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有两个事,Sir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是匈牙利动画黑马,被誉为“《疯狂约会美丽都》后最重要的欧洲动画片”,——《盗梦特攻队》,为了能在国内上映,手动给各种名画穿上衣服。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另一个来自一张照片。

乖巧齐刘海,卡姿兰大眼,粉红小嘴嘟嘟嘟。

听上去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不就是现在的标准款“女神”么?

但你看——

她是谁?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宁静。

不得不说,少女时期宁静比现在要成熟得多;

现在的宁静,反而比过去更“少女”了。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在Sir看,这两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新闻,实则是正在堕落的中国银幕性审美的上下集。

当我们对各种基于身体的美围追堵截后,那关于“身体美”的定义,势必越来越单一。

不夸张地说——

性感在今天的中国影视环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已经快要走到死胡同了。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前段时间Sir在写陈冲,查资料的时候翻到一张当年她的泳装,瞬间被震慑住了。(卖个关子,图留到后面放)

不仅因为陈冲的美。

更因为头脑一片空白——

如此个性鲜明的泳装,你看到现在哪个当红女明星还有?

Sir找了一圈,发现仍是徒劳。

这是看到一个倪妮泳装的标题:

“野性”、“清凉”。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但点进去。

完全看不懂。

在十一月的广州还穿着短袖的Sir,实在感受不到这身牛仔夹克清凉在哪。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再往下搜。

有《少年的你》正在热映的周冬雨。

关于她的泳装,余文乐都曾吐槽: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泳装啊……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别误会。

Sir不是色情狂,就是想看女星穿着清凉。

Sir想说的是——

什么时候,泳装之于中国女星(女性),好像变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

同时你有没有发现。

不是秀性感不行。

年轻女星不行。

男明星的湿身泳装照,甭管型不型,油腻不油腻。

反正都没少拍。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而和小花们相比,中生代熟女反而更不忌惮秀性感。

代表人物有“雪姨”王琳,“马大姐”蔡明,和《邪不压正》里的许晴。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不得不说。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中,留给年轻明星释放魅力的余地都实在太少了。

“妖艳贱货”这个词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只要你“妖艳”了,你就贱。

刚刚在《受益人》中收获好评的柳岩,曾在某个访谈节目中这样感慨:“中国人对性感,并不是特别包容。”

Sir相信,这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来,不是一句玩笑话。

我们兴致勃勃地消费“她”。

消费之后,我们又正义凛然地批判“她”。

对柳岩的态度,多多少少折射出中国人对情欲的态度。

那就是情欲是低级的,带有原罪的。

情欲不过是荷尔蒙运动的潮汐。

既然如此。

附着在情欲之上的性感,肯定与“美”无关。

它的本质,也是哗众取宠的狗血与猎奇。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如果一切的根源,都能用李安在《喜宴》里那句“5000年的性压抑”来解释。

也就罢了。

但偏偏不是。

明明我们曾经正视过。

比如刚才说的泳装,你不会没有印象。

大胆展示身体的美感,肆意展现玲珑曲线。

围绕它的,是层出不穷的年代记忆:选美比赛、杂志封面、时装挂历......甚至是卡拉OK中的山寨MTV。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 去听去看去感受,不要追问为什么

70年代。

这抹亮眼的红色,是“少部分人”特权一般的青春回忆。

但到了80年代,性感开始走向普罗大众。

让泳装第一次真正走上银幕的,是1980年上映的,后被誉为中国爱情电影里程碑的,《庐山恋》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出现,便是一副打破禁忌的姿态。

第一次让演员身着泳装出镜。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如此“暴露”的第一次。

以至于主演张瑜需要在拍摄前做很久的心理准备,才能拿下浴巾。又因为有太多好奇、围观的游客,屡次中断拍摄。

可想而知,依旧有人批判它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但拦不住的,是一场“真·穿衣自由”的宣言。

宣言背后,中国人情欲隐秘而庞大的这一角,终于被照见。

就像这条高赞评论说的那样——

“美丽多金的爱国华侨和英俊博学的高干子弟,教会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什么叫浪漫。”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思潮解放带来了欲望的舒展,也带来了美的萌芽。

两部电影,光是片名,就生气勃勃。

第一个,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

它宣布了:我可以穿什么。

时隔短短五年,一部现在看来都显前卫、大胆的电影,闯进公众视野。

《哈罗!比基尼》

它宣布了:我可以怎么露。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这是姑娘们第一次穿上性感比基尼,正式亮相国内银幕,和央视频道。

故事来自现实原型。

1986年,国家体委在深圳举办全国健美比赛,并首次要求女运动员按照国际规则,身穿比基尼参赛。

现实中,石破天惊。

参赛人数只有200人,而海内外慕名而来的记者多达800人。

电影中,同样生猛出位。

用一个个大胆的特写,挑战着当时大众的世俗眼光。

当然,必须承认。

以现在的眼光,《哈罗!比基尼》故事简单,制作简陋。

但它却成了30年前那场开放风潮的先锋。

无他。

关于性,我们必须承认它,正视它,美的意识,才能后来跟上。

1979年陈冲第一部电影《小花》上映,根正苗红,革命题材。

因此成为百花奖最年轻影后的陈冲却选择急流勇退,赴美留学。

多少年后,一张初到美国拍摄的泳装照,被她发上微博。

与火辣配图形成对比的,是陈冲对我们关于“美”的反思。

到美国后第一次拍泳装照,走性感路线。

现在想想,难怪当时的国内观众觉得我“卖国”了,他们心爱的小花毁灭了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美是什么?

