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明末猛將曹文詔,為何陰溝裡翻船?

曹文詔和曹變蛟在金陵川大敗流寇,使得曹文詔和曹變蛟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多次大敗流寇的英雄事蹟在流寇隊伍中迅速傳播。流寇光聽到曹文詔和曹變蛟的大名,就嚇得六神無主、魂飛魄散。如果是撞上了曹文詔和曹變蛟這對猛人,恐怕連被嚇死都有可能。

當然,這也是相對的,並不是所有的流寇都害怕曹文詔和曹變蛟,比如說高迎祥、李自成。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明末猛將曹文詔,為何陰溝裡翻船?

李自成

高迎祥和李自成這兩個傢伙聽說曹文詔和曹變蛟以少勝多、以弱凌強,大敗流寇的消息以後,不但沒有被嚇得屁滾尿流、魂飛魄散,而且還打算主動去挑釁曹文詔和曹變蛟,絲毫不把他倆放在眼裡。

其實曹文詔和曹變蛟對此也不用太傷心難過了,畢竟以高迎祥和李自成這兩個人的性格和脾氣,就算是天王老子,他倆也不會放在眼裡的!

曹文詔在大明政府當了這麼多年的公務員,無論是文武大臣,還是江湖草莽,見到自己都會畏首畏尾,連大氣都不敢出一下,哪裡受得了這種鳥氣。

曹文詔決定好好地教訓教訓高迎祥和李自成這兩個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傢伙,用拳頭和刀劍來告訴高迎祥和李自成,你們誰都可以不尊敬,可是卻不能夠不尊敬曹文詔。不尊敬曹文詔,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的。

曹文詔立刻調集三千關寧鐵騎,從漢中出發,前去收拾高迎祥和李自成。

高迎祥和李自成的運氣非常不錯,當曹文詔率領三千關寧鐵騎前往鳳翔地區的時候,他倆就已經在鳳翔地區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夠了,開始到靜寧、秦安、清水、秦州等地區去繼續鬧革命了。

也許有人會問,高迎祥和李自成到底有多少軍隊啊?能夠同時進攻靜寧、秦安、清水、秦州數個軍事重鎮。其實高迎祥和李自成手中的軍隊也不多,就區區二十萬人。

曹文詔是見過大世面的總兵,他經常乾的也是以少打多、以弱凌強的事情。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還嚇不倒曹文詔。

曹文詔決定率領他的三千關寧鐵騎繼續追擊高迎祥和李自成。

曹文詔是不害怕,可洪承疇卻非常害怕。關寧鐵騎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洪承疇是知道的,但關寧鐵騎再怎麼厲害也是凡人,而不是天兵天將,讓他們以一當十還勉強可以,可是要讓他們以一當百,那就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了。

其實洪承疇還是挺欣賞和重視曹文詔的,如果曹文詔有個什麼三長兩短,有個什麼閃失,恐怕洪承疇心裡也不會好過到哪裡去,因此洪承疇決定助曹文詔一臂之力。

可就在這個時候,洪承疇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自己雖然貴為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五省總督,但是現在能夠調動的軍隊卻僅僅只有總兵張應昌和張外嘉手中的三千明軍。就算將這三千明軍全部交給曹文詔來指揮,曹文詔手中也不過才六千人,憑這六千人想對付高迎祥和李自成的二十萬大軍,不過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洪承疇這個人並不像盧象升,遇到什麼困難與問題都自己想辦法,手中沒有兵,就自己去招。而洪承疇遇到什麼問題與困難,馬上就向領導做了彙報,請求領導予以解決。既然現在自己手中沒有多少兵,那麼就讓領導撥兵。

洪承疇馬上向朱由檢打了請求增兵的報告。

讓洪承疇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朱由檢給他的回覆卻是:手中沒有多餘的明軍可以調動,自己去想辦法吧!

