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

第一想到的是迅雷

在那个QQ还在靠卖Q币赚第一桶金的年代,混沌时期的中国互联网,迅雷在用户的持有量上已经很巨大,且拥有不错的口碑。
黄金时期的迅雷,还没有会员这一说,更没有乱七八糟的弹窗广告,下载速度几乎就是你网速的极限,百分百的良心产品。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然而你再打开今天的迅雷………………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四不像?!

其实迅雷真的是一家十分神奇的公司,他几乎完美的错过了互联网浪潮里每一班车,什么都想做,可是什么都慢一步,什么都没做好。

现在迅雷主界面右侧的一大块推荐,就是想做直播没做成功的“梦想残骸”。

那究竟为什么迅雷会混成这样呢?!

我在一篇帖子下面看到这么一段话,也诠释了原因!
去年在深圳招一个前端工程师,应聘的一个小伙子是原来快播的员工。

小伙子非常优秀,聊天的时候说起了原来的快播公司。他直接说在快播上班很开心,大家很团结,每天都能有新的点子,学到新的知识,空闲的时候大家一起打游戏,是个好团队。

然后面试官问了一个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那你在快播工作时候遇见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小伙子显然没有太多面试经验,给了我一个不怎么优秀的回答,却把我逗乐了:
“最大的困难是迅雷,派人来我们楼下堵我们,还各种闹腾,一来就是一群,弄得我们没法好好工作……”

“最后捅你们刀子的不是乐视么,乐视有没有……?”

没有,只有迅雷,闲的慌。

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或者打算学习的,可以私信小编“01”领取资料!

再说一个很少有人听说的,张树新创建的”瀛海威“。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大概是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了。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国际专线接入世界,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而不久后,1995年,张树新就创办了瀛海威——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个商业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国电信的ChinaNet还要早两年出世。当年丁磊的个人BBS就挂在瀛海威的网站上,而张朝阳现在的技术总监也曾经是当年瀛海威若干“小孩”中的一个。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嗯~瀛海威一开始的主要业务是提供“瀛海威时空”网络,这是挂在中国科学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是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

当时张树新不仅是想设计一个网站,更加是想设计中国整个的互联网世界。

1996年前后的张树新是极端狂妄的。我那时候想要改变世界。——张树新后来评价自己

她希望设计一个全能型网站,在网站上可以干一切的事情。

“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上走一遭……”

登陆瀛海威的用户必须登记在册,并需缴纳一笔入网费。这基本上是“美国在线”早期模式的翻版。

但是!当时的北京,会上网的人没多少,甚至全中国加起来就也区区几万人。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或者打算学习的,可以私信小编“01”领取资料!

在这么一个新生行业承载张树新的中国互联网世界设计的最初图景,简直是充满了大胆且狂想的堂·吉诃德色彩!!

当时知道互联网的人就不多,可以利用互联网做什么更不清楚,更何况上你的互联网还要额外给钱,这简直太难了!

在这个尚未成形的市场中,张树新迅速地穿上了领跑衫,跑在了还显得稀稀拉拉的中国互联网长跑队伍的最前头,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启蒙者的角色。现在回看,这个决绝很有一番悲壮的色彩。

为了培育市场,张树新利用瀛海威做了很多事,例如在北京魏公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免费学习网络知识;开发出了一套全中文多媒体网络系统,以低廉的价格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扇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向中国科学技术馆无偿提供“中国大众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区等等……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瀛海威可以说是启蒙了中国人最初的网络意识,国人几乎所有最初关于因特网的基本概念都是它普及的,许多中国老百姓是伴随着瀛海威走进因特网世界。 现在回看,瀛海威在网络服务的市场培育上确实功不可没,配得上”先行者“这个称号。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操作,记者、策划人出身的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极高的未经稀释的关注度。大家想看看她究竟能干出什么来~

1996年9月,国家经贸委属下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投资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占60%,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为600万股。张树新的天树公司与姜作贤的卧云公司的股价溢增,无形资产1360万元加其他股权,比例下调为26%,股值2120万元。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张树新俨然成为身价上千万的新生代女富豪!

