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大阪人和京都人,對我們外國人來說都是日本人,有禮貌,守規矩,親切卻又不好親近。對 本地人來說,卻是兩種不同的族群,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待人接物方式。

而且因為處事態度及講話方式的差異,即使兩地毗鄰,二者卻或多或少有點彼此抗拒:大阪人覺得京都人城府深,很可怕;京都人則覺得大阪人粗俗,很可笑。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您戴的表真不錯呀”,你該怎麼回?

在日本,很多人對京都人的印象是,說話拐彎抹角,不喜歡直言直語。

來看一下日本網友的真實經歷,→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推特用戶@da_masu發帖說,當年在IT企業工作時,跟京都一家公司談生意,給對方的高管介紹服務內容。談了一陣後,對方忽然來了一句“您戴的這塊表真不錯呀~”。這位網友就接過話茬,介紹起了那隻表的功能。

後來工作結束後準備離開時,負責接待的員工悄悄跟他解釋說,其實剛才那位高管的言外之意是“你別廢話連篇了,時間拖得太久,可以結束了。” 搞清了狀況後,他聽了以後感到懊悔莫及,出了一身冷汗,當時那個心情啊,無以言表。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帖子發出後,京都人這種繞圈子說話的表達方式在推特上引發熱議,網友們踴躍發表感想,有的說“這道題超綱了”、也有的說“京都人並不是陰險,而是太顧及對方的感受了,所以才說得那麼拐彎抹角”......這個話題點贊人數超過了11萬。(截止到2019年9月4日)

確實,當有人誇讚說“您戴的表真不錯”時,一般人都很難意識到言外之意是“廢話太多”,反而會就此接過話茬,聊聊自己的手錶,這種情況可能大家都會感同身受。

這類繞大彎子的表達方式,不是京都人,恐怕誰都聽不懂吧。

是真刻薄還是假委婉?

星醬在18年去京都的時候,計劃坐新幹線去嵐山,偶然間路過車票代賣點,就想進去問一下票價。

店內是一個老大爺,星醬說明往返目的地之後,大爺在計算器上敲出了價格,我一看價格沒區別,就說了句謝謝,不好意思我不買了,並配上了鞠躬。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大爺回答說:“你還沒想好要不要去吧,回去再想想吧。”,當時星醬傻乎乎的覺得大爺人算是和善,後來日本朋友告訴我,這句話的意思再說:“不買就趕緊走吧。”

結合日本網友和星醬的經歷,京都人弦外之音,真是很會“高級黑”了。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JR 京都站

→ 再來看幾個例子:

一 、有天,你帶小狗散步,碰到隔壁鄰居,鄰居跟你說:“你的小狗每天都很精神呢。”(本意:你的小狗太吵了,請你注意一下。)

二 、你和朋友在家聚會,正玩的開心,門鈴突然響起,打開門看到隔壁鄰居拿著一大盤沙拉,說:“你們是在聚會吧,我剛多做了沙拉,想分點給你和你的朋友嚐嚐。”(本意:你們太吵了,再不安靜,我就要報警了。)

三、你到京都人家作客,吃過晚飯後,開始喝茶,大家喝著茶聊聊天,茶喝光了對方會說:“我再去泡一壺新的吧。”(本意:時間差不多了,你該走了吧。)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京都式“拐彎抹角”的說法,如今在日本已經人所盡知了。如果你真的留下了,就會被認為“老土、沒教養”。

感覺京都人都是在說反話,把內心的負面的情緒,換成表揚、讚揚的形式,一種說法是京都人謹言慎行,處處給自己留餘地;另一種說法是京都人生來高高在上,性格有點彆扭。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京都·鴨川

拐彎抹角的生存之道

大部分日本人對京都人都有兩個印象:高傲和難懂。日語中有所謂的“建前”及“本音”,意指表面意思以真心話,京都人在這方面的切換特別在行,也因此常被日本其他地方的人認為虛偽。

很多日本人對京都人的拐彎抹角都高呼怕怕,不過對京都人來說,善用“建前”卻是他們的重要的禮儀,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日本不少大城市,像東京、大阪、福岡等地的居民,都是在日本其他縣出生及成長,再到當地上學,上班,然後才定居下來。

