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霓裳羽衣一直都是隻存在於傳說中,存在於人們想象中的絕美華服。身著霓裳羽衣的大唐貴妃,婆娑起舞,衣袂飄飄,出塵如仙,嫣然含笑。誕生於開元盛世的霓裳羽衣見證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琴瑟和諧,閱盡了李唐王朝的鼎盛輝煌,也終在暗示叛軍的鐵蹄之下,淹沒於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那麼這樣一件充滿傳奇色彩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它又代表了中國古代裙裝怎樣的審美傾向?

唐玄宗,楊貴妃和《羽衣霓裳曲》

在唐朝的時候,出了一套服裝,這套服裝得到了同為藝術大師的一對夫妻的青睞。他們都圍繞著這套服裝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後這套服裝變得舉世聞名,到今天我們還經常提起。這套服裝就是霓裳羽衣,這兩口子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霓裳羽衣雖然是很有名,但是今天的人已經無緣目睹了。霓裳羽衣實際上是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且越是看不到實物,我們可能會覺得它越美,因為如果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萬個人的心目當中就會又一萬套霓裳羽衣,並且每一套都可以說是美不勝收。我們今天就從這件事開始講起。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現在我們來講一講第一位,唐玄宗為霓裳羽衣做了什麼呢?主要是做了一部音樂叫做《霓裳羽衣曲》。唐玄宗雖然是一個皇帝,但是這個人在音樂方面的造詣那也是今天沒有幾個人可以比的,可以說他是古代的音樂大師。唐玄宗怎麼會想起創作《霓裳羽衣曲》呢?這件事情在正史當中的記載非常簡單,沒有交代背景,心理和細節。但是有兩個充滿想象的傳說。

第一個傳說。朔唐玄宗有這麼一年,去三鄉村驛遙望女幾山,回來之後總有一種情緒想要表達,因此就有了《霓裳羽衣曲》。第二個傳說說有一年唐玄宗中秋賞月,突然就冒出一個念頭,說如果是能夠上月宮上轉一圈多有意思。恰好旁邊就有一個道家的天師,於是現場做法,唐玄宗平步青雲來到了月宮。進入這種廣寒清虛之地,看見有幾百位仙女穿著素練在翩翩起舞,輕盈妙曼。同時仙樂陣陣,清麗奇絕並且婉轉動人。回來之後唐玄宗根據自己的記憶,整理了樂譜,於是就有了這首《霓裳羽衣曲》。

當然前面兩個都是傳說,正史上是怎麼說的呢?說的是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了來自印度的《婆羅門曲》,唐玄宗聽完了以後深受啟發,進行了再加工,再創作,這樣才有了《霓裳羽衣曲》。後來的研究者很多人認為其實在這個再加工,再創作的過程中,唐玄宗很有可能收到過前面兩種傳說的靈感的激發。

我們再講講第二位楊貴妃,她為霓裳羽衣做了什麼呢?楊貴妃根據《霓裳羽衣曲》編了大型的舞蹈《霓裳羽衣舞》。楊貴妃我們知道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特別善於跳舞,可以說是古代的舞蹈大師。那麼,楊貴妃的舞蹈天分到底表現在哪兒呢?首先第一個楊貴妃是擊罄高手,而且楊貴妃對音色的運用,她對她演奏的過程中聲音的表現力,專業選手都趕不上。第二楊貴妃這個人善於條胡旋舞,胡旋舞的節奏是歡快熱烈的,裡面很多旋轉,蹬踏的動作,胡旋舞的重點是掌握平衡。在冊立楊貴妃的儀式上,唐玄宗讓人演奏了《霓裳羽衣曲》,楊貴妃是一個舞蹈大師,聽見這個樂曲以後她就用心揣摩,依韻而舞,後來就編成了大型舞蹈《霓裳羽衣舞》。後來《霓裳羽衣舞》就成了流傳幾百年的大型宮廷舞了。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兩口子一個作曲,一個編舞,都是圍繞著一套服裝霓裳羽衣。因此這個音樂和舞蹈就成為了唐朝藝術的連理枝。這個連理枝一出來就有很多很多人關注,其中就包括一些大文學家,大詩人,比如說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蘇軾,柳永和辛棄疾都在自己的作品當中提到過霓裳羽衣這個曲或者是舞,也有人專門進行詠誦。尤其是白居易對這個霓裳羽衣的曲,舞更是情有獨鍾。他專門寫了一首長詩,叫《霓裳羽衣舞歌》,一開頭就說: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這是一個主題詩了,在其他詩裡頭,也會提到霓裳羽衣的曲或者是舞,比如他在《長恨歌》當中就會有這樣一句話: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趙飛燕與留仙裙

