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长安城村

涿州城东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长安城。说它古老,只是一代一代的传说,究竟何年建村,并没有确凿的记载。几十年以前,还是青年的农民李永生在村西北东岳庙遗址刨砖,刨出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有关建庙的记载,并有“唐朝尉迟恭监修”等字样。这可以说是一个佐证。长安城原叫长乡城。这里还有一段改名的传说呢!这个村东边有一条地上河,没有一定的河床,也没有堤防,每逢河水上涨四处乱流,常常泛滥成灾。人们称它无定河。清朝的时候,朝里派了一位姓于的高官治理无定河,他召集各方百姓在河的两岸修起两条牢固的大堤,使河水由北向南流动,减少了河水对老百姓的危害。大堤完工之后,百姓无不称赞。姓于的官员自觉为百姓做了一件大事也很高兴,立即题了一副“永定长安多巩固,长安永久庆安澜”的对联,并亲笔写在村北龙王庙大门两侧。附近百姓对这副对联很感兴趣,并按对联上的字句把无定河改为永定河,把长乡城改为长安城。原来的名和改后的名都有一个城字,那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传说。自古以来,长安城位居重要,它的北边百里之遥就是京都,东南三十里是固安城,西南四十里是涿州,由于此地一时繁华,古人认为很有兴建的必要,于是决定在这里建起一座新城,连城的四大门及城内的建筑也已确定位置,单等吉日一到破土动工。这时,一位风水先生说这里设有绝地(杀人的地方),不能建城。于是没有兴建。由于建城的事早已传遍四方,百姓皆知,所以长乡城的名字应运而生,至于后来改为长安城,也是依赖这个传说。长安城除古迹出名外,庙宇和水井之多也远近闻名。这个村依靠永定河,常遭洪水灾害,可是过去很少有人治理,于是人们便把愿望寄托在神仙身上,不论哪朝哪代,这个村不惜代价建造庙宇,以祈求各路神仙保佑百姓。据说,长安城村过去共有七十二座庙,为建庙先打井,所以又有七十二眼井。长安城的庙都是什么庙,谁也没有全部记录下来,知道的有三义庙,义泉庙,观听庙,中岳庙(也叫天齐庙),奶奶庙,火神庙,龙王庙,娘娘庙,关帝庙,二圣庙,真武庙,土地庙。可现在一个庙都没有了,有的被大水冲毁了,有的在十年动乱中拆掉了。(此文摘自涿州民间文学集成出版于197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