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珍珠港,日本做了哪些精心準備?

突襲珍珠港,日本做了哪些精心準備?


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作戰,打算畢其功於一役,企圖一戰就徹底打垮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幕後總指揮叫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日本海軍大將。

這個人非常的不簡單,從小就展露出極強的軍事天賦,先後就讀於日本的高等軍事學府,並且於1919年至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在軍事才能上,這個人堪稱學霸一樣的存在。

1925年12月至1929年3月,山本擔任日本駐美國海軍副武官,在美國的這些年,山本走遍美國大江南北,對美國的綜合國力和工業發展有親身的體會和詳盡的瞭解。

山本有一手絕技,那就是無人可敵的賭術,在歐洲的賭城摩納哥,山本靠著一手出神入化的賭博絕技,連續贏了好多天,以至於當地賭場聯合起來封殺他,禁止他入場賭博。山本對他的賭術相當自信,曾經誇口道:如果天皇肯給他一年時間去賭博,他能為日本贏回一艘航空母艦!

突襲珍珠港,日本做了哪些精心準備?


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出動聯合艦隊全部的航空母艦對駐紮在美國珍珠港的美軍實施突然襲擊。充分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佔優勢的海軍力量———日本10艘戰列艦對美國9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對美國3艘航空母艦。這樣先發制人,可以使美國在兩三年內不能威脅日本南進。

最終的結果其實和山本預料的差不多,美國全面發動軍事工業能力,海軍艦艇、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數量全面超過日本是在1943年。

對日本這個國家而言,偷襲是他們的一貫伎倆。如1894年6月25日,日本海軍在朝鮮東海岸偷襲中國北洋水師“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如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旅順口偷襲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又如日本製造的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日本都是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段發動戰爭。

山本認為,如果偷襲成功,日本就可以在沒有美軍干涉的情況下,順利征服菲律賓、馬來半島和東印度群島。日本可以建立起北起千島群島、南到澳大利亞的絕對防衛圈,並進而迫使西方國家被迫接受這個事實。

1941年1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向海軍大臣及川古治郎上呈《戰備意見書》。他提出:出動全部的航空兵力,在黎明或者夜間,發動突然襲擊,力求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用魚雷艦隊擔負日本航空母艦作戰部隊的護衛任務;潛艇部隊負責擊沉企圖出港逃跑的美軍戰艦。

按照山本的構想,日本第11航空戰隊參謀長大西瀧治郎(後成為日本海軍中將,神風特攻計劃的策劃人)等海軍將領開始秘密研究具體實施方案。

1941年8月7日,日本東京。海軍軍令部召開秘密作戰會議,福留繁上將、富岡定俊大佐、黑島龜人大佐等參加會議。會議上,作戰部門提出了兩個質疑:一是偷襲時,美國艦隊全部都停泊在珍珠港內;二是日本出動一支大型航空母艦部隊如何能安全的渡過半個太平洋而不被美軍發現。基於這兩點,海軍作戰部很難同意山本的偷襲計劃。

黑島龜人對上述質疑意見進行了反駁,並進一步強調了必須偷襲珍珠港的理由:日本同美國的交戰本身就沒有勝利可能,如果明知如此還要硬打的話,那就只能在大戰的一開始,先發制人的摧毀敵人的主力,打破敵我之間的均衡局勢,除此之外,別無他策。

經過激烈討論,海軍軍令部作出了讓步,同意從9月11日起,在日本海軍大學組織十天的沙盤演習,這種圖上演習以日美海軍對壘的形式模擬了突襲珍珠港,演習結果是:日本擊沉美軍主力戰艦4艘,重創1艘,擊沉航空母艦2艘,擊傷2艘,擊落飛機180架,日本被擊沉航空母艦2艘,擊傷2艘,飛機損失127架。

日本海軍又從10月9日起,在“長門號”戰列艦上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圖上演習。在山本等海軍將領的一再堅持下,日本海軍軍令部正式批准了山本五十六提出的“珍珠港襲擊方案”。

突襲珍珠港,日本做了哪些精心準備?