李白曾經寫詩讚美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貴妃衣著如天邊的雲霞那般絢麗,面容就像盛開的鮮花一樣嬌美。如此一位宛若天人的舞者,再配上一曲超脫凡塵的《霓裳羽衣曲》,如此試聽盛宴,也難怪在失傳多年後仍然被歷代大文豪大家所津津樂道。那麼這些音樂,舞蹈,詩歌,所依託的主體——霓裳羽衣到底是什麼呢?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個霓裳羽衣,從排在前面的霓裳開始。中國古代的衣制上衣下裳,下面的那個圍裙叫做裳。後面如果細分的話,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圍在衣服外面的這個圍裙叫裳,而穿在裡面的這個圍裙叫做裙,後來兩者逐漸逐漸就混同了。最後由於這個女裙發展最為突出,所以如果不是特指的話,說到裙子,都是指女人的服裝。

說起裙子和舞蹈的關係,有一個人我們需要介紹一些,這個人就是邲楊貴妃還早了700年的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趙飛燕本來是一個平民女子,這個人的特點就是身輕如燕,輕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她可以作掌中舞,就是在手掌上跳舞。這個聽起來很神奇,但是其實一方面古代人的生身高比我們今天的身可能普遍要低一些,再加上趙飛燕很瘦,所以體重並不大,如果用一個大力士託著她,這就是有可能的。我們現在芭蕾舞或者雜技,裡面也有很多單手託舉的動作,所以趙飛燕跳掌中舞,這個難度主要是在手掌上如何掌握平衡,體重恐怕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儘管是神奇,也不是絕對做不到。

有這麼一次,漢成帝希望趙飛燕能夠舞出這個仙女般的感覺,所以就專門給她建造了一個瀛洲榭,40尺高,今天應該說差不多10米了,那是一個讓人仰視的高度。趙飛燕那天出場穿的是什麼呢?叫做雲英紫裙。雲英是一種水霧之氣,紫裙,紫色,紫氣東來,因此有道家氣象。結果在跳舞的時候,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於是三件事就趕在一起了。第一個,舞臺高,第二個體重輕,第三個,裙子大。趙飛燕的裙子被風給吹得向身後像傘一樣地張開,看起來真的就像燕子一樣馬上就飛起來了。這個時候把漢成帝給嚇壞了,趕緊讓樂師抓住她的裙子。後來趙飛燕安然無恙,但是裙子卻抓出了很多褶子。

趙飛燕這個人長得好看,能歌善舞,這都是外在。關鍵她還特別會抓撓人心。這個時候趙飛燕抽泣著說,說是如果黃山如果真的對我好,那乾脆就叫我去成仙得了,幹嘛攔著我啊?漢成帝因為趙飛燕受了驚嚇,所以很心疼,以後就更加寵愛。在《飛燕外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他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縐,號曰留仙裙

後來宮廷中盛行穿那種帶褶的裙子,宮女們經常把自己的裙子折出了褶子然後穿出來,這個裙子後來起了個名字叫做“留仙裙”。由於留仙裙的影響後來就出現了百褶裙,就是有很多縱向線條的這樣的裙子,為什麼有了縱向的線條那個時候的人會覺得好看呢?第一個看過去它有這個色彩的明暗變化,有立體感。第二個有了褶以後,裙子的群幅可以做得很大,收縮的時候人看起來依然是很苗條,很纖麗的。但是如果張開的,蓬鬆開就可以表現出翩然欲飛的那種感覺。這個留仙裙應該說對後來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後來又出現了一種裙子,它乾脆就把這個裙子上的縱向的線條用色彩固化下來,這種裙子叫條紋裙。條紋裙在唐朝的時候可以盛極一時的,非常流行。

