live longer with BGB-3111。

一款新藥的誕生,往往需要10年、花費10億甚至20億美元,風險極高。王志偉覺得,正是這樣的瞬間,支撐科研人員扛住90%多失敗率帶來的挫敗感。至今,和他一起在最初加入公司化學團隊的人,幾乎全員都還在。

普世價值中,醫藥從業者都享受治癒患者的成就感,但對中國創新藥企的科研人員而言,驅動力更額外來自落後帶來的緊迫感。”零的突破“消息傳來的當天,媒體發佈會上,吳曉濱感慨,我們國家不僅在製造裝備,高鐵、IT行業走到了世界的前面,生物製藥也開始嶄露頭角,儘管還沒走在前面,但與世界的差距在快速、大幅度地縮小。

此前,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2018年吳曉濱薪酬高達2154.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5億元,主要來自於股票和期權獎勵,且有條件限制,需在任職的五年內逐期兌現)。這個待遇,已經可以在全球藥企CEO薪酬榜排到中間位置。

中國藥企能走向世界嗎

吳曉濱曾預言,未來10年,世界TOP10的重磅新藥中,將有中國本土創新藥的身影。原因有三,一是中國整體國力的增強;二是相比大型跨國藥企,中國這10年來新成立的創新型藥企效率更高;三就是,430萬中國癌症病人需求帶來的市場動力。

除了藥品審批速度在加快,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的頻率也明顯提高了。11月13日,新一輪國家醫保準入談判結束,至少70個創新藥被納入醫保。這意味著,有人為這些創新藥買單。

這對創新藥企業是一種鼓舞。2013年至2018年,中國已有約1400個腫瘤藥臨床試驗申請,其中除了特別少見找不到病人的癌種外,基本所有常見的、罕見的都有所涉及。

另一邊,對仿製藥,國家醫保局牽頭集中採購,倒逼仿製藥價格大幅下降,部分藥品的單片價格甚至以分計,仿製藥正式進入微利時代。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視覺中國

在此背景下,恆瑞醫藥、石藥集團、正大天晴等國內傳統制藥企業開始轉型,加大研發成本,大舉轉向研發創新藥、有門檻的高端仿製藥。據證券時報網消息,今年第三季度,201家制藥企業合計研發費用達到81.44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增長34%和17%。

但必須正視的是,目前,新藥研發企業數量眾多,但多數仍處在早期階段,中國新藥密集上市獲批的浪潮尚未來臨。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也建議,需要警惕創新藥的過高估值帶來的高風險,特別是在研發過於集中的賽道。無論是研發者還是投資者,都需要更加重視理論創新和實際臨床效果,不可盲目。

還有媒體對澤布替尼的商業化前景表示擔憂,指出該藥針對的套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病,人群中發病率不足十萬分之一,2015年美國共診斷出3000-4000名患者,因此,商業化市場前景有限。

這個擔憂,一年砸46億元研發的百濟神州不會想不到。歐雷強、王曉東、吳曉濱都曾長期與國外的藥品註冊、藥品市場打交道,是深諳國際化的醫藥界老炮兒。

澤布替尼曾先後獲得FDA授予的“孤兒藥認定”“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認定”“優先審評”等四項特殊認定。根據美國《孤兒藥法案》規定,獲得FDA孤兒藥認定的企業享有稅收減免、免申請費、研發資助、加快審批以及上市後7年的市場獨佔權。

拿到孤兒藥認定是第一步。以跨國藥企巨頭的例行做法,下一步是利用政策優勢進行突破,最初瞄準的可能是罕見病,上市後再擴大到更廣泛的治療領域,進而獲取更大的商業價值。如諾華借格列衛,逐步挺進其他血液腫瘤市場。

巨頭的做法,老炮兒們照搬。百濟神州創始人、CEO兼董事長歐雷強已經公開表示,除了套細胞淋巴瘤,他們將繼續在其他血液腫瘤中對澤布替尼進行開發,希望此次獲批能為後續的眾多上市批准首開先河。

另一方面,2017年,百濟神州已與美國生物製藥公司新基宣佈達成合作。核心內容包括,百濟神州將擁有新基在中國獲批的3個產品的獨家代理權。

其中兩款藥在中國的銷售,撐起了百濟神州當前的主要營收。更重要的是,這兩款藥為百濟神州在中國各大醫院血液科建立了關係,因此,將有利於澤布替尼上市早期的市場滲透和拓展——畢竟,明年年初,澤布替尼也要在中國上市了。

零的突破!國產抗癌藥首次出口美國,揭秘背後8年曆程

圖/視覺中國

情懷歸情懷,但前路怎麼走,錢要怎麼掙,路線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在百濟神州的研發團隊內部,科學家們經常開一句玩笑話,” We are the Champion,我們在昌平”。這款誕生於北京郊區昌平的藥物,是在借來的實驗室裡合成的。早期,這個團隊岌岌無名,缺場地缺設備,有人甚至把家裡的鍋都拿到實驗室做實驗。

如今,中國已經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協調會),後續與國際上有望實現臨床數據互認。今年1月,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公佈的年度計劃中,也透露出中國藥品監管部門加入的興趣,一旦加入,中國藥品的出口步伐將大幅加快。

(劉碎平、宋子熒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