相對於此,京都市的居民卻大部分都是從很久以前,就世世代代居於京都市內的,人與人的關係特別緊密,今天若自己失言,或許就會讓子孫跟鄰居世代交惡。故此,京都人對自己的言行小心翼翼,儘量把心裡的負面情緒,化成為關切對方的話語,以免說話太直接,明刀明槍地傷害大家的感情,如果雙方都是是京都人的話,從氣氛之中就能讀出當中真正的含義。

日本人重視空気を読む】,讀空氣,意指察言觀色,要與京都人好好相處,似乎先得培養閱讀空氣的能力。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日本人最想來中國居住的一大理由:不用讀空氣了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還衍生出了一款《讀空氣》遊戲

一句話激怒大阪人:你一點都不有趣!

京都人說話拐彎,而與之相鄰的大阪,卻以直率自豪。跟新來的同事一起吃飯,同事上廁所上久了,可能會直接拋出一句:“你去大便了?”其他縣市的人覺得失禮至極,他們彷彿不以為然。

大阪人還有一個特質,就是愛將所有尷尬場面化為玩笑,像上文說過的小狗的例子,若是大阪人的話,大概會說:“你的小狗每天都很精神呢,我也被過度精神感染,快得精神病了。”然後用一大串笑聲打圓場。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大阪特產:搞笑藝人

日本本土節目《日本大國民》,曾經在東京及大阪街頭作調查,題目是沒有拉好褲子拉鍊,兩地人會有什麼不同反應。東京人90%都說一定會感到非常尷尬,匆匆轉身拉上;大阪人卻全都笑哈哈地說:“打開來好通風啊!”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商業街區,各種不受拘束的廣告牌

大阪人的搞笑特質放佛與生俱來,若你突然向認識的大阪人揮出小拳頭,他們幾乎百分百會配合你,順著你的方向倒下來,又或是側身閃開再回你一拳。

在聚會中,大阪人將熱場和帶節奏視為自己的責任,也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技能。“你一點都不有趣!”對大阪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侮辱了。

京都人更高高在上,大阪人重視親密友好

從語言用字上來看,感受到京都明顯的“不同之處”。

例如不管是關西腔、福島腔或是沖繩腔,日語中用上【弁】字來描述,唯獨京都腔,不叫京都弁,而叫【京言葉】。從其他城市去往東京,日本人稱為上京,京言葉裡卻沒有【上京】二字。

從當代的使用習慣來看,京是指首都,現在大家熟悉的京都市於794年以平安京的角色誕生,至明治二年(1869年),新政府將江戶改名為東京,並將行政中心遷往東京,京都才從首都的中退下來。

京都作為首都的時間,比東京長達九百多年,加上在江戶後時代(18世紀中期),人們開始了以消遣為目的的旅遊習慣,京都的古都身份得到認同,日本人對京都趨之若鶩,在那期間,民間產業也開始生產“京都特產”:京人形、京都清水燒、京和服、京菓子⋯⋯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京人形人偶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京都靈魂之一:和果子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京友禪·振袖和服

,被視為日本文化的發源地,京都人也慢慢變得膨脹,難怪京都人認同東京的行政地位,也普遍無法認同其文化地位,“去東京就是去東京,怎會是【上京】?”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京都人認為,自己不屬於關西地區,京都就是京都

一直被稱作是“天下的廚房”,不僅是美食多,這裡也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因為做的都是買賣生意,所以大阪人尤其重視與客人的親密友好關係,有時玩笑開過頭,在其他縣市的人看來,就有點沒規矩。

另一方面,著名的吉本新喜劇,自1962年起每週六中午都會在電視上,可能因為自小耳濡目染,幽默感不請自來。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今年G20大阪峰會,安倍會見了參與特別演出的吉本新喜劇演員,可見其在大阪很具有代表性

當然,以上所說的,其實都是大眾對京都和大阪人的刻板印象而已。

星醬所知道的大阪人都是幽默好玩的,而京都人也比較親切友善。這只是不同地區的人的個性,只當做是娛樂吧,如果現實生活中,以上發生的情況能“對號入座”,那也請保持微笑吧~!

日本人和日本人一樣嗎?京都和大阪的文化差異

大阪御堂筋2019燈飾節

你更喜歡大阪還是京都呢?

平時會遇到對方拐彎抹角說話的情況嗎?

你自己喜歡直接還是委婉呢?

歡迎評論區給星醬留言,我讓我看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