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驛堡,明代遼寧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部分,你去看過嗎?

鞍山驛堡,是明代遼寧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東貼楊柳河(古稱鞍山河),坐落在東西鞍山兩座山的中間地帶,東西距兩山各0.5公里,鞍海公路和哈大鐵路都在它的北城牆腳下通過。驛堡東北面是源於長白山餘脈的千山,西南面則是遼闊的遼河平原的開始。

鞍山驛堡,明代遼寧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部分,你去看過嗎?

鞍山驛堡為"等腰梯形"城堡,周長"一里又204步"。

因東西城牆依山崖而建,故城僅設東北、西南兩門,門為拱式結構。西南門經修復保存完好,門樓高13米,門洞寬3.9米。門洞上方原有磚雕花紋嵌有"鞍山驛堡"匾額,額下有"萬曆六年重修"款識,現已不存。1986年,鞍山市人民政府重修時,經墨玉雕刻"鞍山驛堡"匾額為補,其四字為遼寧著名書法家溫同春所題。東北門楣上則有"戍古"二字匾額,東北門已毀,基址尚存 。

驛堡的全部建築目前只剩東北、西北、西南三座"角臺"和西南門,且外部包磚較好。西城牆只剩西南門至西南"角臺"一段較完整,保存有最高4米的官牆,包磚已不復存在僅剩土牆部分,約長達500米。

城內原有關帝廟、龍王廟兩處,為清代建築,但現已不存。西南門外有石井一眼,口小底大,疑為遼代古城遺井。

鞍山驛堡南北各2.5公里處,分別設烽火臺一座,為明代同時期附屬建築,南面烽火臺已無存,北面烽火臺迄今尚存(位於千山區東鞍山鎮,四方臺村西,哈大公路東側50米),即四方臺烽火臺。

鞍山驛堡,你去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