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当时该不该继位?

梦隐晨


答:曾经有人问“年老时的乾隆有见过年轻的道光甚至孩童时代的咸丰吗?”

这其实是一道简单的历史加数学计算题。

因为,只要查一下乾隆的卒年和道光、咸丰的生年,就可以大致知道答案。

乾隆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时年89岁。

道光是嘉庆皇帝第二子,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咸丰是道光帝第四子,出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

对照一下这三个时间点:1799年、1782年、1831年,不难看出,乾隆闭眼的时候,道光帝正好是17岁花季雨季的年纪;而咸丰出生的时候,乾隆坟上的草已经枯了又荣、荣了又枯,一共枯荣交替了32个春秋了。

那么,年老时的乾隆是否有见过年轻的道光甚至孩童时代的咸丰,答案不言而易。

接下来,说说道光该不该继承吧。

大清王朝十二帝在登帝位过程中,几乎没什么竞争对手、最轻松、最名正言顺登帝位的,就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清高宗乾隆帝,一个是清宣宗道光帝,还有一个是清穆宗同治帝。

乾隆帝为什么没有竞争对手呢?

他长得聪明伶俐,很小就得父亲雍正喜爱——史书里面甚至还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康熙就因为太过喜爱少年乾隆,这才把他的父亲雍正定为帝位继承人的。

雍正是首创秘密建储制的清朝皇帝——他把继位的皇太子名字写好密封,藏匿在匣内,再将匣子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但他死的时候,大家并不急着去找那匣子,因为答案谁都清楚,上面写的肯定是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的名字。

当然,为了名正言顺,后来还是找了,打开一看,果真是写爱新觉罗•弘历的名字。

乾隆帝是一个汉化响度很深的人,推崇周礼,在建储问题上,一心一意推行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就把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好密封,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但两年后,年仅八周岁的永琏就患病夭折了。

数年之后,乾隆又把元后富察氏生的第二个嫡子永琮的名字书写好建储密旨,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同样,两年之后,永琮因出痘感染,又夭折了。

乾隆还想等元后富察氏生下第三个儿子再立为皇储,但皇后富察氏却在永琮死后不久,也患病暴毙了。

乾隆帝的选嫡之路就此断绝,只好在各庶出的皇子中挑选出了第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清仁宗嘉庆。

嘉庆共有五个儿子,只有道光帝旻宁是元后即孝淑睿皇后所生。

乾隆是个多福多寿的人,平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实现自己所推崇的“嫡长继承制度”,所以对这个嫡出的皇子爱得不得了。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乾隆带着十岁的旻宁到木兰行围猎,特赐其赐黄马褂、花翎。

嘉庆是个出了名的孝顺子,体察父亲乾隆的心思,在嘉庆四年四月,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

所以,道光也和乾隆一样,后来波澜不惊、毫无争议地登上了帝位。


覃仕勇说史


先说结论,道光是最应该继位的。

道光的出身

嘉庆总共生有五个儿子:

长子,未命名,穆郡王,母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爱新觉罗·旻宁,次子,乾隆四十七年出生,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爱新觉罗·绵恺,三子,乾隆六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爱新觉罗·绵忻,四子,嘉庆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爱新觉罗·绵愉,五子,嘉庆十九年,母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道光即为嘉庆次子,实际上的长子旻宁,其母喜塔腊氏是嘉庆的原配夫人。而生育三子和四子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在生下三子绵恺的时候还是皇子侧福晋,嘉庆继位后因原配夫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病逝,在嘉庆六年被封为皇后,之后生下四子绵忻。所以,道光不仅是长子,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嘉庆立储和驾崩之时儿子们的年龄

嘉庆四年,嘉庆帝就已经秘密立储。嘉庆四年时他的儿子们年龄分别是多少呢?