日本海軍為了做好偷襲珍珠港的準備,開始在鹿兒島進行實戰訓練。這種以珍珠港為作戰對象的空襲訓練只有很少人員才知道。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的地形、水勢與珍珠港非常相似。

訓練是非常嚴格的,從鴨池基地起飛,在鹿兒島上空2000米集結,然後向南以距地面40米的高度飛過鹿兒島海灣,越過海岸線後,再將高度下降至20米,做發射魚雷動作。

這樣的軍事動作簡直無異於自殺,為適應這一特殊任務,日本海軍魚雷轟炸機部隊日復一日的進行著這種高難度的投擲魚雷動作。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日本海軍解決,那就是魚雷。珍珠港的水深只有12米,在這樣的淺水中使用魚雷,首要的就是要解決技術問題。

日本海軍雖然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魚雷——“九四式”魚雷,但再好的魚雷,重量也不能少於一噸,這也就意味著,高速飛行的魚雷轟炸機向水中發射魚雷,對水深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50米的高空向水中發射魚雷,魚雷至少要下沉100米才行。

這種魚雷用於攻擊太平洋中部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非常適合,但不適用於珍珠港。日本迫切需要解決適合突擊珍珠港的魚雷問題。

日本海軍魚雷專家愛甲文雄中佐負責解決魚雷問題,1941年1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專門向他說明了日本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要求他儘快研製出適應珍珠港水域的魚雷,並且可靠率要達到百分之百。

愛甲中佐一直致力於研究馬尼拉、香港、菲律賓等淺水領悟的魚雷,他帶領科研小組經過反覆論證,設想在魚雷尾部加裝一個橫向自傳旋翼,就像魚鰭一樣。日本海軍在鹿兒島反覆試驗,日軍飛行員為了提高精準度,甚至發明了玩命的淺水發射魚雷法。

所謂淺水發射魚雷,就是魚雷轟炸機將飛行高度下降到距水面5米處進行發射。飛機儀表盤上的最小刻度是10米,飛行員在5米左右發射魚雷時,只能靠經驗去自行調整,這是一種危險的飛機駕駛技術。

100枚魚雷的改裝工程交給日本三菱公司,日本軍方要求,三菱公司必須在日本海軍到達集結地———千島群島之前,務必完工交貨。

這種改進型魚雷和飛行員的淺水發射技術就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殺手鐧。

日本為了確保珍珠港突襲計劃的成功,還動用了間諜和情報網。這些間諜編制的情報網務必要保證,在日本發動突襲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保證在珍珠港。

突襲珍珠港,日本做了哪些精心準備?


這個起到關鍵作用的間諜叫吉田猛夫,他的公開身份是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吉田猛夫的任務是觀察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島上美軍偵察飛機的時間、架次、出發及反回時間。通過觀察,日本間諜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美軍從來不向瓦胡島以北派出偵察飛機,這意味著瓦胡島北面是美軍偵察的盲點。

在偵察美軍太平洋艦隊軍事情報的同時,日本間諜還對夏威夷的氣象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經過對氣象資料的的分析和走訪當地人,日本間諜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夏威夷在30年內都沒有下過暴雨,瓦胡島東西走向的山脈北面總是陰天,而南面會是晴天。這意味著日軍飛機能夠在瓦胡島上空不受季節限制的飛行。

美國的反間諜機關和聯邦調查局在密碼破譯方面取得了成功,美軍造出了自動破譯密碼儀器,美國人給它起名叫“魔法”。有了“魔法”,美國可以完全掌握東京和各地使館的電板往來,日本間諜的電板也不例外。

遺憾的是,美國軍方當時並未充分發揮“魔法”的威力。美軍對破譯的日軍情報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反而束之高閣。這就在客觀上幫助了日本海軍的突襲成功。

通過成功的情報工作,日本掌握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動向、炸彈彈著點分佈的分佈情況。

1941年11月26日早晨6點,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率領機動聯合艦隊,開始向夏威夷進發。

這支艦隊由5部分組成,分別是空襲部隊、警戒部隊、支援部隊、補給部隊和巡邏部隊。其中,最關鍵的空襲部隊包括6艘航空母艦,即“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瑞鶴”號、“翔鶴”號。

日本陸軍為了掩護聯合艦隊東進,故意擺出向南進攻的意圖,美國注意到了情況。27日,美國最高層向各海外駐軍發出了戰爭警告令。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自通知了駐夏威夷陸軍司令肖特中將。

但肖特中將卻固執的認為日本人襲擊珍珠港的可能性極小,因此他只是下令各部注重防範。這不僅沒有引起夏威夷美軍的重視,更糟糕的是,為了防止破壞,美軍還把陸軍航空部隊所屬不帶彈藥的飛機集中在一起。這樣,當日軍轟炸機飛到瓦胡島上空時,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攔截,而且還很容易地炸燬了集中在一起的美軍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