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正式“施工”

近期,證監會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分析人士認為,《行動計劃》的出臺,標誌著上市公司監管領域專項改革從藍圖規劃走向施工建設。

《行動計劃》主要包括七個方面46項具體任務:

1、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2、督促“關鍵少數”勤勉盡責,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包括推動完善股權激勵稅收制度及配套安排等。

3、推廣科創板經驗,統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包括增強IPO、重組上市標準的包容性,放寬非公開發行鎖定期等限制,優化併購支付及配套融資工具,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等。

4、堅持退市常態化,堅決出清劣質資源。

5、解決突出問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包括著力解決違規佔用擔保問題、遏制“三高”併購重組等。

6、強化精準監管,提升監管有效性。

7、優化發展、中介、輿論、文化四個生態,形成全社會合力。

《行動計劃》明確具體職責和完成時限

3-5年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有較大改觀

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好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和基礎工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5月11日出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時指出,實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注重發揮各方協同效應,力爭用幾年的時間,使存量上市公司質量有較大提升。

目前,境內3700多家上市公司已涵蓋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佔國內500強企業的七成以上。前三季度,佔全國企業總數萬分之一的實體類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相當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近50%,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反映了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資本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制度規則、監管實踐等方面努力探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資本市場有“四個不”,即不成熟的投資者、不完備的基礎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和不適應的監管制度。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還不能很好適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因此,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當前一項迫切任務。

《行動計劃》遵循市場規律和監管規律,圍繞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規範化、市場基礎制度改革、退市常態化、化解風險隱患、提升監管有效性、優化生態等七個方面,部署了46項具體任務,明確了證監會系統各單位、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完成時限,力爭實現“上市公司群體更加優質,市場結構更加優化,系統性風險防範化解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有效性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回報機制持續改善,全社會形成良好發展生態”的目標。

七個方面46項具體任務

《行動計劃》主要任務包括:

1、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進一步夯實上市公司會計基礎,發揮相關部門合力,探索建立財務信息綜合監管格局,防範虛假披露。簡化披露規則,開展分行業、差異化披露,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性,強調通俗易懂。

解讀:申萬宏源研究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指出,投資者希望看到上市公司既要有一定的規模、又要有一定的利潤,同時擁有良好的成長性,完善的治理結構,良好的信息披露機制,但是從現在情況來看,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仍需強化,科創板更應明確註冊制的信息充分披露原則,通過上市企業充分及時的信息披露,令投資者有充分機會了解詳細真實的企業信息,從而自主識別、把握風險。

2、督促“關鍵少數”勤勉盡責,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推動完善股權激勵稅收制度及配套安排,提升激勵實效;開展上市公司治理自查專項行動,強化資金、印章、財務等方面的管控,加大個人責任追究,強化民事賠償,以激勵和約束督促“關鍵少數”發揮關鍵作用。

解讀: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表示,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在上市公司中起著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質量的高低和實際控制人有著直接關係。同時,在IPO、資產重組環節,應引導上市公司進行股權合理分佈,充分發揮董監高作用,制衡大股東權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3、推廣科創板經驗,統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

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推動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增強IPO、重組上市標準的包容性,放寬非公開發行鎖定期等限制,優化併購支付及配套融資工具,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

解讀: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在科創板開板並試點註冊制引領下,此輪里程碑式深改蹄疾步穩,將鼎新資本市場發展根基。註冊制穩步實施,將進一步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短板,聯動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展現各司其職又高效聯通的全新格局。同時,配套放寬非公開發行鎖定期等利好政策,將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

4、堅持退市常態化,堅決出清劣質資源。

優化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暢通退市渠道,創新退市方式,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對於觸及強制退市標準的公司堅決退市,對於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實現優勝劣汰。

解讀:潘向東建議,優勝劣汰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要激活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強化退市制度。一是完善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機制;二是嚴格執行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三是通過併購重組退市。

5、解決突出問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一是引導上市公司股東主動控制質押比例,化解質押風險。

