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印尼歸僑凌彤:醫者仁心書寫桑梓深情

中新社石家莊11月18日電 題:耄耋印尼歸僑凌彤:醫者仁心書寫桑梓深情

中新社記者 李茜

印度尼西亞歸僑凌彤幾十年致力於鑽研醫術,曾主持創建中國第二個手外科,創造了一個個斷肢(指)再植的奇蹟,培育了一批優秀的醫學人才,書寫著對祖國的桑梓深情。

凌彤1931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坤甸市,1935年舉家回遷祖國。1937年七七事變後,凌彤一家輾轉逃難再次回到坤甸。

凌彤的母親宋竹清時任坤甸德育女校校長,兼任坤甸中華婦女會會長,並帶領當地華僑開展支援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1944年,日軍突然闖入,他的母親被抓走後再也沒回來。凌彤後來得知,母親犧牲於同年的坤甸大屠殺。幾年後,在當地僑團和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凌彤回到祖國學習。

高中畢業後,凌彤考入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大一時曾參加抗美援朝醫療工作。凌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白求恩是他的偶像,不僅因為他醫術精湛,對工作“極端負責任”,更因為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抗戰。

凌彤的妻子凌亦凌回憶道,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凌彤工作的醫院與白求恩墓僅一路之隔。凌彤看到白求恩墓常堆滿落葉,便打算每天早一點出門去打掃白求恩墓。

1965年,凌彤創造了右環指完全性斷指再植的奇蹟,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之後,他研究採用多項新技術進行斷肢(指)再植手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顯微外科領域的奇蹟,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凌彤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醫療水平有限,醫生少但病人多。他經常早出晚歸,遇到有斷肢(指)再植的手術,整整一週不回家,留在醫院觀察病人術後恢復情況。

面對每一個斷肢(指)病人,凌彤都會盡量保留患者未來生活甚至是工作的能力,這也是他創造一個個斷肢(指)再植手術奇蹟背後的源動力。

曾經擔任河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石家莊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的凌彤幫助歸僑僑眷做了很多事情。在《中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出臺前,他就致力於幫助歸僑僑眷解決生活、工作上的難題。凌亦凌說,那些年家裡像“會客廳”,有來找凌彤求醫的病人,還有很多求助的歸僑僑眷。

凌彤80歲才退出醫療一線。他說,祖國的醫療水平迅速發展,看到醫療進步給患者帶來的福音,看到學生一個個超過了他,感到特別高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