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濟南濼口之二

濟南濼口是那麼驚人(2)

—— 驚人的交通運輸業

濼口渡口,是省城濟南的北大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前省內來往於濟南與德州、聊城、濱州之間,或途徑濟南往來於江蘇、上海與京津冀之間的汽車都要通過濼口渡口。承擔渡河業務的單位是山東省黃河航運局所屬橫渡隊。當時車輛是少,但山東省內幾乎沒有黃河公路大橋,華東與華北之間公路運輸的重任幾乎全部由濼口渡口承擔過黃河。想象一下就知道當年的火爆情景。

渡口的南岸接濟濼路,它是濟南北部第一條南北走向的柏油馬路;渡口的北岸是省道101線,連接濟南德州。當時黃河通航,加上水大浪急,沒有浮橋,人車過橋僅靠兩艘船南北擺渡,兩岸常常壓車幾公里就成了常態。這還不包括停在上下坡道上的車輛。

南岸不遠是濟南公交4路車,它是那時濟南最繁忙的公交車線路,濼口本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南來北往者眾多,從濼口乘車可直達當時最繁華的濟南大觀園。當那時的濟濼路寬度就有10米以上,同時期的北園路(現在叫北園大街)和無影山中路還是羊腸小道。別說公交車了,就是一般汽車都少見。

經過濼口的津浦鐵路是我國南北鐵路大動脈。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濼口火車站往北不遠處分出有三條鐵路線,一條往東北直通黃河濼口港,整列車的沙石木料水泥等經由濼口港運往下游的東營、濱州等地;還有兩條往西北方向抵達濼口的下關和上關碼頭附近,來自山西和省內兗州、新汶等地的煤炭源源不斷的在此中轉。一部分裝船運往下游各地,一部分由汽車運往濟南各地,當時濟南的第一運輸公司,第二運輸公司,還有北園幾家運輸公司的車輛天天往來於繁忙的濟濼路,一派興旺景象。

除了用輪渡運送過河車輛、人員外之外,黃河航運局還在今天濼口浮橋東約300米處設有客運航線碼頭,幾十年前從濟南市區到惠民地區(那時稱北鎮)等下游的乘客,很多是從這裡上船東行的。記得當時的客運船分上下兩層,每艘客滿運量超過100人,往返對開,每週三至六班。這在當時客運汽車極少的情況下對方便上下游人員往來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上關碼頭往西越500米,正衝著濼口公勝街北口處有一個巨大的土產雜品碼頭,江西景德鎮和省內博山等地的各種瓷器,山一樣堆積在寬闊的黃河大堤上等待裝船。這些瓷器有的經由濼口運往上游的平陰、東阿、東平等地,來自河南的大小帆船也常常雲集在這裡裝卸各類貨物。據說當時濼口地區各類貨物的吞吐量僅次於濟南火車站,從事鐵路、公路和水路運輸的人員和車輛超過濟南貨車站。

現在六七十歲的人直到今天還對濼口有深深的佩服,更對今天濼口驚人的衰敗而感嘆。他們中的許多人年輕時候在濼口從事運輸業和裝卸作業,親自見證了濼口交通運輸業的發達。期待濼口走出低谷,再創輝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