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男人們往往有一種痛——女朋友、老婆向自己吐槽某個人某件事,自己明明進行了SWOT分析、找出利弊關鍵並給出合理化建議,為什麼她們卻越來越生氣甚至吵架翻臉?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很多女人也說了:跟你吐槽,不是要你上來就講道理給方案,而是要先站在她這邊,在安全的環境下和她一起對那個“敵人”進行攻擊宣洩情緒,等情緒發洩完了什麼都好說。

男人一聽到吐槽,本能地就想解決問題,這大概是進化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情緒發洩完了當然不解決問題,所以很多男人覺得“我明明是為你好,自己控制不了情緒還來跟我吵簡直毫無道理!就是她作,她任性!”

如果男人這麼想,那就真錯了。

不要以為只有女人才會吐槽,尋求認同感和情緒支持,男人也一樣,而且男人玩起這招比女人有過之無不及。

前段時間去找一家大公司領導談合作。大公司嘛,領導就是有點拽,即使把業績和技術實力這些實在的東西擺出來也破不了冰——沒有合作過,人家不信任。

我一看這樣僵持著可不行,於是先把合作的事放下,轉換思路尋求共同點,開始吐槽政府職能部門的對本行業管理服務的各種問題。這一說對方來精神了,也開始把政府部門當假想敵一起吐槽,把他們經歷的奇葩事都說了一遍,大家在愉快的盤是非之中達成了合作。

事後我突然領悟到,男女在吐槽、找假想敵這一方面並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女人容易不論大小事都想吐槽,而男人往往只對他覺得重要的事(比如事業)吐槽。

這種吐槽或假想敵背後的機制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損失厭惡”——

根據心理學研究,一般而言損失1個單位東西造成的不爽和痛苦,要獲得2 ~2.5倍的東西產生的滿足才能心理平衡。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敵人往往帶來威脅和損失。這導致“共同敵人”對心理造成的衝擊力,差不多是共同利益的2 ~2.5倍。

於是就導出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如果你用一個共同敵人去跟另一個人建立關係,效率差不多是用共同利益建立關係的2 ~2.5倍。

通常人們會本能地認為擁有共同利益的關係可信,但實際上利益是一個不太牢靠的信任基礎,因為面對利益的時候人是主動的、有選擇權——選擇要或者不要;

但是面對威脅或敵人則沒有那麼多選擇,往往是被動應戰。

  • 在進化歷程中,外部威脅由於對生存幾乎頭等重要,因此因為威脅而引發的恐懼被寫入了基因底層,是人類最基礎也是影響最大的情緒。如果設定了一個恰當的威脅,那麼對方的情緒就很容易被調動,你們很容易形成同盟,進而建立信任。
  • 更何況即使後面的道理多好、解決問題的方案多合理、利潤多大,在沒有“共同敵人”之前都顯得不那麼牢靠——這就像一把刀再鋒利再好使,如果不是掌握在放心的人手裡,總是覺得不安心,甚至越鋒利越不安心。
  • 有共同的敵人就是令人安心的重要因素——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即使這個人不一定可信,但“我”還有他的“敵人”來牽制他,形成某種對沖和均衡,這顯然比啥都沒有令人安心。

以上就是這種心理現象的內在機制。

雖然這種心理現象在現代社會往往不靠譜,建立起來的信任可能非常塑料,但是正如前面所說,恐懼植根我們靈魂深處,用共同威脅建立信任總是很高效。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道理再對、事實再牢固,也可能你的立場和我對立,你要是用這些道理和事實對付我怎麼辦?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也是被高手使用的方法,只是很多人忽略了,比如:

  • 我聽一個妹子說:如果你和我喜歡同一個愛豆,那麼我們只是塑料姐妹花;但是如果你和我討厭同一個明星或熟人,那麼我們是鐵血好姐妹;
  • 為什麼年輕人談戀愛,如果父母激烈反對反而容易促成他們在一起?因為兩人都把拆散他們的父母當成假想敵,立刻建立起統一戰線一致對外,兩人的信任和關係當然更進一步;
  • 為什麼各類自媒體平臺上的內容趨向於販賣焦慮?因為誰先販賣焦慮誰就能讓用戶感受到威脅,會給用戶一種“我幫你找到痛苦根源,我跟你是一條戰線”的錯覺,進而建立最初認同和信任;
  • 為什麼真正追求平權、尊重女性的女權聲音微弱甚至受打壓,而仇視男人、四處攻擊的田園女權甚囂塵上?因為Ta們一定要找一個假想敵進行攻擊,讓不明就裡的女性覺得男人可怕,無差別厭惡和恐懼男人,就更容易投入Ta們陣營進而收割韭菜。抽象的“男人”概念,成為假想敵最合適不過了;
  • 為什麼很多商家要花錢甚至賠本讓消費者爭搶商品?除了起到宣傳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將消費者之間敵對,讓他們感受到相互之間的威脅,從而不再對商品或服務進行理性思考,達成衝動消費;
  • 為什麼有些國家要把別的國家當成假想敵?因為這個時候就是要增強國民對國家和領導人的信任,讓民眾覺得那個國家真是壞,本國要凝聚力量,萬眾一心,一致對外……

類似的例子只要留意,隨處可見。

“同仇敵愾”就是這個道理的凝練表達。

不過這種高效的方法也有問題,那就是一旦受眾適應了某種程度的威脅,或者回過味來,就要用更大劑量的威脅引發恐懼才能維持這種信任,我管這種趨勢叫“威脅成癮性依賴”。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發展到一定程度,現實中真正的威脅已經沒有了或者“藥效失靈”,只好誇大其詞、轉移視線、殺人誅心……總之越來越沒有下限,這樣就難免觸及造謠、造假的邊界,唯恐天下不亂;

同時用戶也會發現越來越不靠譜,會從被威脅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或者由於過度恐懼而產生憤怒。

嚴重造謠+用戶覺醒是非常大的反噬力量,自媒體傳奇人物咪蒙就是這麼被收拾掉的。

往小了說這是社交、情商,往大了說是江湖、政治;它威力巨大,但是風險也大,用不好很容易反噬自身。

建立信任、產生凝聚力,原來有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

這個方法如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人情練達見識廣博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