二是通過推進“督促歸還、民事訴訟、刑事移送”,解決違規佔用擔保問題。

三是實行併購重組全鏈條監管,遏制“三高”併購重組。

解讀: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惡性違法違規行為如不能得到解決和責任追究,將導致巨大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目前上市公司的擔保鏈條出現越拉越長的現象,除了公司為股東設定擔保的單向擔保風險,還有上市公司互相擔保的“連坐”風險,互相擔保圈將諸多公司捆綁在一架戰車上。因此,依法規範公司對外擔保行為迫在眉睫。

引導市場主體主動控制質押比例,化解質押風險。目前多地設立紓困基金,證券行業成立資管計劃對接項目,證券交易所發行紓困專項債券,私募基金等市場機構加入紓困隊伍。多方合力下,當前紓困民營企業、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市場和機制已然形成。

6、強化精準監管,提升監管有效性。

堅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則,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對持續規範經營的優質上市公司在融資、併購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對亂象頻出的問題公司和風險公司重點聚焦、嚴格監管。

強化科技監管,再造監管流程,前移風險關口,聚焦監管資源,實現風險“早防範、早識別、早化解”,進一步提升監管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解讀:潘向東建議,實施精準監管,優化投資者結構,強化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通過大數據等跟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強科技監管,敢於接受媒體監督,一旦出現造假和違規行為將會接受法律嚴懲,實現上市公司自動的優勝劣汰機制,通過現代科技嚴厲打擊市場操縱,優化市場價格發現職能。

7、優化發展、中介、輿論、文化四個生態,形成全社會合力。

推動相關部門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中介機構提高執業質量,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推動培養健康成熟的企業文化、投資文化,在全社會範圍形成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穩定預期,進一步鞏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根基。

解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離不開上市公司、投資者、宏觀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共同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指出,一個市場的成熟和發展不是依靠管理部門的監管來做到的,而是依靠市場總體的機制和氛圍。真正能夠來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秩序,不能只靠證監會監管部門一家的力量,建議更高層面可考慮出臺相關文件。

趙錫軍分析,資本市場是一個樞紐,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樞紐的穩定和發展,需要更加宏觀層面全方位來考慮市場的秩序和市場的建設。目前我國也在不斷加強這方面的力量,包括成立金融法院、金融檢察院等機構。

趙錫軍建議,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除降低門檻、打開通道、減少阻礙外,還需有更多激勵措施,如實施稅收減免、推遲等,另外對帶有公共事業、公用服務性質的投資,財政可支持補貼;交易系統、清算服務、結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該有綜合性、體系性的安排,包括和境外系統的互聯,發揮科技力量以更好建設基礎設施等;同時,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仍有欠缺和短板,如涉及對沖風險的這一部分,市場發展比較緩慢,要通過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把相對短板的部分提升上來;此外專業媒體的監督不可或缺,從監管部門監管,到整個社會層面監督,到媒體監督和氛圍形成都非常重要。

“四個結合”系統推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行動計劃》強調“四個結合”。

一是,企業內生髮展與外部促進保障結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責任,豐富外部制度供給。

分析人士認為,除豐富外部制度供給外,上市公司要充分履職盡責。從今年以來的行政處罰案例來看,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成為監管部門重要

關注點。

二是,優化增量與調整存量結合,把好入口與出口關。

業內人士指出,優勝劣汰,進退有據,是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徵之一,也是A股市場改革的方向。針對“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監管部門已經制定完善並將繼續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推動形成市場化的約束機制。特別是在新股常態化發行、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當下,通過“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協調優化,把好市場“入口”,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同時,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對“殭屍企業”、“空殼公司”及時出清,暢通“出口”,既可形成巨大的監管威懾力,又可推動形成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解決突出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結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

9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資本市場風險防控機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工作方針,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協調指揮下,對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及場外配資等重點領域的風險,堅決管住增量,有效化解存量。積極應對國際國內複雜環境變化,通過深化改革主動引導市場預期,努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四是,監管本位與協調推進結合,抓好精準監管,強化政策協同,推動形成強大合力。

趙錫軍分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個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建議監管部門持續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建議進一步推動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聯動協同,爭取各部委、各級政府出臺針對性支持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推動上市公司引領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企業再上市的良性循環。

郭一鳴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需各方共同努力,對於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完善制度、優化機制,激發市場活力,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既離不開資本市場內部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一整套制度安排的供給,更離不開資本市場外部產業、金融、財稅、國資、外資、司法等各方面政策的協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