當時大明政府擁有上百萬的正規部隊,朱由檢手中怎麼可能會沒有多餘的軍隊可以調動呢?當時的大明政府確實擁有上百萬的正規部隊,可是用兵的地方卻很多。光是駐守遼東寧遠、錦州等軍事重鎮的軍隊就多達十幾萬人,再加上長城沿線各大要塞的守軍,恐怕多達三十萬人。也就是說大明政府用於後金和蒙古各部落的明軍就多達三十幾萬人。

而大明政府境內的每個行省也或多或少應該駐紮些軍隊,這樣才能夠維護地區的安定和繁榮嘛!因此朱由檢能夠調動的軍隊確實不多。

對此洪承疇也是毫無辦法,朱由檢好歹也是他的領導,朱由檢不調兵,洪承疇總不能夠拿刀架著朱由檢的脖子上,逼他調兵吧!

朱由檢沒有給洪承疇調兵,洪承疇、曹文詔等人自然是傷心難過了,可是與此同時,流寇卻非常愉快高興。

其實這也是自然之理、人之常情,大家不妨仔細思考一下,如果本人是你們的對手或者是敵人,你們是希望本人強大呢還是渴望本人弱小呢?

流寇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有恃無恐,開始主動出擊,尋找明軍。

流寇雖然都是私人性質的強盜武裝,從等級上來說最多隻能夠稱得上是三流部隊,但是再沒有用,再不會打仗的軍隊,只要多了,還是非常強大的。

這就好比螞蟻,單獨行動的時候力量弱小,毫不起眼,任何動物都不會將它們放在眼裡,可是如果成千上萬,成萬上億隻螞蟻聚集在一起呢?那它們的力量就大得驚人,不要說是人,就算是大象,它們也照樣能夠解決。

明軍與這夥流寇一接觸,就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總兵劉弘烈被活捉,副將艾萬年、楊國鎮等人則全部戰死疆場、馬革裹屍。

報仇

曹文詔是個夠朋友,講義氣的人,他聽說與他並肩作戰、共同對敵的艾萬年、楊國鎮壯烈犧牲的消息以後,當時就淚如雨下、泣不成聲,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隻因未到傷心處啊!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明末猛將曹文詔,為何陰溝裡翻船?

曹文詔

曹文詔是個猛人,他自然不會像我們這些普通人,遇到麻煩就知道哭,哭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曹文詔哭了一會兒,發洩完自己的悲痛與不滿之後,就覺得應該為死去的人做點什麼,那就是砍去這群流寇的腦袋瓜子,為艾萬年、楊國鎮報仇。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句話在曹文詔這個猛人眼裡,就是屁話,曹文詔信奉的是“有仇必報,有債必還”的行為準則。

所謂的為艾萬年、楊國鎮報仇,說白了就是去圍剿流寇。

這種事情如果不給領導洪承疇說一聲,就顯得有些不尊敬洪承疇了。

曹文詔是個粗人,也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那些基本的官場禮節還是懂的。因此曹文詔主動找到了洪承疇,並且說出了自己想去圍剿流寇,為艾萬年、楊國鎮這兩位同事報仇的想法。

曹文詔原以為,如今流寇人多勢眾、氣焰囂張,而明軍則勢單力薄、士氣低落,現在率領明軍去圍剿流寇,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以洪承疇對自己的賞識和重視的程度,他是絕對不可能答應自己的。可是讓曹文詔意想不到的是,洪承疇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答應了自己率領明軍圍剿流寇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作為領導的,在給部屬交代工作,佈置任務的時候,都會給部屬說些冠冕堂皇、一無是處的場面話。至於是什麼場面話,由於篇幅和時間有限,本人就不細說了!反正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套話、廢話。

洪承疇作為曹文詔的領導和上級,自然也免不了對曹文詔說些場面話。

洪承疇理直氣壯、大氣斌然地說:“這群流寇人多勢眾,氣焰極其囂張,一般的將領根本奈何不了他們。可是曹總兵您卻不同,曹總兵您乾的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凌強的工作。本督相信,曹總兵您這次出征一定能夠一帆風順、馬到成功!曹總兵您也許會擔心,現在本督手中的兵馬全部調去各地駐守了,根本就分不出兵馬來策應您的軍事行動。其實曹總兵您的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純粹是多餘的,因為本督已經決定,親自策應您的軍事行動,您只要一動身,本督也會從涇陽趕往清化城。”

