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病美人”紫姬,比林黛玉更委屈

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
生生死死隨人願
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真情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了生死,永遠存在,這一點無論古今中外的名著還是傳說都有啟示。梁祝化蝶,虞姬自刎,羅密歐殉情,賈寶玉出家。

在日本可能唯有《源氏物語》小說人物的精美和豐富可以媲美《紅樓夢》。作品中詩歌之多樣,故事之錯綜,每個出場的人物都可以拿出來分析。女主角當屬紫姬這個人物,她才華橫溢,和善得體,樣貌出眾,令人傾倒,還多病多愁,乍一看與林妹妹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樣有才貌但性格有很大不同,只是殊途同歸,她們愛上的男人都能不完全屬於他們。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中,都存在一個具有“神性”般不可超越的地位的女性,前者是藤壺皇后,後者是秦可卿。不同的是藤壺皇后作為光源氏的初戀和夢中情人,在書中的地位不可比擬,而她又因為是天皇的寵後,所以男性對她幾乎是不可觸及,她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她不需要趨炎附勢地生存,所以最後為了避嫌她可以選擇出家。而秦可卿不同,她也是紅樓第一美女,對於寶玉她是一種啟示,而面對她的丈夫和公公,她不過是一個犧牲品,甚至是一個玩物。

這就導致了在這兩部作品中,有一種觀念上的巨大差別。前者作品中的女性,地位雖然不低,但是仍避免不了成為男權社會的附庸,她們逃避、怨恨、但很少反抗,造就了一出又一出悲劇。比如,紫姬是兵部親王的庶女 ,雖然比光源氏的正妻葵上,後來的三公主地位要低,但對比玉蔓、浮舟、明石姬這樣的女子,還是幸運很多,至少光源氏收養了她,也很器重她。但紫姬不幸的是也是她不高不低的身份,父親早年的遺棄,更重要是她幾乎缺少獨立和我自我意識,只是在後期才逐漸清醒。在與光源氏相伴的歲月裡,討好她的丈夫成了她人生的重要內容。所以她出眾的才貌,風度,儀態,卻沒有真正為自己而活。在爭寵之中,她才一次次因別人時常感到威脅,還要迫使自己大方一些。光源氏給了她愛、依賴、關照,使她成為自己的“傀儡”,卻沒有給她全部的愛。

日式“病美人”紫姬,比林黛玉更委屈

而黛玉,同樣是才華卓絕,她要清高地很多。對於愛情,她是勇於爭取的,她對事物抱有的獨立的看法和態度,和與寶玉一樣的天真,使得寶玉覺得她才是可以交心的那個知己。類似的人物還有晴雯、妙玉。潑辣是潑辣了些,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服從自己的命運,從來都沒有討好的媚態。

《源氏物語》向大家說明了只有社會地位極高的女性才能擺脫命運的不公。而《紅樓夢》恰恰反映了小人物的獨立意識。平安時代之於日本是一個古典王朝,近代思想略有啟蒙,平安之後,幕府統治日本近二百年,而《紅樓夢》誕生於清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民眾的獨立覺醒意識自然是不同的。但單這兩部作品恰恰也說明了不管什麼時期,作為個體都會有掙扎,而不是一味的服從。

日式“病美人”紫姬,比林黛玉更委屈

日式“病美人”紫姬,比林黛玉更委屈

平安時代的貴族婦女,他們的出路也只是憑藉自己的出身作為籌碼來政治聯姻,獨立對他們來說太難了,在晚清社會這樣的也是很存在的。不過近代思潮的傳入,使得文人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所以曹雪芹塑造了林黛玉這樣一個有著進步與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雖然她同樣淪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但她身上人性的光輝形象卻深入人心。

紫姬固然可愛,恐怕黛玉這樣的女子更令人心生尊敬。但紫姬是可憐的,因為她最終發現她對光源氏的順從不過是在滿足他的想象,他心中初戀、母親和一個好妻子的標準,而光源氏從未設身處地的為她著想,以至於後來出現地位比她高的女性,她只好在名義上讓位。這是紫姬和悲憤不滿的來源。而黛玉就好在她得到了寶玉的心,自小的親密無間,精神上的契合,相近的人生理想,而不是肉體和外在的依賴。光源氏愛紫姬是隨著她的死亡才發現的,他更多地愛的是一個形象,這紫姬在漫長的歲月裡滋生了嫉妒、怨恨種種情緒,最後不得不以以出家做出反抗,直到紫姬病逝,光源氏才幡然醒悟他薄待了一直在身邊的紫姬 ,才明白此生的慾望和追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寶玉愛黛玉,不止愛她的外表,更愛她的靈魂,也無條件接受她的一切,包括她的缺點。

所以《源氏物語》是徹頭徹尾的悲劇,而《紅樓夢》是愛情絕唱,其中似乎還有一些順治帝和董鄂妃的影子。

人生就是這樣,想要得到一些,就可能失去很多,但更多時候失去了很多,也沒得到想要得到的,寶黛式的愛情是存在的,只是太美好的東西,總是越容易糟到妒忌,總被世俗不容,總要以死明志,最後走向悲劇。

日式“病美人”紫姬,比林黛玉更委屈

到了現代,做一個賢妻良是再平凡不過的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權利也應當不斷地成就自己。低到塵埃裡的愛情也未必能開出花朵,反而看低了自己。美麗的容貌和才華固然有千萬種好處,但其實你的靈魂才使人覺得更可愛、高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