瀛海威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100余人,全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每天都在连篇累牍地宣传瀛海威和它“书写中国ISP传奇”的理想。1997年1月,瀛海威与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微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春节,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公司上下群情振奋。3个月内,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的分站开设,其线上用户收入达到110万元。

公司在相关地方报纸上买了12个专版广告,宣布在未来3年内投资总额将达到5个亿,节点建设超过60个,所有的版面上都以一句充满激情的口号为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表面的繁华下背后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或者打算学习的,可以私信小编“01”领取资料!

张树新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到底能提供什么服务,希望打造“百姓网”的她始终不知道老百姓需要怎样的网。网站应该发布什么信息?网民究竟需要什么?瀛海威应该培育怎样的网站特征?网站的技术支撑点是什么?对于这些疑问,张树新和她的部下跟所有网民一样不甚清楚。

忽略市场需求而强行改造市场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张树新做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梦,梦很快就要醒了。

首先是1997年张树新为了炒作热点“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而投资千万,耗时三年推出的“网上延安”项目。把延安的历史、现实、人物故事都放在网上,但推出后的点击率之低,令瀛海威一下子傻了眼,市场根本不买账!

她还希望瀛海威发展电子购物,并有预见性地发行了用作网上交易的中国最早的虚拟货币“信用点”,那时马云还没开始做阿里巴巴,而直至今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在利益部门的攻讦下夹缝求生。在当时怎么能做到呢?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着力当时在国际上也十分超前的“网上缴费系统”,历经8个月做成后,投进网络却如泥牛入海。

还有另一大败笔就是前文提到的瀛海威实行联机服务收费,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信息海洋,这样无异把一个个互联网网站变成了上岸票价昂贵的孤岛,这怎么能成功呢?

挑战风车的骑士,这个狂想者试图打造中国互联网最初的天地,而部分计划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是很有前瞻性的。

但那可是90年代的中国啊,怎么承载一个如此宏大的蓝图呢?

后面的剧情就很简单了。1997年底,张树新向董事会报告,9000万元的收入目标实际收入才963万元,但其广告宣传费即为3000万元。如果吃鲸的kpi完成率,后面发生什么也不足为奇了。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998年,张树新在董事会压力下被迫辞职,年底瀛海威公司除总经理外的整体管理团队集体出走。之后的瀛海威再也没有翻过身来。

与此同时,新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崛起。刚刚被评为全球数字英雄50人之一的张朝阳把搜狐的域名正式改为“SOHU”。王志东与华渊网的一笔号称50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笔墨未干,在北京失意落魄的马云决定回杭州城郊的一间民房去捣鼓他的阿里巴巴B2B网站……

一将功成万骨枯——商业市场并不会给予落败者太多的怜悯。张树新这个充满激情而又不无梦幻的经营姿态背后,却没有一个系统、成熟的经营理念去支撑,只能就此沉沦了。

不过网络业的成长史,就是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的历史,唯一能够缩短错误之间距离的,只有企业的失败。后来的大佬们也踩着这位“垫脚石”女士的肩膀创造了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世界。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肯定这个互联网人的付出,毕竟为了启蒙国人的网络意识做了很多啊~

我不过是中国互联网的垫脚石。 ——张树新后来评价自己

最后送上瀛海威当时一块很经典的广告牌。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996年的早春,创办了瀛海威的张树新开始不断向政府官员和老百姓推销Internet,当时她干了一件带有行为艺术色彩的事情—在中关村南大街零公里处竖立了一块著名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毫无疑问这个广告牌设计、配色、字体都担得起“土鳖”二字,但这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起点。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中国网络产业的一个纪念日。历史应该记得她和她的公司。

结尾

最后多说一句,小编是一名python开发工程师,这里有我自己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统学习教程,包括从基础的python脚本到web开发、爬虫、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想要这些资料的可以关注小编,并在后台私信小编:“01”即可领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