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11月,內地市場先後迎來了《終結者:黑暗命運》和《決戰中途島》兩部好萊塢電影同臺競技,當觀眾前一秒還沉浸在與T-800告別的悲痛氛圍中,後一秒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就把觀眾的視線拉回到了70年前波瀾壯闊的中途島戰役中。除了激動人心的劇情和極致的視覺效果,這兩部電影背後還都有著中國資本的加持,以博納、騰訊、儒意影業等為代表的中國影視公司,近幾年正以一股“財大氣粗”的氣勢進駐好萊塢,成為多部好萊塢大片背後的“金主”。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從《決戰中途島》和《終結者6》看好萊塢大片裡的中國資本

作為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繼《獨立日2》後的首部影片,《決戰中途島》自開拍以來就吸引了足夠高的關注度。11月8號正式上映後,在《睡夢醫生》《去年聖誕》等多部北美同檔期影片的夾擊下,《決戰中途島》仍然在開畫首周拿下了近18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高過業界此前所預期的1500萬。在這背後,博納影業、儒意影業以及星光文化等中國資本被頻頻提及,而以8000萬美元投資主控《決戰中途島》項目的博納影業,順理成章成了這部戰爭大片背後的第一“金主”。

博納首次向外宣佈投資《決戰中途島》項目,是在2017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彼時博納剛剛與全球最大的藝人經紀公司CAA合作,成立一隻1.5億美元的基金,旨在為好萊塢電影以及面向本土的華語電影提供資金支持。CAA為博納帶來的首個項目,便是這部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決戰中途島》。在CAA的介紹下,博納總裁於冬與其旗下客戶(同時也是《決戰中途島》的製片人)馬克·戈登結識,並很快與製片人馬克·戈登以及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就項目合作達成共識。博納為本片投入的8000萬美元資金,佔影片總成本的70%左右,而這也是在中國影視公司參與的所有外片項目中,第一次取得主控權。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作為好萊塢“外來者”的博納,此次投資《決戰中途島》其實是一番不小的冒險,此前包括《珍珠港》等電影都對這一歷史事件有過呈現,而戰爭題材電影通常也都有著不小的觀影門檻。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影片在國內上映後維持了穩定的口碑,截止目前,《決戰中途島》在各大評分網站上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在一向嚴苛的豆瓣網上,影片也取得了7.7分的評分。只不過,與觀眾的評價相反,影片的票房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截止目前,《決戰中途島》在國內票房僅有1.6億,考慮到11月大盤普遍“冷卻”,最終這一數字很難再有實質性突破,贏了口碑,輸了票房的博納,或許也為其他中國資本在好萊塢的投資敲響了警鐘。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實際上,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以來第三部有中國資本參投的好萊塢大片亮相內地大銀幕。在早先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和《雙子殺手》中,背後就都有著中國資本的支持。而近年開始佈局影視產業的地產界巨頭公司復星國際,在2014年與索尼影業共同向好萊塢公司Studio 8注資10億美元,並投資了李安導演執導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今年10月上映的《雙子殺手》背後同樣有復星影業的身影。令人遺憾的是,與《決戰中途島》類似,上述兩部有中國資本參與的影片票房表現均不盡如人意,在外媒的報道中,《終結者:黑暗命語》《雙子殺手》兩部影片將分別面臨1億美元和7500萬美元的虧損。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從參投到主投,中國資本在好萊塢的“進階”過程

2012年,萬達斥資26億美元收購北美最大院線AMC 院線,一舉成為當時擁有最大海外投資的中國民營企業;2014年,奧飛影業以 6000 萬美元參投了正在製作中的《荒野獵人》,影片最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多個獎項,並在全球斬獲了5.3億美元的票房;2014年,剛成立不久的復星影業從華誼兄弟手上搶走了前華納影業總裁傑夫·羅賓諾夫創立的 Studio 8,先後投資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兩部好萊塢電影;2016年,萬達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並投資製作了《金剛:骷髏島》《哥斯拉2:怪獸之王》等多部大片……

