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去年國內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剁手”後的快遞包裝,該怎麼處理

驚人!去年國內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剁手”後的快遞包裝,該怎麼處理

 

  “雙十一”已經過去一週,你的快遞收到了嗎?在買買買和收快遞帶來愉悅的同時,很多人開始擔憂,收到的包裹中,外包裝紙箱子越來越大,裡面的塑料填充物也越來越多。調查數據顯示,快遞包裝垃圾已經成了巨大的環境負擔,特別是廢塑料包裝和填充物,無法處理,有超九成快遞包裝垃圾未被回收。

  買一瓶卸妝油, 送來的快遞盒十倍大

  南京市民王女士下單購買了一瓶卸妝油,本身容量只有120毫升,可收到快遞的她愣了一下,送來的快遞紙箱大約有卸妝油的10倍大。拆開箱子發現,卸妝油外面包裹了一層氣泡膜,下面還墊著厚厚的氣泡枕,“護膚品屬於易碎品,商家小心謹慎可以理解,但箱子是不是太大了?”

  微博上也有不少網友吐槽。一位網友購買了某品牌的護膚品,用的是內嵌式的禮盒包裝,盒子是產品本身的五六倍大。

  拆完包裹,紙箱、填充料該扔哪兒呢?外面一層黑乎乎的塑料袋,當垃圾袋用,怕質量不過關,隨手扔掉感覺也不合適。填充物就更難辦了,“比如買瓶裝的護膚品,裡面都會塞一串氣泡枕,你說扔垃圾桶吧,一下就塞滿了,總不能每個都壓扁再扔吧?”市民王女士很犯愁。

  快遞過度包裝,

  垃圾怎麼處理?

  這麼多的快遞包裝垃圾,是怎麼處理的?記者展開了調查。

  ——留著下次寄快遞用,結果越攢越多

  吳女士被朋友們戲稱為“撿破爛”的90後,因為她會把快遞的包裝都一一收好。“塑料袋、氣泡袋這些也會收好,下次自己寄快遞的時候可以用。不過時間久了就發現,這些東西越攢越多,儲物間都快要放不下了,因為收的快遞永遠比寄出去的要多。”

  ——給快遞站點再利用,現場拆包遇尷尬

  近日,在南京珠江路附近的一處菜鳥驛站,屋內外都堆滿了包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拆了快遞剩下來的包裝也可以留下來,紙箱子、氣泡袋、氣泡枕,可以重複利用。

  不過實際情況是,很多人都是拿了快遞直接走掉。記者現場觀察了一下,10分鐘裡有5位市民前來拿快遞,沒有一人當場拆快遞。

  ——垃圾回收站只收廢紙箱、廢泡沫箱

  在南京新街口一幢寫字樓下的垃圾站,一名工作人員正忙著分類,一旁的拐角堆著幾大包泡沫箱。

  根據物業保潔部經理豐女士粗略統計,高峰期時,一個月至少能產生900千克的廢紙箱。這些廢紙盒將由專人回收分類,直接送到垃圾回收站。廢泡沫箱也同樣有專人回收,數量少一些。“而像塑料袋就沒人收了,都是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

  廢塑料再利用,難在哪兒?

  11月11日,《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披露,2018年中國國內共消耗快遞包裝材料941萬噸。這些快遞包裝材料的生產、使用和處置過程排放了1303萬噸二氧化碳,需種植約7.1億棵樹才能中和。

  報告的調研結果顯示,快遞紙箱類包裝廢棄物中只有不到5%被循環使用。按重量計,約有八成的紙箱被回收,超過一成混入了生活垃圾。有超九成的快遞包裝廢塑料未被回收,與生活垃圾一起最終被焚燒、填埋處理。

  那麼,廢塑料再利用,究竟難在哪兒?

  ——快遞員:怕客戶收件感覺不好

  順豐快遞南京進香河網點的一名快遞員介紹,塑料袋因為纏繞了膠帶,或者撕破了,對外觀產生了影響,不太會二次利用,怕客戶收件時使用感不好。

  菜鳥驛站南京來鳳小區店一名工作人員也表達了同樣的擔心,包在外層的塑料袋一般不會再利用了。一是容易撕壞,二是怕再利用時破損,影響服務質量。

  ——回收企業:本身經濟價值低,汙染多難清理

  “垃圾能不能被回收,關鍵看末端加工企業。”南京一家回收廢塑料的企業負責人林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快遞包裝中只有泡沫和紙盒回收利用率比較高,而廢塑料一直“不受待見”,主要原因在於它利用價值不高。“像快遞袋、氣泡枕這些都不大,也很薄,可利用的塑料的量就少。再加上表面纏的膠帶、紙張汙染也多,在加工前再清理很困難。這樣一算,就不划算了。”而廢泡沫、廢紙箱處理起來就簡單不少。

  鼓勵電商、物流企業

  逆向回收快遞包裝

  今年8月份,江蘇省郵政管理局、江蘇省發改委等8家單位聯合印發《江蘇省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通知,到2020年,江蘇一半快遞包裝要可降解,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

  11月15日,《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建議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條例》草案對目前產生垃圾量大的外賣行業、快遞行業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對電商和物流服務單位來說,應當選擇可循環再生、可重複使用的快遞包裝材料。鼓勵生產者、銷售者和物流服務單位開展快遞包裝的逆向回收,對快遞包裝物循環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