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乡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芗城乡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郑绵平,男,1934年11月生,福建省漳州市人。1956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87年任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现任地科院盐湖中心主任、国际盐湖学会执委、兼任西藏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是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11月,郑绵平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西桥街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却成为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每当他父亲做竹器休息时,总喜欢给他讲一些民间流传的英雄故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使他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他在漳州市第一中学度过了中学时代,教化学的钱学正老师、教物理的朱国政老师等生动活泼的引导、深入浅出的比喻、博学多才的示范,诱导了他对科学的兴趣。

  1956年,22岁的郑绵平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填写的志愿是希望去祖国边疆工作,没想到却被分配到北京化学工业部地质矿山局,报到伊始,就由该局总工程师——中国盐类矿床地质学权威李悦言教授安排参加柴达木盆地盐湖调查队的普查组。他经西安、西宁到达大柴旦镇,实现了到艰苦的边远地区工作的理想。他们先后调查了大柴旦湖、马海湖和察尔汗湖。回京后,普查组由他执笔撰写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硼砂、钾矿调查报告》,这是他参加工作的“处女作”,他从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出发,根据分析结果——察尔汗湖卤水含钾量较高、大柴旦湖湖水含硼量较高等重要成矿证据,提出该区值得继续找钾硼的意见。嗣后,他还参加了辽宁凤城二台子硼矿、江苏锦屏磷矿和安徽向山黄铁矿矿山调查。

  1957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柴达木盐湖科学调查队,队长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柳大纲教授,副队长为北京地质学院的袁见齐教授。郑绵平由化工部地矿局派去作为代表参加。参加该队的单位还有上海化工研究院、轻工业部盐务局等。该队到青海西宁暂休期间,柳大纲先生组织来自各系统、各单位的就盐类物理化学、化学分析、盐化工、明矾石提钾和盐湖地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柳先生率先垂范,作了开场发言,强调不同学科要相互学习和渗透来研究盐湖。郑绵平从这些活动中学习到许多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并能重视以多学科综合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客体。他们考察队在柴达木盆地的大柴旦湖施钻发现镁硼酸盐矿层,又在察尔汗盐湖发现新沉积的钾盐矿物——光卤石,继而提出陆相钾盐矿床理论。

  1957年底,郑绵平返京后,随李悦言总工程师调到地质部。不久,他受到宋应副部长的接见,陪同接见的有柳大纲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孟宪民教授。宋副部长说,根据柳先生建议和领导磋商,让郑绵平仍代表地质部门继续参加中科院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工作,他表示愿去孟所长领导的矿物原料研究所,从事矿产资源研究。

  1958年夏,柳大纲先生支持年轻人的建议,让郑绵平带领一个调查组去西藏北部班戈湖工作。1959年参加了中科院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为止。这期间在1958—1960年又利用回北京整休期间去北京地质学院进修了盐类矿床与地球化学,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1963年晋升为工程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出差较为困难,从事中国东部古代盐类矿床研究工作达8年之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喜逢“第二个科学春天”,郑绵平参加了地质部(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1980—1985年),担任盐湖队队长,并于198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参加并领导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调查队(1986年至今)。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989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地球科学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他还荣获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他先后被聘为西藏计经委顾问和西藏矿业总公司首席技术顾问。

  1992年他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4年当选为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3月任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1998年12月30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发布消息:“在广大读者热情参与下,《科技日报》与首都新闻界、两院院士共同评出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其中的第六条就是“中国发现新矿物天然碳酸锂……”,这是郑绵平为首的科研集体所取得的成果。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头条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

「芗城乡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