《霓裳羽衣舞》中的裙裝

現在我們再回來說一說這個楊貴妃《霓裳羽衣舞》當中的裙裝了。楊貴妃她跟趙飛燕不同,“環肥燕瘦”,楊貴妃比較胖,就連這個唐玄宗也拿趙飛燕跟她來開玩笑。唐玄宗對楊貴妃說不論多大的風,反正你是吹不走的。以楊貴妃的體重,還有她跳胡旋舞的那種激情以及力度,那的的確確要跳這個《霓裳羽衣舞》,想跳出那種清虛,縹緲的意境,那確實比較困難,所以這個時候服裝就幫了大忙了。這個舞蹈的仙氣,那就離不開霓裳羽衣的塑造。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那麼什麼叫“霓裳”呢?既然這個“裳”是指裙子,那麼“霓”就是顏色。實際上在古代,這個舞蹈當中曾經採用過兩種霓裳,一種是彩色的,一種是白色的,可以說前者主要取形式,後者主要取神似。那麼我們看一看它運用彩色道理在哪兒?在《爾雅》當中有這麼一句話:

虹雙出,色鹹盛者為雄,雄曰虹,暗者為雌,雌為霓

這個霓虹本來是自然現象,“虹”我們很好理解,“霓”就是我們有的時候會看見,就是在出彩虹的時候在外圈會有一條,色序相反,但是色彩比較暗的彩虹,這個就是“霓”。所以“虹”是陽的,“霓”是陰的。u因此,如果從這個概念出發, 那麼霓裳就是一種彩色的條紋裙,只是色彩需要做得比較淡雅一些而已,那麼這樣的裙子在唐朝能不能實現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唐朝的時候,不論是通過織,還是通過縫的方法,實現這樣一條彩色條紋裙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我們擔心的是什麼呢?以唐朝人對色彩的運用,往往是比較鮮豔,比較濃重的。那能不能把這個霓裳做出那種秦旭縹緲的感覺呢?這個是有疑問的。

我們再看一看採用神似的方式。採用神似的方式就是採用了白色。把白色說成是霓裳的顏色,其實在屈原的時候就有了,屈原在《楚辭·九歌》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白色的裙子怎麼能夠成為霓裳呢?其實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說是一個白色的大擺的裙子,那這人站立的時候,裙襬下垂,就會在裙子上面形成波紋狀。橫向看過去就是有個明暗的,色彩的。如果用的是絲綢,在燈光之下,表面還會有流動的光影。假如說織得密度合適的話,通過光的這種衍射有可能在上面產生光暈。而這些效果都會隨著裙子的狀態變化而不斷變化,就是這種飄忽不定的感覺,恰好跟音樂要求的那種清虛,縹緲的意境相符合,所以這個取的是神似。因此在《霓裳羽衣舞》當中用筆白色的裙子也有它的道理。

楊貴妃的“羽衣”的樣子

道家求仙,長生的思維,一直貫穿在《霓裳羽衣曲》中。霓裳羽衣脫胎於《霓裳羽衣曲》,它的設計自然也奉行這這一思想,追求靈動與超脫,那麼為什麼要稱這套裙裝為“羽衣”呢?霓裳羽衣,真的是用羽毛做的嗎?

楊貴妃的羽衣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把羽毛跟成仙得道聯繫了一起,所以如果追根溯源,這鳥跟神仙聯繫在一起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們還是要回歸現實,來談一談直接跟羽衣有關的人和事。在這兒,我們還要介紹一位比楊貴妃略早的一位美女——安樂公主以及安樂公主的白鳥裙。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安樂公主的名字叫李裹兒,她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生的女兒,是武則天的孫女。那她為什麼叫李裹兒呢?就是當年唐中宗被貶的時候,在路上生下了她。由於當時太倉促了,所以就用衣服來做這襁褓把她包了起來,所以起名兒叫李裹兒。這個李裹兒從小的時候就聰明伶俐,能言善辯,所以很得她的父母的寵愛,李裹兒生於動盪之中,長大之後,性情也是與眾不同的,那麼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

我們看第一這個人奢侈無度,舉一個例子,說當時在長安有一個池塘叫昆明池。李裹兒就是安樂公主,嫁出宮去以後,她一直懷念昆明池畔的風景,所以她就向父親唐中宗提出要求說能不能把昆明池賜給她做私家池塘,當然唐中宗這時候是有原則的,跟她說先帝從來沒有把這個東西給過別人,就拒絕了她的無理要求。安樂公主心裡頭憋了一口氣,怎麼辦呢?就私下開始搶奪民田,然後鑿了一個大池塘,叫做定昆池。這個定昆池綿延數里,造型繁複,用料金貴,那個花費是天文數字。

