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巨頭沃特瑪破產清算 行業付款亟待變革

鋰電巨頭沃特瑪破產清算 行業付款亟待變革

2019年11月13日晚間,堅瑞沃能發佈公告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 2019 年 11 月 7 日裁定受理黃子廷申請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2018年沃特瑪就因為經營困難長期停工,於2019年4月份開始進行自救,顯然效果並不理想。“破產重整是現在能救公司的唯一途徑”,據堅瑞沃能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進入破產重整環節,目前被凍結的資產和麵臨的訴訟,就會以強制司法判決的形式解除和終止,相當於前路障礙被掃除,堅瑞沃能如果能尋找到戰略投資者,就可以重新啟動。上述堅瑞沃能負責人稱,此前中國資本市場上共有53家進入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案例,按照以往慣例來看,最快3個月,最慢9個月基本可以完成破產重整,屆時公司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起色。不過,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如果堅瑞沃能在破產重整環節中表現不佳,被法院裁定重整失敗,就要進入破產清算環節,相當於堅瑞沃能就“徹底宣告滅亡”。

除了沃特瑪,比克電池引發的連環債務問題在上週也是吸引行業眾多人士的關注。11月7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容百科技掀開“比克電池”連環債的序幕。從上游原料供應商,到電池生產商,再到下游汽車廠商,牽扯企業陸續浮出水面,當升科技、杭可科技、眾泰汽車、海馬汽車、華泰汽車、通家汽車、御捷集團均有債務關係。據隆眾調研,比克電池主要的負極材料供應商包括貝特瑞、杉杉、凱金、中科星城、正拓;隔膜供應商包括星源材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回款慢”幾乎已成為行業共性問題。

隆眾資訊通過調研發現,基礎鋰鹽市場也是普遍存在賬期的現象,但是隨著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佔比提高,在對客戶付款方式的把控能力更強,一般對於新客戶採用現款現貨,老客戶可以給一個月的賬期,一般用6個月的承兌結算,部分企業也在有意識的減少賬期的存在,加快資金流的週轉。但是由於供應廠家較多,短期內行業在付款方式方面仍會較為混亂。

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對於下游新客戶更傾向預付款方式,老客戶以及大客戶(龍頭企業)都是以賬期或承兌為主。目前該行業的賬期時間較長,多數在半年以上甚至到一年,而結算也以三個月承兌或者六個月承兌為主。目前,承兌匯票佔比30%,賬期佔比40-50%,現金支付的佔比10-20%。據企業反饋,針對下游用現金結算的客戶,銷售價格也會較低,基本沒有利潤,保證不虧即可。

在負極材料市場,大型的下游電池企業在付款週期上通常有1-3個月的賬期,採用六個月銀行承兌匯票結算,列如B字頭和C字頭的電池企業經常會9個月放款一次,供應商需要排隊申請,只有進入放款名錄才可以進行付款;中小型長期合作的客戶,可以採用批結的模式,本次送貨完成,結算上一批貨款;針對小客戶通常預付20%定金,提貨時付清80%尾款,加快資金流的週轉,以及抗風險能力也會加強。負極材料生產商在採購原料石油焦的過程中,大客戶會採用月結的方式,而中小客戶多數是款到發貨;而球化石墨針對大客戶也會給予3個月的賬期。

隔膜某生產工廠人士反饋:“下游的付款方式主要是雙方商談為主,但是多數以承兌結算為主,下游企業根據經營情況也會要求賬期,或者拖延付款的時間”。基膜生產廠家表示,目前20%的下游客戶會存在1-3個月的賬期,正在逐漸減少賬期客戶的比例。無紡布隔膜的廠家表示,對下游客戶要求款到發貨(但不是全款),可以接受六個月承兌匯票,一般不會給予賬期,現金付款的情況幾乎沒有。在電解液市場,下游客戶的壓款現象也是較為明顯,因為跟正極、負極、隔膜一樣面對的是同一類型的下游工廠,所以企業的話語權較弱。據某六氟磷酸鋰的生產廠家反饋:“我們對下游電解液工廠是要求款到發貨的,但是最近毀單的情況比較多,已經談定的量和價格,實際付款的時候會減少量,小單多次拿貨。”

在鋰電池材料供應商→動力電池生產商→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是很典型的上游分散、下游集中的產業鏈模式,所以終端客戶的話語權更重。據行業人士反饋:“車企一般是等國家的補貼到賬之後,才會逐漸給電池企業付錢,然後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況且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過程中,下游新能源汽車生產商補貼減弱,積極性減緩。據真鋰研究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國市場共有249家廠商有電動汽車生產記錄,這些廠商中去年只有58家廠商沒有生產。2019年補貼大幅退坡,受此影響,僅僅前7個月0產量的廠家數量就高達98家,佔比接近40%,另外有43家廠商的產量在1~10輛,兩者合計佔比57%。

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部退出,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而該產業鏈在付款方式的拖欠較為嚴重,所以,一旦洗牌將會有眾多企業被波及,通過上面的調研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產業鏈的買賣雙方的付款方式亟待改良,減少財務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