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前總理提醒決策圈公正評價中國,稱中國的成就依靠自己取得

澳前總理提醒決策圈公正評價中國,稱中國的成就依靠自己取得

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 IC 資料圖

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Paul Keating)在演講中表示,美國必須慎重考慮其亞太戰略中與中國的關係,而澳大利亞不應忽視或繼續淡化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性和意義,應當具備更加長遠的外交戰略目光,公正評價中國、消除誤解。

當地時間11月18日,基廷在悉尼舉行的澳大利亞戰略論壇上發表了此次演講。據英國《衛報》網站上發表的演講全文,基廷指出了美國現在外交戰略的一些錯誤所在。他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最大的擔憂是,中國將在經濟和技術上超越美國。但基廷表示:“美國總統錯誤認為中國的技術成就主要來自對西方的盜竊,但當代中國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依靠中國自己的。”他認為,人口已經再次成為GDP增長的驅動力,並指出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的重要性。

基廷認為,美國在經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後,應當承認其在亞洲大陸的戰爭是無法取勝的。基廷說,“非亞洲的大國不可能塑造亞洲”,美國即便使用軍事力量也無法成功。

對於亞洲的發展和穩定問題,基廷認為,促進亞洲大國之間的經濟和戰略合作是亞洲穩定的關鍵,而不是訴諸戰略封鎖或軍事措施。他表示:“特朗普總統的本能是避免軍事對抗,他最想避免的則是與中國的軍事對抗。”基廷表示,從澳大利亞的利益出發,特朗普的態度值得稱讚。

基廷還表示,當前的“國際體系正在崩潰”,“區域性組織正在邊緣化”。他認為,美國是否還能繼續保持其在東亞地區的“戰略擔保人”地位,有待討論。

基廷特別指出,對於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而言,必須處理好與中美這兩個大國的關係。他認為,由於質疑中國崛起的合法性和民主問題,澳大利亞國內目前對中國的討論“退步”了。但基廷指出,事實上,關於中國崛起的合法性,中國取得了史無前例的脫貧成就;在中國式民主與西方民主方面,他表示對西方民主不宜過度樂觀。

基廷引用布熱津斯基的話說明,美國應當讓中國參與到更廣泛的合作之中,而這也有利於中美關係。他又引用基辛格的話表示,必須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以理解現在的中國。

最後,基廷表達了對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擔憂。他認為,當前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缺乏戰略現實主義意識,正在由“一群國家安全機構的恐懼症”所主導。同時,澳大利亞媒體“未能對中國的崛起、合法性和重要性做出公正的描述。”

基廷認為,澳大利亞要繼續與中美這樣的大國打交道,澳大利亞應該從國家利益及其長期發展道路出發,而不應受那些表面上善意的記者的指導。基廷稱,澳大利亞仍有選擇,但不能忽視或繼續淡化“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轉變”即中國發展的重要性,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戰略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