曹文詔聽了洪承疇這番推心置腹,關心體貼的話語,整顆心都在瞬間融化了,那個感激涕零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發誓一定要跟著領導洪承疇,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幹到底。

當然這也不能夠全怪曹文詔這個傢伙大驚小怪、蜀犬吠日!有洪承疇這種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猛人跟在曹文詔的屁股後面策應,曹文詔就不用擔心被流寇抄了後路,少了後顧之憂,曹文詔就能夠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跟流寇龍爭虎鬥、決一死戰了。

可是歷史最終沒有按照曹文詔所想的方向發展,曹文詔不但被流寇抄了後路,而且還全軍覆沒,連自己也力戰而死。當然這都是後話,如今的曹文詔心情是好的,幹勁是足的。

曹文詔告別洪承疇以後,馬上就召集自己的三千關寧鐵騎從寧州出發,開始四處尋找流寇,其實當時的流寇多得數都數不清,根本就不用特意去尋找,隨時都有機會碰到。

曹文詔的運氣實在不錯,剛剛走到真寧城地區的秋光鎮,就與一支流寇撞個正著。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一看到流寇就手癢癢,有種想砍人腦袋瓜子的衝動,看來曹變蛟不愧是曹文詔這個傢伙的侄子,把曹文詔好勇鬥狠、嗜血成性的本性全部都繼承了。

曹文詔作為曹變蛟的叔叔,自然清楚曹變蛟有幾斤幾兩,曹文詔想都沒有想一下,就讓曹變蛟先衝鋒,曹變蛟果真是是好勇鬥狠、嗜血成性,見人就砍,見馬便刺,所到之處,無人可擋,沒過多長時間,流寇就被曹變蛟這支先頭部隊砍翻了五百多人,可謂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流寇現在是被嚇得屁滾尿流、魂飛魄散,哪裡還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和膽量,都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其實這也是流寇見到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必須履行的程序,即一觸即敗,敗必逃之。

曹變蛟哪裡肯放過這個建功立業、名揚天下的大好機會,他不顧自己和關寧鐵騎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筋疲力盡,毅然率領關寧鐵騎追擊流寇,大有把流寇全部消滅,再回家洗腳睡覺的意思。曹變蛟這個傢伙真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的確是後生可畏。

曹變蛟雖然年紀輕輕,江湖經驗少,但是他力大無窮,驍勇善戰,對付幾萬流寇應該不成問題,可是作為曹變蛟叔叔的曹文詔仍然很擔心他,這大概就是天下長輩的通病吧。一直將自己的後輩當小孩看。曹文詔生怕自己的侄兒會吃虧,他也毫不猶豫地率領關寧鐵騎跟了上去,這對叔侄就這樣一前一後地追擊著流寇,將流寇追得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曹文詔之死

流寇在跑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為什麼要跑?自己光精銳的騎兵就有上萬人,加上步兵,沒有五、六萬人,也有三、四萬人,結果卻被三千人追得滿地跑,這成何體統!如果傳揚出去,自己還怎麼在江湖上立足,因此流寇決定不跑了,全力迎擊曹文詔,不,再想想,還是伏擊曹文詔安全些。其實這也不能夠怪流寇太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了,畢竟曹文詔這個傢伙實在太猛了,不得不小心些!

曹文詔和曹變蛟追著追著就納悶了,剛追的時候,還看得見流寇隊伍,可是追到後面,不要說流寇隊伍,就是連流寇的影子都沒有看見一個。數萬流寇就在曹文詔和曹變蛟的眼皮底下徹底消失了。

曹文詔和曹變蛟沒有辦法,只好四處尋找流寇。流寇還是很給面子的,並沒有讓曹文詔和曹變蛟找多久,他們就從四面八方衝了出來,將曹文詔和曹變蛟以及三千關寧鐵騎分割包圍了。

流寇原以為他們這麼一做,關寧鐵騎一定會嚇得丟盔棄甲、抱頭鼠竄。這就好比我們獨自一個人在路上走著,冷不防地跳出一個人,不把你嚇死,也不會駭你一跳!可是結果卻讓流寇大失所望。

關寧鐵騎在遼東待了這麼多年,每天都在跟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的八旗軍隊打交道,是見過大場面的,經歷過大風雨的,什麼樣的敵人沒有見過,什麼樣的戰略戰術沒有經歷過。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明末猛將曹文詔,為何陰溝裡翻船?