长子死了二十年了,次子旻宁十六岁,三子绵恺四岁,四子和五子未出生。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突然暴毙,当时长子死了四十一年了,次子旻宁三十八岁,三子绵恺二十五岁,四子绵忻十五岁,五子绵愉六岁。

此为立嫡立长。

道光的能力

道光从小学习非常好,据说一目十行,文采也很好。道光不仅学习好,还非常善于射箭。有记载,乾隆八十一岁高龄的时还带着旻宁到围场打猎面见群臣,旻宁的表现都非常好,大家也都认为这个是乾隆中意旻宁的表现。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林清造反攻入紫禁城。当时嘉庆帝正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身为皇子的道光正在宫中上书房读书。当时在隆宗门外大败卫戍清军的部分天理教徒,正在从门外诸廊爬皇宫大内的高墙。这道障碍一旦突破,就会血溅大内深宫,紫禁城将成为造反者的天下。道光命太监取来鸟枪准备射击,不料太监与天理教徒内外勾结,拿来的枪都没有弹丸。道光扯下自己衣服上的银纽扣当子弹,连发两枪击毙两名爬上城墙的天理教徒。见两名领头教徒喋血坠地,其他天理教徒不敢继续攀墙发动进攻。

正在宫中群龙无首乱作一团之际,道光从容组织宫内人员抵抗,迅速稳住局势并平定叛乱,将自己过人的胆魄和过硬的军事技能展现的淋漓尽致。自此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不论是能力胆魄还是治国才能,旻宁都是嘉庆所有儿子里面最出色的。

此为立贤。


所以说,不论是立长还是立嫡还是立贤,道光全都是排在第一顺位,在群臣之中声望最高,成为有清以来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杨某人杂家派


请宣宗道光皇帝是清朝第8位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六位皇帝,同事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的第一位皇帝,还是清朝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嫡长子皇帝。虽然拥有这么多的头衔,但是实事求是的讲,道光皇帝并非帝王之材,他的执政能力,改革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都是末流的,但是就是这样以为天资一般、能力平平的皇子,却在在清王朝最为危急的时刻成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的统治者。道光皇帝到底凭借什么继位成为大清皇帝呢?其实这里面有两点原因:首先,道光的继位是乾隆晚年的既定方针;其次,道光的继位是嘉庆皇帝的深思熟虑;第三,道光皇帝的继位是其多年来良好表现的最终结果。

首先,道光的继位是乾隆晚年的既定方针:

道光皇帝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是一位七十二岁的老人了,对于这位嫡长孙的降临,乾隆皇帝妃常欢喜。清朝皇帝对于皇位的继承向来没有立嫡的传统和制度,但是深受汉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乾隆皇帝一直以来却有着深深的“嫡子情结”,从之前暗自将富察皇后的两位嫡子立为储君的举动我们就不难看出,乾隆皇帝一直以来也为自己并非嫡出而非常遗憾,并且在乾隆之前的清朝皇帝也没有一位是嫡出皇子。就连自己的接班人嘉庆皇帝也是在其母令懿皇贵妃被追尊为孝仪皇后之后才获得了嫡子的身份,因此乾隆皇帝罪与这位出生便是嫡子的嫡长孙旻宁非常看好,年迈的乾隆像其祖父康熙昔日经常将自己带在身边亲自培养一样,也经常将这位小皇孙旻宁带在身边,而旻宁从小表现出的机灵聪慧也让乾隆皇帝赞叹不已。


嘉庆元年,十四岁的嫡长孙旻宁迎娶了嫡福晋钮祜禄氏,这位福晋钮祜禄氏的选立是太上皇帝乾隆和嘉庆皇帝共同嘱意的人选,并且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乾隆皇帝不顾86岁的高龄亲率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共同参加了皇孙的婚礼,如此高配的婚礼在有清一代堪称之最。乾隆此举也是暗示旻宁为储君的举动,对此嘉庆皇帝心知肚明。

其次,道光的继位是嘉庆皇帝的深思熟虑:

嘉庆皇帝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循规蹈矩,对于祖宗和父皇做出的决定,嘉庆皇帝从来的矢志不渝的遵循,从不敢有半点改变,对于乾隆皇帝生前授意旻宁为储君的举动,嘉庆皇帝也是发自肺腑的同意的。嘉庆皇帝在其生前也积极为嫡长子旻宁日后接班而做了诸多的准备。

