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在《詩經·鄭風·子衿》中有這樣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青色的衣領,青色的腰佩,多麼清爽的顏色呀。現在我們看到青色都會忍不住眼前一亮,實際上,青色的前世今生遠比它的底色精彩,而且地位也有過大起大落。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很多人難以辨別青色和綠色,單單用文字也難以說清,實際上青色是一種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的顏色,但是古人比較懶,也沒有心思去區別青色和綠色,所以有時候會出現青色和綠色混用的情況。比如古文《荀子·勸學》中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裡頭的青,實際上並非今日的青色,而是指一種介於藍和紫之間的顏色,如“群青”、“青蓮”二色,顏色上更偏於紫色,但實際上它是單獨一個色系。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有記載:“二三月間,田苗已長,商家以錢給農戶,俟熟收糧,謂之買青。還有《釋名·釋採帛》雲:“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這裡的青指的是青草和未成熟作物所特有的嫩綠色。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除此之外,青色也兼職表示黑色,“青睞“指的是黑色的眼瞳,”青鬢”指烏黑的頭髮,比如李白詩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由於青色實際代表的顏色多樣,其用途也變得廣泛起來,青色在中國古代是特別重要的存在,在古人眼裡,青色象徵著古典、希望和莊重,所以傳統的器物和服飾常常採用青色,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出土的玉器都是碧綠色的,商周時期的墓葬就發現了原始的青釉器。此外,還有最主要的青銅器。其實青銅器實際器物並不是青色的,之所以有這個名號,是因為大多數出土的銅器都是青綠色的,而這不過是青銅器生鏽留下來的痕跡。早在宋代就有學者認識到這一點了。在《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記載:“銅器入土千年,純青如鋪翠”、“銅器墜水千年,則純綠而瑩如玉;未及千年,綠而不瑩。”在春秋戰國時期,青色還是作為一種端莊而古樸的顏色存在的,但是漸漸畫風開始偏。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早在秦漢時期,官府就有明文規定,犯事的人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富豪巨賈入獄後都要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赭衣”,其色赤褐,異於其他。在文學家班固《漢書·刑法志》中就有相關記載:“奸邪並生,赭衣塞路”,可見最遲在漢代“赭衣”就已經成為罪犯的代名詞了。這也難怪,古代漢民族對於顏色可是相當計較。《禮記》裡講:“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後來秦滅周,又尚黑;漢滅秦,武帝“易服色”,改為尚黃,在漢武帝之後,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服飾的顏色也成為區別身份的一種重要手段了,到了魏晉,情況比較複雜,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節穿戴五種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黃、白、黑,當真是繁文縟節。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唐宋時期,約定俗成認為碧青綠諸色是賤民專屬之色,在《聞見錄》中有記載唐代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定日數”。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說明在唐宋人心中,穿戴碧綠青諸色的衣服足夠恥辱,是社會上公認的最低賤的人。還有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由於白居易是被貶謫到江州的,所以只能穿青衫,這也是表示一種處境的沒落。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自元代開始,碧綠青諸色的服裝是“青樓女子”、“樂人”專屬。《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而朱元璋明令讓青樓女子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繫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准在左右兩邊“靠邊走”。由此一來,人們一旦見到戴“綠帽子”的男子,就知道家中是怎樣一個情況,戴“綠帽子”也因此成為妻子偷情的代指了。直到現在,“綠帽子”的特指依舊存在。根據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裡所說的:許多笑話它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由此我們就可以明白這種玩笑屢屢存在的原因:人們心中存在這種恐懼感。因此,他們更希望這類笑話能夠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但是顯然這種作用很微弱,在歷史上不乏“綠帽子”的故事。在四大名著《水滸傳》第二十六章中就有一個關於“綠帽子”的情節:

“武大歇下擔兒道:'我只是這般模樣,有甚麼吃得肥處?'鄆哥道:'我前日要糴些麥稃,一地裡沒糴處,人都道你屋裡有。'武大道:'我屋裡又不養鵝鴨,那裡有這麥稃?’鄆哥道:‘你說沒麥稃,怎地棧得肥地,便顛倒提起你來,也不妨,煮你在鍋裡也沒氣。’武大道:‘含鳥猢猻,倒罵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漢子,我如何是鴨?’鄆哥道:‘你老婆不偷漢子,只偷子漢。’武大扯住鄆哥道:‘還我主來!’”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這大概是《水滸傳》當中最出名的一個片段了,潘金蓮也因為與西門慶偷情毒死丈夫而揹負“蕩婦”這個千古罵名,其實古代女子的自主權本來就低,而且潘金蓮這個人物也是被不幸眷顧的人,與其抓著潘金蓮不放,還不如多譴責一下勾引良家婦女的西門慶!雖然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但要不是西門慶有意勾搭,潘金蓮也不會有恃無恐,出軌弒夫!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綠“在傳統色彩中,屬於”青“的範疇,我們常把這兩種顏色歸為植物葉子的顏色。《爾雅·釋器》中有:“青,謂之蔥。”雖然自元代開始,青色衣衫漸漸成為低微地位的表面特徵,但是卻在藝術上大放異彩。道教出於對青色的喜愛,專門把他們獻給天庭的奏章稱為青辭或者是綠章,用朱料書寫在藍灰色的紙上,十分典雅。佛教同樣推崇綠色,佛教由於是外界傳入中土的,所以衣裳顏色並沒有世俗的忌諱。我們現在看一些和尚,有時穿著黃衣,有時穿著綠衣,那是因為佛教分為兩大派別,一是黃衣派,一是青衣派,青衣派包含天台、華嚴、禪宗和淨土等幾大宗派,他們的法衣常為青色,稱為青衲或青甲。在道教和佛教看來,青色有助於坐定入神。

天青色等煙雨?為何青色的前世今生如此精彩

青色作為大自然的顏色,總是給人一種清爽乾脆的感覺,卻在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同的象徵。《說文解字》解釋為:“靜,從青爭聲。審也”,靜的涵義或許是從青色的審美層面出發的,好在現在綠色和青色還是區別得挺明確的,也就不妨礙人們對青色的審美體驗了。


這是林深時見鹿,清醒時作文的@糊塗青年原創的文章,有點長,碼字不易,如果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一下,與你一起品美文,侃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