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界“四大皇后”都是誰?

京劇界有很多的“四大”,比如“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四大黴旦”、“四大坤伶”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京劇界的“四大皇后”。

有的說法,“四大皇后”指的是,胡碧蘭、孟麗君、雪豔琴、章遏雲四位,但其實她們的合稱應該是“四大女伶皇后”亦稱“四大坤伶”。而真正把“四大皇后”這個名號叫起來的,是童芷苓、言慧珠、吳素秋、李玉茹四位。

童芷苓

京劇界“四大皇后”都是誰?

其父酷愛京劇,自幼受家庭薰陶,11歲即能演出《女起解》。後拜近雲館主及張曼君等為師,在天津與白家麟、高盛麟、李盛斌等合作演出。與二哥童壽苓、弟弟童祥苓、妹妹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揚名京劇界。

1939年拜荀慧生為師,並向王瑤卿問藝。1940年自組苓社,偕李盛藻去上海演出。並與林樹森、唐韻笙、高百歲等合作很久。後又拜梅蘭芳為師。

童芷苓戲路極寬,不拘成規,表演細膩,善於刻畫人物。她的嗓音甜潤嫵媚,她的唱腔聲情並茂,具有梅神、荀韻、程腔、尚骨。她在唱法上,以“荀派”的爽朗俏麗為基調,適當揉和“梅派”的典雅華貴和“程派”的含蓄委婉,於豪放中有細膩,在柔媚中見端莊,令人感到清新別緻,獨具一格。她的唸白功力深厚、情緒充沛、節奏鮮明、感人肺腑。她多才多藝的非凡才華,一直為世人所稱頌。

言慧珠

京劇界“四大皇后”都是誰?

京劇言派創始人言菊朋之女,京劇世家。言慧珠自幼學戲,12歲從姜順仙、程玉菁等學藝。1937年到1938年間,師從琴師徐蘭沅,並跟朱桂芳學習舞蹈身段和把子功、“九陣風”閻嵐秋學武旦和刀馬旦;1943年在上海拜梅蘭芳為師,能得梅蘭芳實授真傳者,只有李世芳與她。

她扮相豔麗、亭亭玉立,嗓音清亮圓潤,又文武兼擅,創造性地繼承梅派,開拓梅派表演領域。她演的《貴妃醉酒》突破了“貴而不醉”或“醉而不貴”的通例,創造了“貴而欲醉、醉而猶貴”的意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言慧珠被稱為是梅蘭芳最傑出的傳人,實現了梅派藝術女旦化的革新,對許多梅派戲都有很獨到的理解和展現。

吳素秋

京劇界“四大皇后”都是誰?

吳素秋成名很早,7歲登臺,十三歲挑班演出,擔任“秋文社”主演。她曾跟四大名旦中的兩位學戲,先拜尚小云為師,後來荀慧生收她為義女。先後從師李凌楓、何佩華、趙桐珊、魏蓮芳等。由於登臺挑班早,得與許多名家同臺,她虛心請教,學戲認真,又頗有天賦,技藝大進。酷愛荀慧生的荀派花旦藝術。

吳素秋善於表演,戲路廣博,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戲均能演出,刀馬旦也有光彩,還常串演小生。吳素秋扮相秀麗,颱風綺麗,做工細膩,嗓音甜潤,行腔動聽,有很好的基本功,她博採眾長,善於創新,以精湛的藝術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風格。吳素秋博學廣納,融會貫通,有所變革。從自己女性出發,在演唱方面再做處理,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達到“似與不似”的境界。既不失兩派風貌,又有自身特色。

吳素秋的藝術生命很長,在文革後甚至有人推崇她為“吳派”,直至2005年,吳素秋還大開山門收徒,對京劇傳承有很大的貢獻。

李玉茹

京劇界“四大皇后”都是誰?

1932年考入北京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工旦角,師承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名家。赫赫有名的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四塊玉”之一。1940年畢業後,組織“如意社”,自任社長並擔任主要演員,先後與馬連良、楊寶森、譚富英等名家合作演出。在登臺期間,也曾向芙蓉草、荀慧生等藝術家學藝,有“小荀慧生”之稱。

李玉茹是師承多家,具有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她的扮相俊秀端莊,嗓音清朗渾厚,演唱聲情並茂,功底深厚,戲路寬廣,表演細膩傳神。1941年春節來上海演出,除了本工戲的花旦、青衣、刀馬等,還反串小生、花臉等花旦,為期1個半月的演出,奠定了李玉茹的聲譽。

除了繼承,李玉茹還大膽改編多部劇作,形成了自己風格的劇目,上海解放後,李玉茹組建李玉茹京劇團,後併入上海京劇院。致力於對上海及各地京劇青年演員的培養,培育出一大批目前活躍於國內京劇舞臺的優秀表演藝術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