嘉庆四年四月,太上皇乾隆帝刚刚去世不久,嘉庆帝就根据皇祖雍正皇帝创立的密建皇储的家法,亲自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

第三,道光皇帝的继位是其多年来良好表现的结果。

嘉庆皇帝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因此作为嫡长子的旻宁深谙此道,对于其父的执政方式更是亦步亦趋,因此也给中庸保守的嘉庆皇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嘉庆皇帝觉得这样的人就是自己事业的继承者,如果说旻宁之前的一系列表现让嘉庆皇帝非常满意的话,那么嘉庆是半年那场惊星动魄的未遂政变,折让嘉庆皇帝坚定了闽宁为继承任的决心。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攻进紫禁城,在万分危急的时刻,皇长子旻宁以鸟枪击毙两贼并迅速部署宫中侍卫和禁卫军进行抵抗,天理教教徒和宫中作乱的太监很快便被镇压。旻宁在这场突发事件中的表现让嘉庆皇帝非常满意,事后,嘉庆帝很高兴,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他击毙两名教徒时所使用的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旻宁备受嘉庆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至此,旻宁的继位之时时间的问题了。

嘉庆二十五年,61岁的嘉庆皇帝在热河行宫突然病逝,39岁的皇长子旻宁在灵前继位,次年改元道光元年,清王朝从此进入了道光王朝的三十年时间。道光皇帝的皇位在清朝历代皇帝的继位中属于争议较小的,几乎可以说是毫无争议,因为嘉庆晚年并没有诸皇子争储的现象发生,同时光皇帝的诸位兄弟之中也没有一位有能力威胁其地位的,所以说,道光皇帝的继位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虽然道光皇地算不上一位优秀的合格的君主,但是就当是的形势而言,似乎没有人比道光皇帝继位更合适了。


历史课课代表


虽然嘉庆的传位诏书出了点幺蛾子,但是道光继位在当时而言真的没什么异议。他几乎算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嘉庆皇帝于嘉庆皇帝二十五年七月在热河避暑其间突然死于避暑山庄。据正史说法应该是中暑身亡(当然不应该是纯粹的中暑,可能是中暑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野史则说是被雷击身亡。当然,死因并不重要。关键是继位之事不太寻常。



嘉庆去世后,按照道理应该即刻派人前往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存放在那里的传位诏书,然后宣布继承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居然没有。另外按照常理也有一份应该是皇帝随身携带,一样找不到。


关键时刻,嘉庆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传懿旨,命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继位。由于绵宁是嘉庆的原配皇后,已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之子,而钮祜禄氏自己也有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在,却没有选择他们,而是支持并非己出的绵宁,可谓大公无私。之后据说又从一个小太监身上找到了嘉庆随身携带的密匣,而紫禁城内也发现了藏有绵宁继位的诏书在嘉庆的寝宫被发现。尘埃落定,绵宁继位,改名旻宁,是为道光皇帝。


虽然诏书确实有些古怪,但是其实如果没有诏书,继位的依然应该是绵宁。古代嫡长子继承的观念根深蒂固,清朝入关后夜深受影响。康熙二立二废太子胤礽,乾隆欲立嫡子永琏、永琮,都是希望嫡长子继承,能保证皇位稳固。绵宁的生母是嘉庆原配的孝淑睿皇后,并且是孝淑睿皇后独子,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虽然绵恺、绵忻虽然也是皇后之子,但毕竟是继后所生,并且孝和睿皇后生他们时还不是皇后,严格意义上不算嫡子,另外,年龄更小。所以,实际上从身份上来说,就远不及绵宁尊贵。而嘉庆的长子更是没有取名就早夭,所以绵宁不仅是嫡长子,还是实际上的长子。

另外,孝和睿皇后之所以支持绵宁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继位,也确实是因为知道绵宁是获得乾隆、嘉庆两位皇帝认可的继承人。绵宁从小深受乾隆喜爱,曾随乾隆狩猎,被大加赞赏。嘉庆元年,绵宁娶嫡福晋时,乾隆为其在宫中操办了盛大的婚礼,太上皇、皇帝同时出席。还特许绵宁夫妇婚后仍居后宫。这已经昭示了绵宁类似太子的待遇。而嘉庆显然也有意让这个嫡长子顺利继位。而其他孩子根本没有任何能力与之抗衡。因此,道光的继位顺理成章,当仁不让。


