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監測拍攝到黑熊活體

中國新報訊(陶國華 李金蓮 張勇華 記者 劉鵬飛攝影報道)近日,貴州省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時,利用生態監測系統再次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的影像。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監測拍攝到黑熊活體

畫面中,一隻體態飽滿的黑熊小心翼翼地從監測鏡頭前走過,不時回頭觀望,顯得特別警惕。據工作人員介紹,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黑熊屬於亞洲黑熊,具有頭圓、耳大、眼小等特點,主要分佈在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等國家和我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中部,地跨雷山、臺江、劍河、榕江四縣,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棲息著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這次監測拍攝到的黑熊是繼2018年3月和2019年6月兩次拍攝獲取到黑熊活體後,再次利用生態監測系統拍攝到的野外自然環境狀態下黑熊的清晰影像資料。

據瞭解,雷公山保護區生態監測系統採用了“互聯網+生態監測”的科技手段,實現對雷公山保護區野生動物實時的動態監測,通過系統可以時時掌握雷公山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種類、分佈、生長等情況。今年9月份該系統投入使用後,通過系統監測拍攝到黑熊、白頸長尾雉、白鷳等一二級野生動物30餘種,系統的建成為保護雷公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技科科長餘永富說,下一步,保護區將採取三項措施,加強監測和保護工作。第一是加強野生動物的監測,通過佈設紅外線相機,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智慧平臺的建設來加強野生動物的監測,掌握動物的種群數量,還有棲息地環境各方面的情況,掌握家底之後,為保護提供依據。第二,推進黑熊監測,推進獸類科研項目的研究,進一步的掌握野生動物的各種狀況;第三是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設施的建設,包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建設,為保護動物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面積從2006年的62.84萬畝增加到65.38萬畝,森林覆蓋率也從2006年的88.76%增加到了目前的92.34%。截至目前,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鑑定的野生動物有229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林麝、豹、雲豹、白頸長尾雉4種,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紅腹錦雞等31種。

本次發現的黑熊,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的視覺聽覺比較靈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