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壽險業峰會上表示:人身險業轉型發展出現五個新特點

【記者 朱豔霞】11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壽險業峰會2019上表示,一年來,人身保險行業按照中央要求,聚焦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行業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未來,持續推進人身保險業改革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格局中善謀善成、久久為功。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中國壽險業峰會上表示:人身險業轉型發展出現五個新特點

黃洪用五個“新”概括了人身險業轉型升級取得的成效。

一是深化改革取得新進展。穩步推進人身保險費率形成機制改革,把定價權還給市場、還給企業,解決了企業經營自主權的核心問題,推動行業重回強勁發展的軌道。

據統計,2019年年初至11月13日,上證A股指數上漲16.5%,其中保險板塊漲幅55.2%,是所有板塊平均漲幅的3.3倍,也大大高於金融業其他機構的漲幅。個別上市保險公司的總市值已經超過1.6萬億元,位居滬深兩市第二名。

二是服務民生取得新成績。目前人身保險業已為社會公眾積累養老準備金超過2萬億元,積累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達到1.14萬億元,大病保險已覆蓋全國31個省,覆蓋人群達11.29億人,受託管理各類醫保基金367.5億元。保險業為近9萬家企業提供企業年金受託管理服務,覆蓋2471萬人,受託管理資產累計8958億元,佔企業年金基金實際投資運作金額的90%。

三是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2019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修改《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放寬了外資保險公司的准入限制。2019年10月,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已經通過開業驗收。作為金融業中開放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的行業,2018年,我國保險業對全球保險市場增長的貢獻超過30%,我國保險市場已經是全球保險業發展的最大引擎。

四是轉型升級取得新共識。大型頭部公司率先進入轉型紅利期,中小人身保險公司不斷探索“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競爭”的發展路徑。2019年前三季度,人身保險規模保費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大幅高於前些年行業結構調整時期的增速。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業務佔比持續提升,業務發展由依賴新單向新單續期雙輪驅動。

五是防範風險取得新成效。目前,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由2015年的31%下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4%。開展了“治亂打非”、產品專項核查等工作,基本消除了名不符實的人身保險產品問題。建立人身保險產品通報制度,定期通報產品監管行業問題。前三季度,人身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9503億元,同比增長78%,行業整體現金流充裕,風險可控。

“行業轉型升級還剛剛起步,萬里長征才走完了第一步,今後的任務更繁重、更艱鉅。”在黃洪看來,人身保險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需要重點解決如何管理經濟週期的問題、管理資產負債匹配的問題、應對社會消費需求變化和各類風險挑戰的問題、解決少數公司嚴重依賴傳統發展路徑的問題以及改善科技賦能不足的問題。

黃洪指出,少數公司缺乏創新勇氣,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願意開發銷售一些快餐式人身保險產品,不僅誤導了社會大眾的保險消費理念,而且降低了保險有效供給,致使一些真正需要保險保障的人得不到滿足。比如,我國有2.5億老年人口的龐大保險需求,至今沒有得到有效滿足。此外,人身保險業在運用金融科技方面並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人身保險業的科技賦能,就是要加強科技與保險的深度融合,基於對風險的精準判斷和分析,精確計算每類風險的發生概率,從而實現精準定價,真正做到‘沒有不可保的風險’。”黃洪說。

對於推動行業全面轉型升級,黃洪表示,需要行業、監管、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保險供給質量,不斷激發、培育社會的保險需求,切實增強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黃洪強調,要切實加強黨對人身保險事業的統一領導。要繼續深化人身保險領域改革開放。要完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推動擴大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要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堅決確保各項對外開放政策落地實施,同時研究推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

黃洪強調,要加強和改進人身保險監管。要強化股東監管,防止動機不純的股東進入保險業;強化自有資本出資,抓住資本監管這個關鍵,防止野蠻擴張問題;強化產品監管,防止“有毒”產品進入市場,增加有效保險供給;強化風險監管,完善法定責任準備金制度,建立動態、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強化行為監管,防止市場亂象多發頻發;強化從業人員監管,防止缺乏職業操守的人員進入人身保險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