第二,權力慾極強。這一點可能受她的奶奶武則天的影響,因為武則天叫宮裡的女人看見了,女人也有當皇帝的可能,所以很多女人都想嘗試一下。那這樣安樂公主也有這方面的野心,她是在做什麼呢?首先她管太子叫奴才,第二她要求唐中宗封她為皇太女。當然了在這件事上,唐中宗也是有原則的,沒有答應她這個要求。

第三,賣官鬻爵。得不到皇太女的封號,安樂公主也沒有消停,她就仗著父親對她的寵愛開始賣官鬻爵,破壞朝廷正常的任官制度。她這個猖獗到什麼程度呢?經常自擬詔令,拿到父親簽字的時候,把她自己寫的文字蓋住,讓唐中宗簽署,而唐中宗這個時候就沒了原則,竟然笑眯眯地給簽了。那麼這樣一個任性的公主,她對自己的服裝有沒有特殊要求呢?那當然有了,在《舊唐書·五行志》當中有這麼一段話:

中宗女安樂公主,有尚方織成毛裙,合百鳥毛,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百鳥之狀,並見裙中。

說這個就是著名的“百鳥裙”了。這樣的裙子做了兩條,一條自己穿了,另外一條給了她的母親。為什麼這條裙子會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看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顏色呢?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不同鳥類的羽毛,結構,尺寸都不相同。就是同樣顏色的羽毛放在一起,只要是來自於不同的鳥類的,那麼看過去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更何況這是百鳥的羽毛,本來也不是相同的顏色,而且也是經過設計的,也是經過這個能工巧匠編織的,所以可以達到這種狀態。

那麼安樂公主的這種搞法,連她的父親唐中宗都管不了,其他人更不敢說個不字。那唐中宗當然這麼偏袒自己的女兒我們是能夠理解的,畢竟是在當年落難的路上生了這麼個女兒,但是從這兒也能看出來,唐中宗他的昏庸無能了。那麼這件事情後來產生了怎麼樣的效果呢?由於公主的帶動,社會上就形成了一種風氣,於是我們看:

自安樂公主主作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採之殆盡

就是在安樂公主之後,奇禽異獸可就慘了。安樂公主帶動百官,百官帶動百姓,凡是長的稍微漂亮一點的鳥獸,都拿過來把毛給拔乾淨了。這種奢侈,這種殘忍,當然會有很多人不滿,於是:

開元初,姚、宋執政,屢以奢靡為諫,玄宗悉命宮中出奇服,焚之於殿廷,不許士庶服錦繡珠翠之服,自是採捕漸息,風教日淳

後來唐玄宗發動了政變,把安樂公主殺掉了。這個時候恰好是姚崇,宋璟當宰相,他們多次向唐玄宗建議說那個太殘忍了,太奢侈了,因此唐玄宗就下令宮中所有的女人把這些奇裝異服全部拿出來在大殿之下燒掉了,並且下令說以後民間不許穿這些錦繡,珠翠。從這兒以後這種捕獵鳥獸的風氣逐漸平息了,社會風氣就越累月淳樸了。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講到這裡,我們就來看一看楊貴妃的羽衣了,楊貴妃到底有沒有穿過一件羽毛做的衣裳?按照唐玄宗遇見楊玉環的時候,當皇帝當了快30年了,這中間也沒有修改過禁令,所以從這個思路出發,楊貴妃應該是沒有穿過羽毛做的衣服。

有人就想了,按照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就不能能夠給她網開一面,給她單獨做一件羽衣嗎?可以這樣說,除了前邊有禁令之外,可能沒有做這個羽衣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楊貴妃一個人穿羽衣不打緊,就怕引發社會其他女人的效仿,如果這樣的話就又回到了安樂公主的年代了。第二可能也有道家,就是道教對唐玄宗的影響有關。因為唐玄宗信奉道教,道教裡頭同樣也認為殘害無辜生靈,將來是要下地獄的。所以這個楊貴妃因是沒有穿上羽毛做的上衣。

而所謂的羽衣有幾種可能,可能是用絲綢做的,那種非常輕盈的,像羽毛一樣輕盈的上衣。或者是把它裁剪成了羽毛形狀的上衣,或者是在上面畫了羽毛的上衣。因為在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當中,關於羽衣的“羽”字,只提到了兩處,兩處都是用來講霓裳羽衣,講這個舞蹈的名字的,那個裡面的其他地方就沒有再提過“羽”字了,並且裡邊也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到了“羽”這個形象以及“羽”的質感。所以應該說白居易也沒有看見過真正的羽衣。

