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清朝同治七年,也就是公元1868年,活跃在江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即将被彻底消灭。而他们起义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几乎是相同的。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社会大动荡,终于快要宣告结束了。而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算是为此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了大功的曾国藩、李鸿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在这场战争当中,消耗了大量军费,可向朝廷报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遇到了小麻烦。按照大清国的财务制度,报销的过程,一般是花钱的部门填写好相关的材料后,交给户部进行审核,然后,户部再依靠材料进行审查,等户部审核完,认为没什么问题的时候,再交给皇上签字,之后户部再给申报部门一个批文,这报销流程就算结束了。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在这一套流程当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户部的审计,其他都是走过场。如果说,户部一旦认为你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报销就不能通过。刚开始,有些部门为了加速报销过程,增加报销的成功率,便会专门拿出一笔费用,用于报销的“活动经费”,在历史中,这笔钱叫做“部费”。等到了清朝晚期,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到了不交“部费”,就不能报销的地步,这也是清廷官员腐败的代表之一。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有人肯定在想,那这笔“部费”,肯定都落到了户部尚书的手里,毕竟他是户部老大嘛!其实,如果我们这么想的话,那就太冤枉户部尚书了。申报部门交过来的“部费”,其实户部尚书是没有份的,即便说有的话,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笔钱大多数都落到了书吏的手中。而所谓的书吏,其实就是普通的基层办事员。这些书吏的任务,就是抄抄写写,核实一下各类账目,至于说他们上面的郎中、侍郎等这些官员,很少有懂得财务方面的,也不愿意在枯燥的账目上花费精力,他们所做的,就是等材料上交来,在上面签个字就行了。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曾国藩、李鸿章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麻烦。迫于无奈之下,李鸿章托了人,找到了当时的书吏,想问问这次“部费”,应该交多少。这人回来之后,告诉李鸿章,说现在的书吏胃口很大,要求给一厘三毫的回扣,也就是说,报销一百两的话,需要给他们一两三钱。而当时,湘军和淮军的军费加起来已经有三千多两了,也就是说,如果要报销军费,就要给书吏们约40万两的“部费”。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与此同时,曾国藩也托人询问这件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书吏们把这笔费用,降到了8万两。可是,即便是这8万两,曾国藩也不想拿出来,毕竟他对朝廷中这种腐败现象十分看不惯,并且一旦出现了这8万两的亏空,到时候又从哪里填补呢?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只好向皇帝提交了奏折,不过他没有去举报索要“部费”的书吏,而是请求皇上,让湘军免于审计。由此来看,曾国藩深知“部费”里面的水很深,自己还是不去追究为好。

皇帝此时,深知他们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的不容易,便同意了这项请求,为此,着实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没想到,一帮小官员,居然公然向李鸿章、曾国藩两大重臣索贿,想必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晚清政府的贪污腐败,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并且,贪污之风不仅出现在朝廷高层,就连最基层的办事员,对此也是有过之无不及。由此可见,清政府的覆灭,也是必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