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在家乡,我们将房子称为“厝”,而不再居住的旧房子则称为“老厝”。随着钢筋楼房的普及与流行,房子多了另一种称谓叫做“楼”,而“厝”则逐渐特指传统的潮汕民居,如“下山虎”、“四点金”等。如今,家乡已几乎没有人新建“厝”这种房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家搬进“楼”里。一是厝的空间利用率远不如楼,几百平米的土地建成后仅有4至6个房间,偌大的厅堂及天井占去了大量的空间,已满足不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二是厝的建设工序繁杂、需要大量的木材及石料,各种雕刻及绘画极尽功夫,且师傅(shai be)难寻,修建成本很高。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家也有一座漂亮的老厝,那是一座方正对称的“四点金”。以前住在里面,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随着年龄及见识的增长,越来越觉得那真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房子。现在细细回味,才发现小时候每天一睁开眼都是视觉盛宴。梁上的花纹及图案、墙上的瓷砖及故事、门上的木雕及书法、还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场景栩栩如生地刻画在柱子上、门框上的各个角落。小时候视力极佳,坐在地板上,抬头注视各种画面,都可以幻想很久。以至于多年后的现在,回到老厝,看着熟悉的画面,还可以唤起年幼时的想象。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修建这座房子耗费了父母亲的大量心血,完成其修建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80年购买土地,1983年开始动工,1986年完成一半工程并搬入居住,1992年完成剩下工程并全部翻新。父亲是一个有才华并且追求完美的人,房子里所有的书法均出自他手,里里外外共22扇木门都有他书写及设计的文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门四周那些篆刻在石板上并贴金箔的大字。除了大门顶上的“颍川世家”四个大字,至今我还能熟背大门两侧父亲所作的对联。“毓仁扬德脉本儒宗绵世泽,孝义流芳徽传理学蔚家风。”当年不懂断句也不明其中意思,只是每日出入便已牢记。如今渐渐理解并重读几遍,更觉抑扬顿挫韵味无穷。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自2003年搬离老厝后,它便逐渐荒废了。其间还被盗窃一次,所有门上的铜制门环都不翼而飞,仅留下一对对空洞的圆孔,像一双双干涸且凹陷的眼睛。似乎就从那时候开始,老厝便受了伤,逐渐变得一片狼藉。后来由于村里某些无良工厂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老厝也因此遭到破坏。后厅的主墙已经倾斜并出现横裂,阳埕的大门已经崩塌并无法打开,老厝已然变成了危房。近些年回去老厝,发现那片区域显得十分荒凉与冷清,邻居们也已陆续搬离,童年时那些热闹的景象不复存在,只剩下显得无比狭窄的小巷空无一人。我们被岁月的洪流不断地往外推走,而老厝一直孤单地伫立在原来的地方。如今,杂草已蔓延上了前厅的六角地砖,鸟雀也偶尔栖息在空旷的厅堂。老厝变得非常凌乱与肮脏,但是头顶的艺术品依旧色彩斑斓、依旧光鲜明亮。那就像脑海中猛然浮起的旧时光,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目前家乡还有很多老厝,一片一片的,煞是壮观。但无可避免的是,老厝的确正在消亡。有人推倒了老厝兴建楼房,换来更大的居住空间。有人改造了老厝租给外来务工者,把厅堂也隔成房间,单间每月租金几十元。老厝正在被时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可能慢慢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它的特别、它的精致、它的无可替代。但我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好好保护我家的老厝,让它一直成为我心灵的寄托,因为那是我无数次梦回的地方啊。

我曾经居住的房子叫“四点金”,那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潮汕老厝

记得老厝在第二次修建的时候,年幼的我不知为何一直吵着闹着,某位叔叔把我骗去外边兜了一个下午。离开时厝顶还是空荡荡的,回来时却已经铺好了瓦片。当时我惊奇地抬头不断张望,对这变化感到十分震撼。这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已过了二十多年。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文章还可以上公号“说废话的EG”看看哦,egspeak,一起抒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