其實楊貴妃的霓裳羽衣雖然只是在一個特定時期穿在一群特定的人身上,但是它卻牽扯出來很長的歷史以及很多的女人。可以這樣說,霓裳羽衣是古代女性她的一種心理願望的體現,詮釋了中國古代裙裝的主流審美傾向。

鳳凰美學

無論是安樂公主奢靡的百鳥裙,還是楊貴妃華麗的霓裳羽衣都與鳥類的羽毛息息相關。即使霓裳羽衣並沒有以羽毛為材料製作衣服,卻依然徭役“羽衣”為名。那麼古代女性對鳥類羽毛的偏愛到底緣起何處?中國古代裙裝到底又以何為美呢?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為什麼我們古代的女性,她們喜歡穿羽毛的衣服?喜歡穿縱向線條的裙子呢?我個人認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古老圖騰有關,這個古老的圖騰就是鳳凰。可以這樣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中國的女性都在努力地把自己打扮成鳳凰,為什麼呢?首先這個鳳凰是鳥,鳥可以在天上飛翔,這就是我們作為人的嚮往。第二個,鳳凰是神鳥,神鳥可以自由地出入仙境,這是我們凡人的嚮往。第三,鳳凰象徵著皇后,是人間至尊女性,所以又是平民女子的嚮往。所以鳳凰崇拜既與羽化登仙的神秘相通,又與榮華富貴的願望相連,所以大家崇拜鳳凰。而崇拜鳳凰自然就會以鳳凰為美,因此我們中國的女性模仿鳳凰的形態,這裡面就有順理成章的邏輯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女子怎麼成鳳呢?當然能夠成為王后皇妃的畢竟是極少數。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穿一件近似於鳳凰的服裝,雖然不能嫁入帝王之家,但是也能獲得審美的心理的滿足。接下來我們比較一下中國古代女子著裝跟鳳凰的相似性。

首先我們看一看關於頭飾的問題。在古代女子跟我們今天是不同的,古代的女子頭上都要有裝飾。有一種頭飾是非常厲害的,就是鳳冠,這是皇后才能戴的。但是從南宋開始,民間女子結婚的時候,也可以戴鳳冠,這很顯然就是對鳳凰崇拜的表現了。即使不能戴鳳冠,頭上也有裝飾,這個就是跟鳳凰頭部的造型而已取神或者形似。

第二就是古代人的袖子。古代女子的袖子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大,但是由於後來當然生產力水平高了,布料的供應越來越充分,所以袖口就會逐漸加大了。到了唐朝的時候,那個大袖子是我們有印象的,那個完完全全可以說是兩隻巨大的“翅膀”。尤其是還有很多人穿著羽毛的衣服,或者是把衣服剪成羽毛狀或者是畫上羽毛狀,當時更是對鳥的崇拜了。

第三關於古代的裙裝。中國古代女子穿長裙,當然跟漢朝之前沒有封襠褲有關了。但是這個長裙就跟鳳凰有一定的可比性,因為鳳凰的鳳尾就是長的。我們注意到前面講過的百褶裙,包括條紋裙,以及後來的月華裙還有鳳尾裙,這些裙子它們都強調這個縱向的線條,其實這個也跟鳳尾有形式,因為鳳尾就是一根一根的長羽毛組成,並且古代的裙子如果把它攤開就是一個扇形,這與鳳尾它是發散的這種形狀也有相通之處。

當然了古代人設計服裝的時候未必回去琢磨這個一套服裝跟鳳凰形象的相似性。但是在強大的圖騰的暗示之下,人會下意識地不自覺地,向這個鳳凰靠攏。由於有各種禁忌,所以人不見得都能夠把鳳凰畫在身上,能夠畫在身上的畢竟是少數。但是人可以用仿生的思維,可以把鳳凰身上的元素拿過來用在自己的服裝上。霓裳羽衣應該說也是這樣一種設計思維的體現,所以我認為在古代那個時候其實存在著一種比鳳凰的內涵還有形象作為設計核心的鳳凰美學。

霓裳羽衣是一件什麼樣的服飾?影響古代女性穿著的“鳳凰美學”

在鳳凰美學的影響之下,中國古代女性的裙裝成為了一個歷史高度。儘管現在這個裙裝發展已經千姿百態了,但是在最重要的場合,長裙依然是首選。儘管西風強勁,但是中國的鳳凰經過了涅槃之後,也會變得更新,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