伊耆角木


清宣宗(道光帝)该不该继承皇位?何为该不该?我想提问者可能指的是清仁宗(嘉庆帝)去世之后的那档子事情。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猝死于避暑山庄,死后亲贵、大臣遍寻传位密诏而不得,最终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一锤定音,由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继承皇位,即后来的清宣宗旻宁。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说孝和睿皇后放弃自己的两个儿子而选择清宣宗如何大公无私云云。个人觉得未必,这里面更多的或许还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从后来被找出的传位密诏来看,清仁宗很早便已经密立清宣宗为皇储。而且,从清仁宗一直以来对这个儿子放手历练来看,略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孝和睿皇后自然心知肚明。如果彼时她抢先宣布由自己的亲儿子即位,一旦密诏面世,立时间就会祸起萧墙。以清宣宗彼时的势力来看,孝和睿皇后根本没有绝对的胜算。搞不好到最后她和她的两个亲生儿子都会不得善终。而在没有密诏的前提下宣布由清宣宗即位,她既有“拥立”之功,又有先帝皇后之尊,清宣宗必然会对她这位唯一的皇太后”礼敬有加。同时,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也会得以保全。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孝和睿皇后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而选择了清宣宗。



除了密诏以外,清宣宗的另一重身份也是他名正言顺即位的法理依据之一,他是清仁宗的嫡长子。清仁宗长子穆郡王系庶出,而清宣宗是其父清仁宗原配嫡妻、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虽是次子,却是如假包换的嫡长子。加之长兄穆郡王早夭,清宣宗彼时不仅是嫡长子,而且还是事实上的皇长子。虽然清朝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选择,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嫡子优先的,这一点从清朝宗室爵位的传承规则也能看出一二。此外,清朝之所以除了清宣宗以外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者,多多少少也有那么点儿无奈。



清朝皇帝活下来的嫡子本身就不多。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外,就只有清圣祖(康熙帝)、清仁宗、清宣宗有嫡子存世。而清宣宗的嫡子清文宗(咸丰帝)出生之时还是庶出,只不过因为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扶正,才勉强可以算作嫡子。至于清仁宗和庆僖亲王永璘,他俩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死后在清仁宗即将即位前才被清高宗(乾隆帝)追谥为皇后的,这两位的嫡子身份就更加不那么正统了。因此,清朝真正活到成年的皇帝嫡长子只有清太祖的长子褚英、清圣祖的次子胤礽和清宣宗。那两位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褚英被清太祖废了、而且还杀了,胤礽被清圣祖废了、幽禁终生。由此可见,在有嫡长子存世的情况下,清朝还是嫡长子优先的。所以,清宣宗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至于其他嫡子,除了清太祖去世后因为制度不健全出现了一些意外,清朝总体上还是嫡子优先的,清文宗之所以最终胜过了恭忠亲王奕訢,多少也有他是嫡子这一层原因。



综上所述,清宣宗既是清仁宗的嫡长子,又是清仁宗密立的皇储,该不该继承皇位,你说呢?实际上,清宣宗是整个清朝二百余年里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没有之一。同时,虽然清宣宗后来因为《南京条约》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帝王。但是,平心而论,作为守成之君,清宣宗勉强还是合格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时,遇上了列强入侵而已。从清宣宗个人能力而言,虽然不如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但是也算不得昏君,他内心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史载,身为皇子之时的清宣宗无论文学、弓马骑射还是协助清仁宗处理政务的能力,在皇子中都还是非常优秀的。天理教徒攻击紫禁城时,身为皇子的清宣宗非但没有“紧急避险”,反而身临一线,亲自以“鸟枪”射杀天理教徒。从这一点来看,清宣宗其人还是颇有些胆识的。抛开后来的“丧权辱国”不论,单就以上几点,清宣宗还是担得起“贤能”二字的。立嫡、立长、立贤,清宣宗都沾边了,清仁宗不立他立谁?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既然继了位,便没有该不该!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