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實事求是“蒙塵”

別讓實事求是“蒙塵”

“實事求是”是為人民服務的底線。梳理近年一些案例可以發現,少數黨員領導幹部站位比底線更靠下,不切實際“拍腦袋決策”“搞面子工程”,滋生出不少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

有的部門調研不實、規劃失誤“留尾巴”。某地推進棚改,項目拖了7年,還有八成居民沒回遷;有地方進行水庫維修加固尾水渠工程施工,工程設計觸及林地採伐紅線,變更設計再施工時又觸及林地承包紅線,兩年下來仍未開工。

有的民生項目選址不當惹民怨。某地設立鄉鎮客運分站,4箇中有3個處於閒置狀態,物業、水電等費用需照繳,造成國家專項資金浪費;一省級兒童醫院新址偏遠,只通一趟公交車,運行時段是早6點到晚7點半,另外兩條公交線就近下車需步行2.5公里,群眾直喊求醫“路漫漫”。

還有的地方工作作風浮誇令人憂。有地方醫改推進沒幾天,就忙著說成效,部門“一把手”將白紙黑字拿在手、說出口,臉不變色、熟視無睹;某縣“創文創衛”,財力不允許、標準夠不著,但硬是“趕鴨子上架”跟著走。

面對“實事求是”,很多黨員領導幹部心態不一:有人把它看成一面“鏡子”,敢於用它照出問題,及時加以改正;有人視其為方法,藉助它不斷思考,最終解決了難題;還有人扭過臉、背過身,“繞著實事求是走,離開實事求是幹,實事求是靠邊站”。

那些甘願讓實事求是在心中“蒙塵”的黨員領導幹部,都有一套自我麻痺的邏輯和說辭:被通報的是別人,不是自己;“大家都在錯,我也可以錯”……久而久之,促成“假大空”,給群眾添了堵,給自己挖了坑。

黨員領導幹部是一個“風向標”,能影響“一方水土”。黨員領導幹部堅持實事求是,普通群眾作風就實;黨員領導幹部自以為是、胡亂拍板,普通群眾就跟風仿效、不講擔當;黨員領導幹部帶著群眾“補補課”,實事求是就能成為眾人的硬本領、真功夫。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9年第11期


主編:孫愛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