清纯是美,浊重就不美?

楚楚可怜是美,虎虎生风就不美?

再把话说得直白点——

只有少女为美么?

中国漂亮姑娘们,凭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搔首弄姿。

人,是可以谈大方谈性的。

性,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一个众所周知的误解:性感=裸露。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

大抵是“性感”是弹性空间最大的词汇之一。

它的下限很低,是动物性的共情。

但它的上限也很高,忽明忽暗中,刺激着无穷的想象力。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Sir打个比方:

一条裙子被风掀起,女人露出了底裤。

性感不?

底裤当然可以“性感”。

但真正性感的,是在方寸大乱之中按住裙子的那一双手。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但,无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让这些性感被承认的,到底还是那阵自由的风。

当尺度失去了探索的空间。

剩下的只有耻度。

一方面,今天网络到处都是高举本着“为你好”的方式,怕你着凉的道德卫士。

出席公共场所、平台,哪怕只想开放一点点。

都会被指指点点。

领子太低又很容易出事,上综艺节目如此穿着实在有些尴尬。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为你好”不听?

接下来就是“你不要脸”。

——前阵子“热依扎机场穿吊带遭群嘲”的事件足以展示当下女星,乃至女性群体的性感困境。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另一方面,我们对性感的审美又越来越单一。

流量最容易见风使舵。

或者是带有暴力气息的功能性。

杨幂刚火不久时,赚了一波粉丝经济的《孤岛惊魂》。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流量最容易见风使舵。

或者充斥着男性支配的独裁主义。

所谓少女感。

这真是近年被玩坏的一大名词。

少女感?

低龄、幼齿、Lolita。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于是,总有这么一些“原本匪夷所思却又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迷惑思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互联网上。

一提到情欲,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尺度”。

一提到尺度,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她脱了多少”。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太欲了。”

“我可以。”

“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

谈到《苹果》。

他们看不到这个把苹果变成禁果并伪装成伊甸园的社会。

只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嗯,冰冰可以。”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说起《色,戒》。

他们看不到自由意志在父权社会下的挣扎与反省。

只有一句莫名奇妙的惋惜,“哎,汤唯可惜了。”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明明风格、背景迥异的几部电影。

却总是被放到一起比较。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郭德纲有个笑话,Sir就一直没听明白。

我要是天上的一颗星星,你就是太阳;

我要是胰岛素,你就是高血糖;

我是喜羊羊,你是灰太狼;

我是《苹果》,你是《色戒》......

好笑吗?

“你懂的”?

抱歉,这个笑话Sir永远不懂。

爱电影的人也不会懂。

这一层层奇观,让Sir看到的是父权社会的刻板与双标。

啥叫物化女性?

无视对身体美的感知,只看到了美的功利。

回避对人性禁忌的探索,只把这当成一场交易。

赞美女性,以对美的千篇一律的答案定义她。

这,不是物化女性是什么。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坦白讲。

Sir也不是很懂美与时尚。

但记忆里的少女感,确实不这样粗暴简单。

举手投足,更多的是 " 自然 " 。

这话不是第一次说了。

以前,有那么一段时期,拍电影的人没有意识去修图,更没有想到过需要整齐划一地规定少女感的角色。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镜头:

朱茵在《逃学威龙 2》里的回眸。

纤手遮眼,若无其事地回头,再轻巧地躲开视线后,终于忍不住露出诡计得逞的笑意。

多年以后,她回忆这个镜头说,当时眼睛上长了痘,又没有办法用化妆技巧掩饰," 怕丑 " 的她就想到用手遮。

这一遮,少女害羞、好胜的心绪铸就经典。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张敏在《倚天屠龙记》里的回头。

有让男儿都自愧不如的眉宇英气,这神采飞扬的飒爽为什么就不可以属于少女?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张柏芝在《喜剧之王》里。

年仅18岁,却将柳飘飘身上既清纯又性感,既风尘又重情的多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这里的少女感,有欲望的气息。

两个时期对比来看就知道。

少女感的本质是可能性。

一个少女是一万种可能,一千道光,无数条路在她面前铺开,延伸向未来。

当谁。

把少女感变成了千篇一律的 " 嫩 "。

那 TA 事实上就抹杀了少女感。

也坐实了自己心态上真正的衰老。

说到这,Sir不得不再次请出陈冲。

她在贝托鲁奇逝世时发布的悼词。

在这篇悼词中,她谈到了拍《末代皇帝》的体验。

“回想起来,《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的婚礼,庞大热闹而混乱,而我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

在这篇悼词中,陈冲也没回避拍那场床戏的体验。

“拍溥仪婉容和文绣在床上做爱的时候,他说:我好想钻进来跟你们一起。 然而,他的语气神态毫无半点猥琐。我看的出来他真的好想,就跟一个小孩很想要一盏阿拉丁神灯。”

在Sir看,这无疑是对性,对性感最为动人的描述之一。

它没有那种扭扭捏捏的压抑。

它也没有那种色厉内荏的专制。

她就是这么平等,平静地看着它。

“微微皱着一点眉头,眼睛里却含着微笑,傍晚空空的故宫,石板上咚咚的脚步声悠悠地回荡,夕阳躲到太和殿后,天渐渐暗下来……”

身体的美,性的美,在这一刻,既属于自己,又不属于自己。

这一刻如此放荡。

这一刻又如此纯情。

越来越倒退的中国银幕审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