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衛生門 7天酒店真能“引以為戒”嗎?

北京商報訊(記者蔣夢惟)近期,7天酒店再次因“衛生門”登上各社交網站搜索熱門,隨後業界還流傳出一則統計數據顯示,在頻繁出現衛生門同時,從去年初至今,該品牌旗下酒店數量已減少239家,而這也令7天酒店成全近兩年國經濟型酒店中關店總數最多的企業。就此,11月18日,7天酒店向北京商報記者發送了一份說明函回應稱,7天的開店速度確實較前兩年有所放緩,但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近幾年部分酒店物業租賃合同集中到期,很多原有物業不再符合7天標準,所以部分門店主動關閉。對於7天連續出現的衛生狀況,說明函提出,7天酒店將引以為戒,加快存量門店改造升級,嚴格加強門店的衛生管理和監督工作。然而,在業內看來,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競爭優勢在於統一的管理標準,特別是在衛生清潔方面,但如果酒店頻頻被曝“衛生門”事件,說明整個酒店集團的經營管理存在一定問題。如果不從根源上捋順管理機制,7天能否真正做到“引以為戒”還是未知數。

根據日前一則在網上被多次傳播的“7天酒店床單疑似嘔吐物”視頻,某消費者在入住河南鄭州一七天連鎖酒店時,發現床單上有他人頭髮,床頭有類似嘔吐物。對此,酒店工作人員表示,床單每天更換,但清潔或運輸時沾到的頭髮無法避免。

實際上,這已不是7天連鎖酒店因衛生問題第一次遭詬病。早在2016年4月,有媒體報道,包括7天等多家快捷酒店將床品、毛巾洗滌業務外包給第三家廠家,後者將帶血、帶嘔吐物的床單混在一起用火鹼洗滌,導致床品PH值超標。去年12月底,還有視頻曝光過7天等連鎖酒店床單“暴力蒸白”的黑幕;今年2月,鉑濤酒店集團旗下的麗楓和7天連鎖酒店又被消費者指出存在用客房毛巾擦拭馬桶等現象;今年5月,深圳市衛生監督部門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在衛生信譽等級評定複審工作中,7天等酒店被予以“降級”。

在7天頻陷“衛生門”的同時,該酒店連鎖品牌也“巧合”地出現了大量關店的情況,而這不禁讓人開始猜測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繫。《2019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顯示,截至 2019年1月1日,中國連鎖酒店品牌規模最大的是如家酒店,擁有門店2253家,客房233226間;其次是漢庭酒店,擁有門店2283家,客房220646間;而7天連鎖酒店位居第三,擁有門店2326家,客房201432間。然而,隨著外資酒店品牌OYO進入中國市場,上述三大連鎖酒店的市場份額均被大幅度擠佔,其中,7天酒店今年的市場佔比下降了1.74%。

在業內看來,一方面,酒店房間頻繁出現衛生問題且屢禁難止,7天的內部管理機制深受質疑;另一方面,面對國內外一干競爭對手的“內外夾擊”,7天酒店的市場地位也受到明顯衝擊。在目前酒店市場整體低迷,經營方都想方設法壓縮成本的背景下,7天酒店在經營困局中似乎已越陷越深,未來能否做到“引以為戒”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