關寧鐵騎

“伏擊”在他們眼裡也不過是出現的時間突然了點,出現的地點特殊了點,進攻的方式出人意料了點,可是仗該怎麼打還得怎麼打,人該怎麼砍還得怎麼砍。關寧鐵騎沒有絲毫驚慌,也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衝向了流寇陣營,左衝右突,前砍後殺,所到之處,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關寧鐵騎從早上砍到中午,又從中午砍到下午,有數千流寇都被他們送進了陰曹地府,曹文詔認為今天已經夠了,準備回家洗個腳,睡個覺,養足精神,明天重新再來。因此曹文詔決定衝出去。

曹文詔手中可是關寧鐵騎,要想衝出流寇這種連二流部隊都稱不上的部隊組成的包圍圈,那簡直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曹文詔左衝右突,所到之處,流寇都不敢阻擋,包圍圈被曹文詔活生生地打開了一個缺口,曹文詔衝出包圍圈僅僅是時間問題。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關寧鐵騎是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可是這也不能夠代表關寧鐵騎個個都是捨生取義、精忠報國的仁人志士,關寧鐵騎中也有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人。

就在曹文詔將要衝出流寇包圍圈的那一剎那,一個被流寇活捉的明軍將士看見了他。

這個明軍將士看見了曹文詔,就大聲呼喊道:“將軍救我,將軍救我!”

按理說,那時候的戰場殺聲四起、戰鼓震天,這個明軍將士隨便喊一句,聲音也會被湮沒在戰場上的廝殺聲裡,不會有人聽見,可是也不知道是曹文詔最近運氣太黴,還是曹文詔命該如此,那個明軍將士的叫喊聲居然被流寇聽到了。

有一個投靠流寇的明兵哪裡會錯過這種會得到新領導賞識和重用的大好機會,他迫不及待地指著曹文詔,大聲呼喊道:“這個人就是曹文詔!”

曹文詔每次都將流寇們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而且還沒有一絲憐憫之心,打敗了不說,還要繼續追擊,巴不得將流寇斬草除根、趕盡殺絕,流寇們早就對曹文詔恨之入骨,恨不得將曹文詔結結實實地捆綁在即將倒塌的亭臺樓閣或高樓大廈裡,讓他細細品味一下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在死亡的威脅下等死的心情,可是曹文詔實在太猛了,流寇一直都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如今有一個除掉曹文詔的機會,他們自然不可能放過。

流寇們紛紛朝曹文詔撲來。

曹文詔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猛人,見到如此多的流寇朝自己撲來,仍然從容不迫,面不改色,左衝右突,前擋後推,轉眼間就衝了數里,砍殺了數十名流寇

。這種場面就有點像如今黑幫片裡的場景,一群黑社會的人提著大刀追趕一個老大。

儘管如此,流寇們仍然沒有放棄,還是如潮水般朝曹文詔撲來。

曹文詔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可能衝出包圍圈了,就在這個時候,曹文詔做出了一個自認為正確的選擇,拔刀自刎,結束了他的生命。

明末最強盛,最亮麗的名將之花就此凋落。

對於曹文詔這個人,我們是不能夠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些理念來評價他的,一個為了祖國,為了同胞,敢於戰鬥,並且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的人,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我們去尊敬,去欽佩。

朱由檢聽說曹文詔為國捐軀、以身殉國的消息以後,悲痛萬分,心如刀絞。對於曹文詔這樣的人,朱由檢不表示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朱由檢追贈曹文詔為太子太保,授左都督,並且還為曹文詔舉行了國葬,建造了祠堂,世蔭指揮僉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