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權益投資 銀行理財子公司“借道”基金專戶

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或進入籌建中,一些基金公司在直面新軍競爭的同時,積極考慮以專戶產品的形式來吸納、承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增量資金。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基金專戶備案信息中搜索“理財”發現,截至目前,共有6家基金管理人備案了建信理財的6只專戶產品,其中一半為權益類產品。

分析人士稱,銀行理財產品轉型和管理模式轉型之間存在有機聯繫,共同基金和專戶委託等類基金類產品,將是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即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轉型的方向。

儘管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但其投資領域從泛固定收益向全市場的轉變已經開始凸顯。對股市而言,據機構測算,銀行理財子公司長期有望為股市帶來1.1萬億增量資金。

“牽手”基金公司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共有6家基金管理人備案了建信理財的6只專戶產品,其中3只為權益類產品,即:易方達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大成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華泰柏瑞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另外3只為固收類產品,即:中歐基金—建信理財固收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華夏資本—建信理財固收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建信基金—建信理財固收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公司專戶部門與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積極聯繫,爭取把理財子公司委外的部分資金承接過來。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聯繫都還在初期溝通階段,進入產品溝通階段的較少。”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研究員楊榮認為,資管行業剛剛起步,產品投資渠道相對單一,理財新規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也較多地參照了公募基金管理辦法。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和管理模式的轉型之間存在有機聯繫,共同基金和專戶委託等類基金類產品,將是銀行資產管理子公司產品轉型的方向。

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共有中銀理財、交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等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備案159只理財產品。其中大多數仍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部分為混合類產品,僅“工銀財富系列工銀量化理財-恆盛配置CFLH01”一隻顯示為權益類產品。

某券商銀行業研究員表示,過多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資產上,難以提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隨著監管政策的引導以及理財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以固收類資產配置為主的“保底保收益”運營模式,將逐漸向更市場化模式轉變,倒逼理財資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加均衡,推動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進一步提升。

楊榮認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將從泛固定收益向全市場轉變。“資產管理機構存在的價值就在於組合投資。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在大類資產輪動中尋找投資機會是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重要職責。國外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投資方向幾乎是無所不包,橫跨全球各大市場的固定收益、權益、房地產、衍生品、另類投資等。從國外大型銀行年報披露的資產管理投資情況來看,大多數銀行資管的股票類投資佔20%—40%,固定收益投資佔20%—50%,與我國銀行理財資金主要投資在固定收益、非標等泛固定收益資產上差異顯著。銀行理財部門獨立成為子公司之後,投資方向所受的限制將會放鬆,將向全市場投資轉變。”楊榮表示。

事實上,從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中也不難發現權益類投資未來的發力重點。最近不僅陸續有基金背景大佬加盟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有招聘人士明確表示:“目前理財子公司正在籌建當中。銀行背景的人勿擾,基金、證券背景的人,可以私聊”,顯示其對權益類投資人才的青睞。

增量資金可期

分析人士表示,對股市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除了將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外,還將帶來可觀增量資金。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師戴康表示,據上交所統計,2017年滬市個人投資者持倉佔比僅為21%,但交易佔比達82%,市場“散戶化”特點突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權益市場配置,以穩健的投資風格引導市場走向理性成熟。

招商證券認為,無論銀行理財子公司直接還是間接投資股票,都有利於提高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佔比。此外,銀行理財中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佔比長期可能分別達到30%和10%,而權益類投資比例大約為17.5%。假設其中一半為二級市場股票投資,即未來股票投資比例可達9%。目前銀行理財權益投資(9.97%)中約4%借道投資股市,靜態估算,股票投資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長期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1.1萬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