上述一系列產業動向,正是近年中國資本進駐好萊塢的真實寫照,以萬達、復星、博納為代表的中國民營電影企業頻頻亮相好萊塢舞臺,在為一部部好萊塢電影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這些來自中國的行業巨頭們也將代表自身品牌形象的漢字logo嵌入到眾多好萊塢電影的片頭,帶往全世界觀眾的面前,據統計,僅2016 年一年,中國資本在海外的投資規模就達到了驚人的 47.8 億美元。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過,在這些投資項目和投資金額的背後,卻也見證了很長一段時間來中國資本在海外的尷尬處境——對於好萊塢項目,中方資本只能被動參投,無法真正主控。所謂被動參投,即指中國資本大多是通過類似CAA這樣的中間商,得到參投單個項目或“盲投”片單的方式參與好萊塢項目。最早的《環形使者》《敢死隊2》,乃至今年的《好萊塢往事》《星際探索》等,都有中國公司參與投資,只不過參投股權有限,所獲的收益也相對有限;而所謂片單投資,是指好萊塢電影公司將一系列影視項目打包,中國資本可以一次性投資整個片單,由此在每部電影中都獲得一定比例的股權和收益。

直到今年的《決戰中途島》上映,博納影業以8000萬美元的投資額獲得了影片的主控權,扭轉了過去中國公司只能被動參投好萊塢項目的局面,此舉也讓博納真正進入到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核心環節,獲得了影片除北美外所有地區的發行權,並能將投資份額分銷給其他公司。這也是為什麼在《決戰中途島》中,除了博納影業外觀眾還會看到儒意影業、星光文化兩家中國公司的身影。”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資本出海的同時,也要擁抱中國觀眾

以博納影業和騰訊影業為代表的中國資方頻頻亮相好萊塢,一方面證明了中國影視公司具備出海能力,能夠與代表最高工業水平的好萊塢開展深度合作,但另一方面,回顧今年以來市場上出現的有中資參與的影片,大多數票房表現卻都不盡如人意,有份參投的中方公司最終收益極為有限,甚至一些項目面臨“血本無歸”的情況。對於國內的影視公司來講,如何在面對好萊塢項目的時候,能夠不再扮演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而能讓項目的收益和投資成正比,是下一階段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決戰中途島》的票房失利,實際上也顯現了中方資本在參與好萊塢項目時題材和元素選擇的重要性,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講,戰爭題材電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觀看門檻,而“中途島戰役”在內地觀眾中的認知度也極為有限,更直白一點講,中國觀眾從始至終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觀看電影,因此無法從中獲得共情。由此也帶給國內公司另一個思考,如何將觀眾喜聞樂見的中國元素嵌入到好萊塢影片中?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顯然,隨著中國市場的日漸擴大,好萊塢片方和中國公司很早就已經開始思考這一問題。2014年的《變形金剛4》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這部電影由派拉蒙影業主控,同時來自中國的資本方1905電影網以5000萬美元的資金參投,並深度參與了從立項、劇本創作、中國演員招募、中國地區取景、宣傳營銷等全部過程,影片也將大量中國文化元素帶到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最終以2.1億美元的成本在全球收穫了11億美元的票房,而本片也是第一部在中國內地突破3億美元票房的電影。

在不少投資方看來,《變形金剛4》的成功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中方投資為好萊塢電影提供充足的資金,為影片的製作、宣發、推廣保駕護航,而通過加入中國元素,影片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這一模式在此後由景甜主演的《金剛:骷髏島》和甄子丹、吳亦凡出演的《極限特工3》中都被再次使用,並獲得了不錯的成效。《金剛:骷髏島》由萬達旗下的傳奇影業參投,在全球獲得了5.6億美元的票房,其中中國市場收入1.65億美元;而另一部《極限特工3》全球收入3.4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1.59億美元,通過中國資方的協拍和在片中加入合適的中國元素,兩部電影在中國本土和海外市場均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收入。

中資參投好萊塢電影,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


結語

過去,由好萊塢公司主控的項目,中國參投方最終獲得的收益往往極為有限,而迪士尼、華納等好萊塢巨頭更不會將中國發行權拱手讓給本土公司,儘管以博納、萬達、騰訊為代表的中方資本正積極尋求入局,從過去的“遊戲參與者”晉升為如今的“遊戲決定者”,開始主控好萊塢項目,但《決戰中途島》的失利證明了“盲目”投資的方式已然不可行,而好萊塢大片也並非穩賺不賠的買賣,只有有的放矢地選擇項目,進軍海外市場的同時更要兼顧國內市場,由此才能告別為人作嫁的角色,從好萊塢分得更大蛋糕。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