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殺到”A股 與公募基金展開競爭及合作

2018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新規”陸續出臺,業界稱“資管元年”。

2019年,伴隨數家理財子公司落地,“理財子公司元年”開啟。

從2003年第一款理財產品發行至今,中國的銀行理財已走過了近二十年的發展道路。背靠母行雄厚資金資源,浮出水面的理財子公司給近期頗有些暗淡的資管行業吹來了一陣春風,私募股權類基金和母基金都翹首以盼。

不過,企盼情緒之外,理財子公司入局股權投資市場的障礙並不易消除,2019元年起步,未來之路尚難清楚。

2018年4月,央行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要求具備證券資金、託管資格的商業銀行在資管新規過渡期之後,必須要成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銀行理財拉開轉型大幕。2018年12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頒佈,標誌著銀行理財業務新時代正式開啟。

目前,有統計顯示國內已有33家銀行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五大國有銀行與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開業;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獲批籌建。

銀行理財子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一片期待。不少聲音認為,隨著理財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以固收類資產配置為主的“保底保收益”運營模式將逐漸向更為市場化的模式轉變,理財產品中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有望大幅提升。

銀行理財產品至今已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

2003年,中國銀行推出“匯聚寶”外匯理財產品,第一次使用了“理財產品”的名稱。2004年,光大銀行推出中國第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成為第一支面向個人客戶的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

2005年,原銀監會頒佈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明確了銀行理財的定義和委託代理關係,確定了理財產品的分類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並設定了5萬元的“起購門檻”。此後數年,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突飛猛進。

高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隨著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運行模式由“資金池”向“資產池”轉變,在發揮組合管理、分散風險、留存收益的優勢外,運作不透明、風險揭示不足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市場風險加大。

此種背景下,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佈,在打破剛兌、禁止錯配、消除嵌套等多個方面對資管業務進行了規範。不過,在讓資管市場冷靜的同時,下游的創投市場也似乎步入了一個冷卻期。

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設立並正式運作,銀行理財與基金公司競爭合作新時代開啟。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落戶基金公司:建設銀行子公司委託基金專戶管理的產品備案落地;工銀理財以委外形式進入權益市場,在市場下跌時,增加了打新基金的投資。

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A股已有實質性動作。初入市場的理財子公司選擇通過基金公司專戶參與。11月8日,易方達基金備案了一隻名為“易方達基金-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專戶產品,託管人為建設銀行,產品11月7日成立,運作期為3年。

近幾個月,包括易方達基金,已有6只名稱中帶有建信理財的基金專戶及基金子公司字樣的產品備案,華泰柏瑞、大成基金各備案了一隻建信理財權益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歐、建信和華夏基金子公司———華夏資本,各備案了1只建信理財固收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這6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均是建信理財委託基金公司管理的產品,投資方向覆蓋權益和固收兩大領域。資料顯示,建信理財是建設銀行旗下全資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150億元,今年6月拿到監管批覆,一週後迅速開業,成為首家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一位銀行人士透露,此次銀行理財子公司委託的權益資產為指數投資。有業內人士透露,銀行理財子公司初期權益委外金額不大,未來或視情況增加委外投資金額。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建信基金同為建設銀行旗下資產管理機構,在拿到銀行理財委外資金方面具備優勢。基金子公司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這或許是建信理財選擇將固收資產委託給華夏資本管理的原因。

“建信理財是首家成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委外動作也相當快。已經開業的其它幾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發了不少產品,未來可能也會將部分資產委託給其他資管機構管理。”一位基金經理說。

“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雖然還未成立,但興業銀行的資管部門一直在做FOF,MOM,有很多空間與基金公司合作。”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跟銀行子公司接觸溝通,尋找合作機會。“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人員設置、產品定位以及市場劃分上還不清晰,未來合作空間非常大,產品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此前銀行資產管理部與基金公司一直都有合作,區別在於,原來是將資金池的錢委託給私募或基金專戶管理。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之後,是將理財子公司產品的錢進行委外投資。”一位券商分析師稱。

銀行理財子公司運作成形,基金公司人士對未來的競爭與合作,也有了充分的心理預期。

“建信理財和我們談過委外投資。建信理財公司總部設在深圳,建行總行很多投資人員還沒有調往深圳。委外需求比較迫切,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搭建好團隊之前,委外是較快的運作方式。”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他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起步之初,基金公司還能拿到部分委外資金。未來隨著理財子公司佈局淨值型產品,產品條線從固收向權益類方向擴充,銀行理財子公司搭建起自己的投研團隊,將會與基金公司形成實際的競爭關係。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對委外還有較大的需求。“銀行理財子公司剛剛成立不到半年,其管理規模和投資人手很難匹配。在投資運作上,委外是一個選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長處在固收,理論上,他們會自己管理大部分固收資產。而考慮到固收資產體量大,不排除將其中一部分委託給其它資產管理機構管理。”

“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在不同階段,競爭的方向也不同。”上述基金經理稱,“現階段,銀行理財大力佈局現金類理財產品,對公募基金影響非常大。但公募的權益投資和銀行理財子公司能形成比較好的業務合作,未來形勢也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據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在資管行業中,基金公司在股票、信用債等投資能力上具有優勢,而這一優勢很難在短期被取代。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受其機制所限,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公募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銀行理財發行‘固收+’的現金類產品對公募基金已經形成擠壓,對權益方面的影響目前相對偏中性。”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佈局權益類產品,即使從指數投資入手,目前的團隊和系統也還不足以支持,肯定需要委外合作。但銀行理財子公司同時也在發展自己的權益投資能力,相比自己搭建投研團隊進行主動選股,指數投資門檻較低,指數投資方面的競爭未來可能來得更快一些。不過,長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權益投資未必做得比公募基金更好。

分析人士稱,從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來看,短期產品配置仍以固收類為主,同時積極探索權益、多元等多類型產品和資產配置策略。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權益類投資以私募股權、FOF模式居多。工銀理財和中銀理財的權益類產品就很有代表性。一個是投資於非上市股權,一個以公募基金、ETF等為主。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以複製指數起步,積極探索量化策略。例如,工銀理財的‘鑫得利’採用‘固收打底+限額量化策略’的策略,0-10%的資產以量化策略投資權益和衍生品市場;而中銀策略-債券指數1號則投資指數成分債券。”

光大證券指出,對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資管新規實施後,單純通過債券投資獲得穩定且高額的回報是不可持續的,且面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有發行不同波動水平產品的必要,因此參與權益類資產是大趨勢。

楊榮認為,未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定位將逐步以機構客戶為主,構建長期的業務合作;比較盛行的方式是基金和委託投資的形式;長期來看,銀行理財一定是全市場的投資風格,而不只是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管理模式也將逐步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同時結合金融科技力量來拓展客戶。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