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在素有“血防精神发源地”之称的余江区平定乡蓝田宋家村,曾经的血吸虫病患者宋接富老人正坐在板凳上,给前来上党课的学员讲述解放前血吸虫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蓝田宋家是血防精神发源地,毛泽东赋诗颂扬过的地方。该村现有176户698人,距离城区6公里,交通条件便利,溪水绕村流淌,村内古树众多,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宋家村人民充分发挥 “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血防精神,探索出了农村宅改和村庄整治,发展血防文化旅游,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秀美乡村的发展之路。

环境整治打基础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蓝田宋家村是余江第二批宅改和村庄整治试点村。改革前,该村有一户一宅158户,一户多宅18户,多户一宅房屋23栋,废旧禽畜舍4处207间逾5000平米,危旧房屋倒塌破败,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牛栏厕所隐隐恶臭。

2016年,村民理事会抓住机遇,寻求改变,一心投入宅改和村庄整治当中,对影响村庄美观的207个废弃禽畜舍进行无偿拆除,面积达6200余平方米;总退出面积累计达8700余平方米。后将其纳入余江第一批“一改促六化”示范点。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现在宋家村村中建有感恩广场、丰碑广场、银锄广场;村东建有“宋氏祖祠”一座,旁设村史馆、农具陈列馆;沥青路面贯穿全村,墙绘宣传处处留痕;并结合毛泽东同志《送瘟神二首》中“红雨随心翻作浪”这句诗,在村边种植桃花树、红枫、樱花树等,打造出了一幅“红雨蓝田”的美丽画卷。

血防文化创特色

“置身于血防圣地,我对余江血防的历史,对共产党人带领余江群众以“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魄,在全国率先整县制的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这个奇迹,感触极深,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来到蓝田宋家村参观的外地年轻游人说道。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2018年,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毛主席送瘟神二首发表60周年,决定在蓝田宋家村建造鹰潭红旗干部学院,余江区将鹰潭红旗干部学院高标准打造成一所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学院采用“学习在田野、吃住在农家、群众是老师、实践是课堂”的教学方式,设置了血防、宅改、红色教育等8条线路。

为承接鹰潭红旗干部学院的学员吃住,同时方便游客住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蓝田宋家在39户村民家,建起了210间民宿,很多低保、五保贫困群众在家里当上了房东,其中包含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2间。民宿每个单间的价位在140元左右,老百姓可挣取90元/间/天,足不出户就可增加收入,合作社在年底还将为村民分红。截至今年1-5月数据,蓝田民宿为合作社和村民创收50余万元

乡风文明作保障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余江这个红色旅游村创收50余万元

“硬条件”有了,“软环境”也不能忽视。针对前些年村民们红白喜事操办存在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村两委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提升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村里制定并完善了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先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还有“志愿服务队”等等。最近,村里还启动了评选“清洁家庭”活动,充分发动村民的内生动力来共同治理好环境。

如今的蓝田宋家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血防文化特色村,其村草木之繁盛,道路之通畅、水色之秀美、文化之浓厚,为人们所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