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失效 糖友怎麼應對

  很多長期服用口服降糖藥的糖友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服用的降糖藥失效了。明明是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而且飲食也控制得挺好,運動也堅持在做,血糖就是降不下來,甚至還更高,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糖友又該如何應對?

降糖藥失效 糖友怎麼應對

  降糖藥失效 糖友怎麼應對

  口服降糖藥為啥會失效?

  根據藥物失效發生的早晚,口服降糖藥失效分為“原發性失效”和“繼發性失效”。有的人在糖尿病確診之初,口服足量胰島素促泌劑即不起作用,血糖始終居高不下,謂之“原發性失效”,這種情況多見於發現時病情已處於晚期、胰島功能嚴重衰竭的“糖友”,原發性失效的發生率為5%。“繼發性失效”是指在用藥初期血糖可得到滿意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藥效越來越差,將藥物加至最大劑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0mmol/L)。繼發性失效的發生率每年為5%~15%,應用胰島素促泌劑治療5年,將有大約30%~40%的病人發生繼發性失效。

  口服降糖藥失效主要見於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磺脲類藥物(如優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類藥物(如諾和龍、唐力等)。因為此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髮揮降糖作用,其起效的前提是體內存在一定數量的胰島B細胞。研究表明,2型“糖友”在診斷之初,胰島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後,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胰島功能將以大約每年5%的速度衰減,直至完全衰竭。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2型“糖友”服用胰島素促泌劑開始階段效果好,以後越來越差,最終完全失效。因為在病程早期,患者仍保留一定的胰島功能,而到晚期,一些患者胰島功能基本已完全衰竭。換句話說: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逐漸衰竭是導致胰島素促泌劑失效的主要原因。

  失效怎麼辦?

  如果發現磺脲類降糖藥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應及早加用胰島素進行聯合治療,這對補充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迅速控制血糖,減輕高血糖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影響,保護殘留的胰島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如果將兩者聯合應用,還可節省外源性胰島素的使用劑量,避免高胰島素血癥的危害,同時還能減輕外源性胰島素對自身胰島素分泌功能的反饋性抑制。

  對於“繼發性無效”的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後,胰島β細胞功能可獲得明顯改善,並能恢復對口服降糖藥的敏感性。當然,如果患者的胰島已經嚴重受損,甚至幾乎沒有分泌的功能,則應完全換用胰島素治療。也有少數使用磺脲類降糖藥,發生繼發性無效者,聯合使用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a-糖苷酶抑制劑等藥物後,藥效又能重新發揮,這可能與這類藥物改善胰島素抵抗有關。

  不同種類降糖藥服用時間也不同

  一、飯前30分鐘服用的藥物

  主要為格列苯脲(優降糖),此外還有格列奇特(達美康)、格列吡嗪(美吡達)、格列波脲(克糖利)和格列喹酮(糖適平)等。這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產生和釋放胰島素來降糖,對餐後血糖的降糖效果優於進餐時或餐後服用,不過要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二、飯前5~20分鐘服用的藥物

  如瑞格列奈(諾和龍)、那格列奈(唐力)等。這類藥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暫,主要用於控制餐後高血糖,尤其適合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2~3次,不進餐就不服藥。

  三、飯後立即服用的藥物

  如二甲雙呱(也可餐間服用,腸溶製劑可餐前服用)等。該類藥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本藥物,尤其對於肥胖者為首選,由於其對胃腸道有刺激性,故宜在飯後服,以減少不適感。

  四、進餐時服用的藥物

  最好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阿卡波糖(拜糖平)就屬於這一類,此外還有倍欣、米格列醇等。其主要作用是促使飯後血糖值下降,若在飯前過早服用或延遲到飯後服用,都會喪失降糖作用。

  五、每天同一時間服用的藥物

  這類藥物與是否進餐無關,但我們一般習慣於每日早晨空腹服用,如胰島素增敏劑,包括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於此類降糖藥作用時間較長,一次服藥,降糖作用可以維持24小時,故每日早餐前服藥1次即可。此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為水腫,故有心衰傾向或肝病者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